這本《軍用號譜》為橫式小32開本,內頁20頁,對摺成40頁,長21.8厘米,寬13.5厘米,用毛邊紙黑油油墨印製而成,內頁曲譜均採用五線譜。戰爭年代通訊設備不發達,發布命令,指揮戰鬥,振奮軍威,安排生活都是通過高昂的軍號來傳達,《軍用號譜》的作用不亞於“密碼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號譜
- 開本:32
- 內頁:20頁
- 長:21.8厘米
號譜介紹,重要價值,歷史典故,
號譜介紹
這本《軍用號譜》是研究中國工農紅軍革命鬥爭史,紅軍軍事生活及紅軍音樂的寶貴實物資料。
重要價值
全國唯一完整的《紅軍號譜》珍藏在寧化,其中有一段傳奇故事。
朱德身邊司號員半生保護《軍號譜》,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內,珍藏著上千件革命文物,其中有一件無價之寶。那就是一本《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1994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近、現代文物專家組鑑定,認為此《軍用號譜》系全國目前唯一一本最為完整和正規出版、印刷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極為珍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歷史典故
說起這份《軍用號譜》的來歷,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首任館長王岳良對三十年前的那段日子記憶猶新。1975年為籌建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寧化縣向全省徵集革命文物。這年3月縣民政局收到一位老人送來的《軍用號譜》和一個號嘴,發覺價值不凡,就送交給當時的縣委宣傳組。王岳良來到泉上找捐獻人羅廣茂同志調查,原來羅廣茂曾參加紅軍,他與家人四十年精心保護了這本《號譜》。
羅廣茂的故鄉是長汀。1930年1月初,閩粵贛國民黨軍隊對我閩西紅軍實行“三省會剿”,古田會議結束後,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分兵向江西轉移。途中,年僅15歲的羅廣茂與同齡的堂弟羅廣標毅然參加了工農紅軍。羅廣茂長得比同齡人小,可是聲音洪亮,中氣足,因此他成了紅四軍第三縱隊的司號員,後被選派到中央軍事學校陸地作戰司號大隊學習,結業時,學校鄭重發給每個學員一本《軍用號譜》,領到再三叮囑《軍用號譜》的機密性和重要性,要求每位學員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好《軍用號譜》。結業後,羅廣茂牢記領到的囑咐,帶著《軍用號譜》到朱德軍長身邊任司號員,後調紅十二軍101團;第五次反“圍剿”初期,又調到紅五軍團431師師部當號長。工作調動頻繁,他都把《軍用號譜》和一個號嘴始終藏在身上。有一次在連城白洋崬與國民黨十九路軍作戰時不幸負傷,入長汀四都紅軍醫院治療。半年後,反“圍剿”失利,醫院被衝散,他突圍後回到長汀家中,即將《軍用號譜》親自交給母親代為保存,自己外出靠木匠手藝做工流浪,以躲避國民黨的抓捕。後來他安定在寧化泉上,才把母親接來住。解放後,羅廣茂想找那本《軍用號譜》,多次詢問母親,母親年事已高,想不起存放的地點。
老羅的大兒子羅雲福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墟天縣裡來徵集革命文物,老羅說著“我本來有個東西”,就問母親、問親戚,但還是沒找到。直到1974年,在拆建家中穀倉時,才發現《軍用號譜》用布和油紙裹得嚴嚴實實,用鐵釘釘在穀倉底板下。
六十年代老羅曾向民政部門反映過自己是在朱德身邊的司號員。當時縣裡向朱德辦公室求證,回復有此人,要求好生看待。政府給了他500元錢,老羅全用來租房子住。
為了查證屬實,縣委宣傳組派人在當地的寧化五中請來一位懂五線譜的音樂教師,要求羅廣茂當面將《軍用號譜》中的曲調一一演唱。羅廣茂同志稍稍瀏覽了一下《軍用號譜》,便準確無誤地將表現紅軍生活、訓練、作戰及不對番號、職務等340多首一一唱出,並作了詳細的解釋。那位音樂教師說,《號譜》旋律多用同音反覆和樂節反覆,增加了氣勢和感染力,這確實是高亢激昂的軍號。羅廣茂的確是位紅軍司號員!之後,縣裡特地頒布了“紀念狀”和一套“毛主席語錄”給這位無名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