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戰爭活動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 ,此後人類所經歷的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經常發生戰爭。各個階級、民族、國家、政治集團為了準備戰爭和爭取勝利,竭力探索戰爭的規律,研究武裝力量的建設和使用,經過不斷的發展,逐步形成範圍廣博、內容豐富的軍事科學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社會學
- 外文名:Military Sociology
- 起源時間:20世紀30年代中期
- 起源事件:《德國軍隊及其軍官》
定義
起源和發展
研究對象
學者的不同意見
第一種
第二種
社會秩序論
孔德生活的時代,正是法國發生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他一生經歷了七個政權,目睹了無數的暴亂、騷動和人民起義,在50多年中法蘭西幾乎處於不停的動亂之中,相對穩定的時期少而短暫。那么,法國社會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孔德一生都在尋求走出混亂而建立秩序的途徑。他用物理學方法研究社會,把他所創立的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前者研究社會秩序、社會結構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後者研究社會變遷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由此,他把社會學界定為研究社會秩序和社會變遷的科學。
孔德非常欣賞社會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和諧共存,以及它們對維持社會穩定所做出的貢獻。他給自己確定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發現這種穩定性的根源。
首先,孔德認為,對基本信仰和看法的一致是社會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主要基礎。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中,神學的思維方式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宗教信仰能夠激勵個人為實現超個人利益的目標而遵守紀律,有助於培育那種把個人聯繫起來的感情關係。宗教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促使個人自發地服從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
其次,人是由社會環境所塑造的,社會的基本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家庭是建立在眷戀之情和互相同情基礎上的“道德—情感”的結合體。他認為,家庭的作用就在於構成個人與人類之間的中介,在於以利他主義精神教育兒童,幫助他們克服利己主義本能。家庭在微觀上提供了統治、服從和合作的經驗,培養利他主義道德情操。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把過去和未來聯繫起來,夫妻關係則使某種最有力的自然本能服從於社會常規和道德準則。因此,孔德把家庭看作是社會的細胞,作為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礎。
再次,社會秩序也有賴於勞動分工和經濟合作。隨著勞動分工的出現,使人們意識到在經濟活動中是相互依賴的,從而必須進行合作,在此基礎上則出現了新的社會聯繫,使一個複雜的社會有了穩定的秩序。但是,高度發達的勞動分工也有危險性,因為勞動分工會助長個人主義的發展,而過分強調個人主義則會損害社會團結。勞動分工本身是不能使社會達到高度整合的,這就必須發揮國家的職能。國家作為社會秩序的監護者,發揮著統一經濟、政治和道德活動的職能,其中道德職能是最重要的。
社會變遷論
在社會動力學中,孔德從總體上描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他的總目標,就是“儘可能從它的主要方面精確解釋人類發展這一巨觀現象,也就是發現人類不斷發展變化經過了哪些必然的環節,發現人類如何從一群與類人猿差不多的動物,逐漸發展到歐洲文明的現階段”。他從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同時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前者表現為人類理智和道德感的進步,後者則表現為社會體制的進步。
孔德沿用了聖西門的社會發展三階段學說,根據占主導地位的知識類型,將人類在精神方面的進步劃分為神學、形上學和實征等三個階段。
神學階段在人類歷史上歷時最長,從古代到中世紀(1300年以前),人們企圖探求事物運動的終極原因。它又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在拜物教時期,人們認為生命屬於外部世界,將外部事物敬奉為神。在多神教時期,從外部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各種虛假存在物,取代了具體事物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在一神教時期,對一個最高存在的信仰又取代了多神教,宗教成為統一社會的力量,社會有了穩定的構成。中世紀的天主教使一神教發展到了頂峰。
形上學階段是從神學階段到實證階段的一個過渡時期,時間大約從1300年到1800年。在這一階段,神學信仰遭到了否定,抽象的“實體”取代了神的至上地位,人們建立了形上學的哲學世界觀。
實證階段的特徵是把經驗資料作為知識的最根本來源,人們把推理和觀察結合起來,合理地分析經驗資料,最終將使人類發現規律。在以往時代,人們就曾把一些簡單的現象看作是受制於自然規律的作用,他們試圖認識自然規律,以達到駕馭自然的目的。儘管人們當時還不能真正理解自然規律的實質,但他們的不懈努力促進了科學的形成。因此,實證階段是人類知識發展的必然結果。
同人類知識發展的諸階段相適應,社會物質方面的進步也分為三個時期:軍事時期、過渡時期和工業時期。同神學階段相對應的是軍事時期,人類的社會組織是圍繞軍事生活建立起來的。如果沒有神學信仰的幫助,使人們盲目地服從軍事首領,軍事組織就無法建立和鞏固。同形上學階段相對應的是過渡時期,防禦性的軍事組織代替了進攻性的軍事組織,軍事組織越來越依附於工業組織。在形上學精神的激勵下,革命運動盛行,整個社會陷入動盪之中。同實證階段相對應的是工業時期,社會要求得到統一與和諧的發展,公正與和平成為時代生活的基本要求,人們的注意力從剝削其他社會(其他國家或地區)轉變為開發大自然。孔德認為,在神學階段,最主要的社會單位是家庭。在形上學階段,民族國家成為社會的主要組織形式。由於實證階段的到來,一種包括全人類在內的社會秩序將取代民族主義。
孔德
自從孔德創立社會學,就確立了社會學研究的兩大主題,後來的社會學家儘管研究的興趣和重點不同,但都沒有超過這兩大主題。當然,他的社會學理論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有些觀點因不能對社會秩序和社會變遷作出恰當的解釋而不被後人所接受,有些觀點則被後來者加以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