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密碼

軍用密碼:軍隊系統配用的密碼。是保證軍事活動中軍事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為軍隊指揮提供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用密碼
  • 外文名:軍隊系統配用的密碼
軍隊系統配用的密碼。是保證軍事活動中軍事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為軍隊指揮提供保障。
密碼是按約定的規則對信息進行明密變換的特定符號。文字、語音、圖形、圖像等原信息叫作明文,將明文隱蔽後的結果叫作密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解密變換。控制或參與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是密碼保密的關鍵因素。
密碼早在人類文明的初期即已出現,是在保密與竊密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在中國,早期密碼的主要形式有象形文字、暗號、陰符、陰書、密語等。周武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軍隊就開始使用密碼進行秘密通信。使用者事先製造一套尺寸不等、形狀各異的“陰符”,每隻符代表一定意義,只為通信雙方知道。收符者根據陰符尺寸、形狀即明白統帥部的意圖。這種“陰符”已具有密碼的雛形。北宋時期(960~1127),軍隊中出現了軍用通信密碼錶,在曾公亮、丁度所編的《武經總要》“字驗”中,密碼錶以一首詩的40個漢字代表當時軍隊中必用的40個軍用短語,分別代表40種情況或要求,具有密本體制的特點。19世紀後期,電報技術傳入中國。1871年使用第一個商用明碼本時,就設計了加密方法,以後逐步發展為各種比較複雜的密碼。
在歐洲,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人就使用一種叫作“天書”的原始錯亂密碼。1412年,波斯人G.S.卡勒卡尚迪在其主編的書中,已載有利用語言特徵和字母頻率來破譯密碼的方法。1466年,義大利人L.B.艾伯蒂發表了現存最早的密碼學論文,論述利用字母頻率進行密碼破譯的技術,以及對抗這種技術的新體制——多表代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所有密碼都使用手工編碼。手工編碼傳送信息的效率低,解碼速度慢。1918年,德國發明家A.謝爾比烏斯發明了“恩尼格瑪”密碼機,標誌著密碼進入機械密碼時代。1949年,美國數學家C.E.香農發表密碼學著作《保密系統的通信理論》,套用資訊理論的原理分析密碼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為現代密碼學奠定了理論基礎。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美國等國家開始大量研製和使用以線性、非線性移存器為基礎,加上各種非線性邏輯變換而形成的電子密碼。隨後軍用密碼中進一步融入了大量的數論、幾何、代數等豐富知識,出現了諸如量子密碼、混沌密碼等多種編碼理論與技術,密碼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密碼已從對文字加密擴展到對語音、圖像等多種信息的加密。現代密碼根據加密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形式:①按密鑰產生方式,可分為預製密碼和現制密碼。預製密碼是發方和收方利用預先配發的隨機數作為密鑰分別對信息進行加密和解密的密碼。現制密碼是根據特定安全目標實時編制的密碼。②按密鑰使用方式,可分為對稱密鑰密碼和非對稱密鑰密碼。對稱密鑰密碼是收發雙方使用相同的密鑰進行加密和解密的密碼。非對稱密鑰密碼是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不同的密碼。③按明文加密方式,可分為序列密碼和分組密碼。序列密碼又稱流密碼,是隨機序列或偽隨機序列和明文序列按位結合產生的密碼。分組密碼又稱塊密碼,是以一組固定長度的明文比特為單位,變換成一組固定長度的密文比特的密碼。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安全的問題日益突出,軍用密碼作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對軍事行動具有決定性影響,密碼的功能將由多元化階段走向集成化階段。隨著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的發展,新型密碼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