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早期的軍艦稱為戰船,是在槳帆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又稱槳帆戰船;接著是蒸汽船時代,英國人設計了用鐵甲覆蓋的戰艦,並設計了可以旋轉的主炮;此後,英國人又設計了無畏級戰列艦,將戰列艦的主炮口徑統一,以便取得最好的射擊效果,減少了副炮,加厚了裝甲。從古代戰艦發展到現在軍艦,經歷過漫長的年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艦體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發生了根本變化。艦體材料從木殼到鋼鐵裝甲;動力從人工划槳和風帆動力發展到蒸汽輪機和核動力;武器裝備則從冷兵器到火器,終至核武器。
種類 戰列艦
戰列艦 (Battleship,或又稱為戰鬥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
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近代以來戰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飛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另外,Battleship(戰艦)跟Ships of the Line(戰列艦)不可混為一談,戰列艦是戰艦的一種;而戰艦不一定是戰列艦。
巡洋艦
巡洋艦(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以及能勝任多種任務的多樣性。歷史上,
巡洋艦 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協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巡洋艦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噸至20,000噸左右,現代巡洋艦裝備有飛彈、火炮、魚雷等武器。有些巡洋艦可攜帶反潛直升機;動力裝置多採用蒸汽輪機,少數採用核動力裝置。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在現代戰爭中巡洋艦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它們的作用完全被驅逐艦代替。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
航空母艦 又分為固定翼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一般來說,除少量自衛武器外,航空母艦的武器就是它所運載的各種軍用飛機。航母的戰鬥邏輯是用飛機直接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領域,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範圍能超過
預警機 ,沒有一種艦載反艦飛彈的射程能超過飛機的航程,以及沒有任何一種艦載反潛設備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飛機或直升機,飛機就是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所以無需再安裝其他進攻性武器。但是前蘇聯的航母同時裝備有遠程艦對艦飛彈,從這一點來說前蘇聯的航母是航母與巡洋艦的混合體。
航空母艦從來不單獨行動,它總是由其他船隻陪同下行動,合稱為艦隊,又稱為航空母艦戰鬥群。這些陪同船隻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等,它們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和對其它艦隻以及潛艇的保護。此外艦隊中還有潛艇做偵察和反潛任務。供給艦隻和油輪擴大整個艦隊的活動範圍。此外這些艦艇本身也可以攜帶進攻武器,比如巡航飛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瞄準鏡的設計,提高了艦載重型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美國福瑞斯特級航空母艦(CVA-59)是第一艘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航空母艦。
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 美國的
企業號航空母艦 (USS Enterprise CVN65)是世界上第一條用核動力推動的航空母艦。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有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從此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0000噸的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
英國財力衰弱使皇家海軍無力擁有大型航空母艦,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 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小型護航航空母艦,採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1982年英國、阿根廷的
福克蘭群島 爭端中,英國依靠它在遠離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勝利。
蘇聯 採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稱為“大型
反潛巡洋艦 ”)則裝有重型武備。蘇聯/俄羅斯最終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採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裝複雜的彈射裝置。
在
波斯灣 、
阿富汗 和
太平洋 地區美國利用它的航空母艦艦隊維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美軍占領伊拉克的過程中,美國儘管在中東沒有足夠的陸上機場,依然能夠利用其航空母艦戰鬥群進行主要攻擊。
21世紀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一共約可以裝載1250架飛機,其中美國的載機數超過1000架。英國和法國正在擴大其載機量,法國建造了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英國也計畫建造新型航空母艦。
驅逐艦
驅逐艦(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
19世紀70年代出現一種專門發射魚雷的可以摧毀大型軍艦的魚雷艇(注意:這種
魚雷艇 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艦型相對較大,航速不快),針對這種頗具威力的小型艦艇,英國於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號——一種被稱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設計航速26節,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魚雷艇,攜帶3枚450毫米魚雷,用於攻擊敵艦。
德國 海軍發展的同類型的軍艦則稱為大型魚雷艇。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
英國部族級驅逐艦 (1905)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編隊使用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要突擊兵力,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同時還要對敵艦隊實施魚雷攻擊。其特徵可以概括為:標準排水量 1000-1300噸,航速30-37節,多採用燃油的蒸汽渦輪機動力裝置,裝備88-102毫米艦炮以及450-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3座。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驅逐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驅逐艦因其具備多功能性而備受各國海軍重視。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水面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反潛以及防空作戰上升為其主要任務,魚雷武器主要被用做反潛作戰,防空專用的火炮逐漸成為驅逐艦的標準裝備,而且由於各種新裝備的重量超越以往魚雷以及火炮的重量,因此驅逐艦的排水量不斷加大。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噴氣式飛機與核動力潛艇)以及飛彈逐漸逐步套用,對空飛彈、反潛飛彈逐步被安裝到驅逐艦上,艦載火炮不斷減少並且更加輕巧。
20世紀70年代,作戰信息控制以及指揮自動化系統,靈活配置的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用來防禦反艦飛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出現在驅逐艦上,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入、抗登入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護衛艦
護衛艦(Corvette)是指一種噸位小於巡防艦,但是高於巡邏艦,輕武裝的水面艦艇。
護衛艦 一詞來自英文Frigate,而這個單詞來自法文Frégate,義大利文Fregatta,是中世
紀地中海上的一種帆槳兼用的快船Galleass的別稱,並成為16-17世紀出現的快速帆船的稱呼。
海軍的第一艘稱為Frigate的軍艦是1646年下水的、380噸的“康斯坦·沃里克”號,它的船體模仿一艘被英軍捕獲的、在敦刻爾克建造的法國掠私船。到18世紀,木質帆船依據所搭載的火炮數量開始劃分等級。英國海軍大臣安桑就為帆船訂出六個等級:
帆船等級 炮甲板層數 裝炮數量 一等艦 三層 100門以上 二等艦 三層 84-100門 三等艦 二層至三層 64-84門 四等艦 二層 50-64門 五等艦 單層 32-50門 六等艦 單層 32門以下.
當時艦船的火炮排列在兩舷,在海戰中雙方帆船排成單縱隊,用舷側的火炮轟擊對方。從一等到四等艦就是擔任這種任務的戰列艦(line of battleship)。如
特拉法加海戰 中,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就是一艘造價10萬英鎊的一等艦。由於造價昂貴,英國艦隊中的一等 艦不多,而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還是74門炮的三等艦,其造價約6萬英鎊。而造價2.6萬英鎊的四等艦主要擔任英國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攻擊力不夠的五等、六等艦不能在陣列中決戰,但它們輕捷快速,主要從事襲擊敵手運輸線,偵察監視,情報或命令的傳送,護送商船和要急送等任務,被稱為Frigate。此時的Frigate,被譯為巡航艦或快速艦相對準確些。另有等級之外更小的帆船被成為Corevette(小巡航艦)或sloop (炮艦)。
巡邏艇
巡邏艇是以重機槍為主要武器,用於近海作戰的小型戰鬥艦艇。可擔負巡邏、警戒、布雷等任務。許多國家甚至不以配備于軍隊,而是準軍事的海岸巡邏隊或警察,用於查緝的日常勤務。
巡邏艇 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能力500-3000海里。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彈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尋、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作戰等。
佩里號巡邏艇 飛彈快艇
飛彈快艇是以反艦飛彈為主要武器,用於近海作戰的小型戰鬥艦艇。除了執行攻擊任務以外,也可擔負巡邏、警戒、反潛、布雷等其它任務。飛彈快艇已經取代過去魚雷快艇在水面作戰中的角色。
飛彈快艇 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裝有反艦飛彈2至8枚,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和艦對空飛彈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尋、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作戰等
補給船
用於對航行中的艦艇進行海上補給的
勤務艦船 。又稱海上補給船。有綜合補給船、油船、水船、彈藥船、軍需補給船、潛艇供應船等。排水量數千噸至數萬噸,續航力數千海里至1萬海里以上,自給力90晝夜以上。其對航行中的艦船實施海上補給的方法,有橫向和縱向航行補給以及用艦載直升機進行垂直補給。被補給艦船須有相應的接收設備。它能使艦艇減少對固定基地的依賴性,增大作戰半徑和機動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利用運輸船舶改裝或專門建造了一些
航行補給船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能在航行中同時補給油、水、彈藥、食品和其他物資的綜合補給船;還出現了快速支援艦、飛彈支援艦;有的航行補給船具有夜間航行補給能力以及修理、醫療等保障能力。
亨利j·凱澤級燃油補給船 潛艇
潛艇,又稱潛水艇,即指主要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包括大型艦艇(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的艇(袖珍潛艇、潛水器),或者其它水下自動機械裝置。
潛艇 最初廣泛的軍事套用是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並在許多大國海軍中起到重要作用。軍事用途包括攻擊敵人的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的插入。潛艇的非軍事用途包括了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探堪、開採、科學偵測、維護設備,也能作為像搜尋和援救工作或者海底電纜維修等專業性工具,還能被用做海下旅遊觀光業和學術的調查,甚至也可以作為一些超級富豪的海下移動豪宅。
潛艇的種類很廣,它範圍從小型全自動、一人或兩人的船操作達若干小時的民用潛水探測器,到像俄羅斯的
颱風級核潛艇 數百人維持長達3至6個月的潛航待命。起源於深海潛水器的現代深海潛艇能工作在遠比人類潛水員可生存或工作的更深的地方。
多數大型潛水艇包含一個圓筒型的身體和一個通常固定在船中部的垂直結構(艦橋),它裡面有通訊、感應器和潛望鏡。這種艦橋結構早期也稱為“指揮塔”——一個分離的於圓柱形艇體,安置潛望鏡和控制設備的特殊艙室。而深潛艇或專業潛艇則往往沒有這種凸出的艦橋。
亞森級核潛艇 "颱風"級戰略飛彈核潛艇 在裁軍或擴軍談判時已普遍被各國公認是戰略性武器。大部分的潛艇都是用作軍事用途,只有少量的潛艇是用作科學研究、觀光等和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