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鬥爭準備

軍事鬥爭準備是為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而贏得勝利而在相對和平時期進行的組織、物質和精神等各項工作的總稱。

核心是戰爭準備,還包括應對危機、維護和平等其他方面的準備。充分的軍事鬥爭準備具有震懾敵人、遏制戰爭的作用,同時又是戰勝敵人、贏得戰爭勝利的基礎。軍事鬥爭準備的內容大體分為軍事準備、政治準備、經濟準備等部分。軍事準備包括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技與國防工業建設、戰爭動員體制建設、戰場環境建設等;政治準備主要指與軍事鬥爭有關的精神準備和法律、輿論、心理準備,包括國防與戰備思想教育、國防與軍事立法、對外統一戰線與聯絡工作等,基本目的在於為軍事鬥爭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經濟準備通過國家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戰爭動員體制建設,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戰爭潛力,為軍事鬥爭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鬥爭準備,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以新形勢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為統攬,以國家可能提供的財力、物力為條件,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是打贏可能發生的信息化局部戰爭。主要工作包括:①研究形勢發展,掌握敵情變化。研究國際戰略形勢的發展,密切關注國家周邊安全形勢的變化,分析國內敏感地區的社會動態,是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前提和依據。②改善武器裝備,提高軍隊現代化水平。武器裝備是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物質基礎,也是衡量軍隊質量高低的重要標誌。要發展新武器裝備,又要抓好現有武器裝備的維護和管理,改進其技術性能,提高作戰效能,為實現“以劣勝優”創造條件。③深入研究戰法,改革軍事訓練。針對具體作戰對象,結合部隊作戰任務,開展戰法研究,探索戰勝敵人的對策。同時,把戰法研究與訓法研究相結合,構建聯合作戰體系和訓練體系,促進軍事訓練改革深入發展,為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④制定作戰預案,搞好戰場建設。不斷適應戰略環境變化,修訂和完善作戰預案及各種保障方案。制定戰場建設總體規劃,逐步落實,使戰場建設能適應信息化局部戰爭作戰和保障的需要,成為未來防衛作戰的重要依託和物質基礎。⑤健全動員體制,加強後備力量建設。為進行軍事鬥爭,必須在平時加強動員建設,做好動員準備,重點是健全動員體制和加強後備力量建設,特別要做好局部動員的準備,尤其是加強信息化局部戰爭兵員動員、軍民通用物資徵用、民兵參戰支前等問題的研究,明確基本原則、任務和方法。⑥提高保障能力,搞好物資儲備。現代軍事鬥爭對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加強聯勤建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加強指揮自動化體系建設,提高軍事鬥爭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保障能力。物資儲備是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須適應客觀情況變化,適時調整物資儲備布局,最佳化儲備結構,充實儲備數量和改變儲備方式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鬥爭準備的基本要求是:①立足於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未來面臨的軍事鬥爭,重點是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的信息化局部戰爭。堅定信心,立足打贏,是軍事鬥爭準備的前提和思想基礎。②著眼於政治鬥爭需要。軍事鬥爭必須服從於政治鬥爭。何時進行軍事鬥爭,怎樣進行軍事鬥爭,如何為可能的軍事鬥爭進行準備,準備的重點、規模和程度,都要服從政治的需要。③既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又要有所作為,使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軍事鬥爭準備也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軍事鬥爭準備必須把握適當規模,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做好工作,完成好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賦予的任務和使命。④處理好應急準備與加強根本建設的關係。做好應急準備是軍事鬥爭的現實需要。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辯證地處理好當前和長遠、應急與根本的關係。應急準備是為長遠發展和根本建設摸索經驗,更重要的是搞好根本建設,使軍事鬥爭準備的基礎更加堅實。⑤著眼全局,把握重點。以發展和提高軍隊的實戰能力和威懾能力為出發點,著眼於完善體制編制,提高軍隊的質量,增強整體效能;加強國防科研,抓好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加強重點方向的戰備工作。⑥與外交鬥爭密切配合,努力營造有利於軍事鬥爭準備的國際戰略環境與態勢。新形勢下的軍事鬥爭,形勢複雜多變,給軍事鬥爭準備提出許多新的內容和要求,必須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堅持以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為導向,真抓實備、常備不懈,全面提高軍隊威懾和實戰能力。主要是增強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統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保持常備不懈的戰備狀態,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同時組織好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等。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