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江三寶侗寨

車江三寶侗寨

車江侗寨 也稱“千戶侗寨”,是全國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 從榕江縣城過了榕江大橋往北就是車江萬畝大壩。都柳江支流寨蒿河流經筆架山下,連線沿河5個村的侗寨。因河中有巨石三塊,“三寶”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江三寶侗寨
  • 也稱:“千戶侗寨”
  • :15千米
  • 離榕江縣城:5千米
車江三寶侗寨,景點信息,地址,交通,旅遊小貼士,景點相關資料,民俗文化,薩瑪節,百家飯,行歌坐夜,爬窗孔,民間流傳歌,景點圖片,標誌建築服飾,薩瑪祠,車寨鼓樓,三寶鼓樓,服飾,

車江三寶侗寨

“三寶”侗寨綿延約有15千米,除非有很充裕的時間,否則很難一一走到。離榕江縣城5千米左右可以看到一座木結構寨門,上面寫著“天下第一寨”,這是較有規模的古榕群景區。景區由章魯、寨頭、莫堂三個村組成,共800餘戶,3000多人。
進寨後來到都柳江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樹。這些榕樹大概植於清代乾隆年間,已有300多年歷史。現有古榕38株,彼此之間根系相連,枝葉相接,像一個綠色天蓋。據說以前有更多的榕樹,解放後大多被砍伐了。現在所有的古榕都已經被保護起來。
在古榕群間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街道,當地人叫花街。這條街大概0.5千米長,鵝卵石鑲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圖案。走到路的盡頭還能看到一座雕塑,由一男一女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20世紀50年代中國曾拍過一部電影叫《秦娘美》,據說是一個中國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而這裡就是秦娘美的故鄉。
作為侗族最集中的地區,車江最大特點是鼓樓眾多。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車寨鼓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至今有120多年歷史。近年新建的更是侗寨鼓樓之最。除了鼓樓外,在“三寶”侗寨見得較多的就是聖母祠,侗家人稱為“薩瑪祠”(薩瑪是大祖母的意思),它是侗族人民祭祀女神“薩瑪”的祠廟,幾乎每個村寨都有,整個三寶侗鄉共有9座。祠廟內都有用磚瓦蓋成的小屋,屋中央用石頭壘成石堆,中間插一把半開的紙傘,周圍有12或14個小木椿或小石堆。紙傘和木椿上披掛剪紙。這些木椿、石堆表示“薩瑪”之位。祠廟外都種植有一株常青樹,象徵聖母“健康長壽”。
車江三寶侗寨
古榕最密集的地段在車江蔭塘寨到章魯寨約1千米的河岸,共有54株。天造地設,組成了世界罕見的古榕群。建議你找一家小店買點甜米酒,味道不錯,請周圍的人喝點,他們也許會盛情邀請你到他們家去歇息或吃頓便飯。甜米酒不能喝太多,這東西後勁不小。
沿著河堤走可到車江河水泥橋。旁邊有一棵榕樹包著一塊石碑。這裡原是一個渡口,民國的時候村民為了記住捐資修渡口的人在此立了塊“公德碑”,立碑時旁邊有一株榕樹,結果歲月流逝,榕樹慢慢將碑包入了自己的懷裡。都柳江從車江侗寨旁緩緩流過,江面寬闊,江水清澈,可以看到婦女們在江邊洗菜、洗衣服、洗頭,男人們挑著稻穀從木板橋上走過。而寨子的另一面就是公路,車流不息。

景點信息

地址

位於榕江縣城5公里

交通

從榕江縣城坐三輪車或公車。另外任何去黎平方向(而不是從江方向)的小巴都會經過此地

旅遊小貼士

這裡的風景很好,除了當地民族衣飾外,還有不少出售紀念品的檔攤,並出現遊船、度假村、餐廳、風情園之類的旅遊設施,已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景點”了,榕江縣城的人們節假日也會來這裡玩。

景點相關資料

車江三寶侗寨
景點相關資料
一、車江侗寨概況
這裡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聚居地。章魯村(四村)是我國南部侗語標準音所在地。《珠郎娘美》拍攝地。離榕江縣城5公里。寨子很大,江邊有不少古榕。三寶侗寨屬榕江縣車江鄉,位於縣城以北黔東南最大的平壩上。整個三寶侗寨由許多大小不一的寨子組成,綿延十餘公里,可分為上寶、中寶、下寶三個部分, 是侗族極為密集的地方,是全國侗族最大的聚居地,“千戶侗寨”的稱號絕對當之無愧。
景區由章魯、寨頭、莫堂三個自然村寨組成,有800餘戶,3000多人。遊人到此,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拔地而起的20餘層的七彩鼓樓,鼓樓是新建的,因此外觀雖然很漂亮,味道卻差了很多。寨子裡則是一幅幅侗族生活場景的畫卷:這裡家家務農,戶戶紡紗。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寨頭村是侗語標準音的發源地,也就是說,這裡的侗語是侗族的“國語”。
從蔭堂寨到章魯寨,約1公里的河岸是古榕最為密集的地段,組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古榕群。這些榕樹根葉茂盛,是車江侗寨的“風水”林。一棵棵高達二十餘米、胸圍達三米以上的古榕樹,就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綠傘,傲然撐展在河堤上。這些倔強的生命所造就的種種離奇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河堤上游的一株古榕竟將一座功德碑用根須層層包裹起來,人稱“古榕包碑”;一棵樹上長出了榕樹和苦楝樹,成為榕樹與苦楝樹的合體,別號“生死戀”;一棵古榕樹與一棵古楓樹相擁而生,長成了“至愛榕楓”……
車江三寶侗寨
在河畔遮天蔽日的古榕樹蔭里,一座白色大理石塑像分外耀眼。塑像中的男女名字叫珠郎、娘美,一對生相俊美的情侶,因為極其悲壯慘烈的情事而為人們所惦念。有關於他們的故事,石碑上有簡要的記述,而聽寨子裡的老人娓娓道來,就更多了幾分哀怨幾分曲折。

民俗文化

薩瑪節

是侗族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祭薩儀式通常只有中老年婦女和年長的男性方有權參加。祭壇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婦管理。在侗語中,“薩瑪”是漢語的大祖母的意思。
“薩瑪節”的來歷 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薩瑪”是他們最大的神。節日是為了紀念侗族一位英勇善戰,為民族英勇捐軀的女首領。人們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
車江三寶侗寨

百家飯


榕江縣車江侗寨流行“吃百家飯”習俗,村裡有喜事,每家都做上一個菜端來。大榕樹下,一擺就是10多米長,父老鄉親互敬酒菜,別有一番情趣。

行歌坐夜


“行歌坐夜”是車江三寶地區的戀愛習俗。每當夜幕降臨後,姑娘們常聚在一起紡紗唱歌。這時,小伙子們就會來伴在姑娘身旁,拉響牛腿琴來獲得女孩的芳心。

爬窗孔


孔是非常古老而有趣的侗族青年的求愛方式。這種方式被人們稱為“懸在樓窗上的戀情”。當夜深人靜時,小伙子會帶著自製牛腿琴,必須經過“爬窗孔”,雙方逐步了解有了感情後,小伙子才可以請媒人前去向姑娘求婚。

民間流傳歌

三寶侗族民間流傳歌
琵琶歌:當地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做月時唱的主要歌種。用侗族琵琶為主要的伴奏樂器,用果吉為協奏樂器,因此叫做琵琶歌。上個世紀50年代,車江琵琶歌就走出侗鄉,登上大雅之堂。
攔路歌:三寶侗族地區侗族村寨之間展開“為業”(集體做客或是集體迎客)活動,在客人即將到來的時候,主寨在村口攔路,客人到來時不讓進寨,先對歌,主人唱攔路歌,客人唱開路歌,這是當地侗族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迎賓儀式。現在多採用這種方式迎接貴賓。
酒歌:三寶侗族男女青年同桌用餐時相互勸酒對唱的歌種,也用於客人敬主人或主人敬客人的場合。要數婚禮時伴郎和伴娘酒宴的對唱最為熱鬧,聽眾擠滿堂屋內外。
龍歌:春節玩龍時,接龍寨的姑娘在舞龍結束後搶龍寶到姑娘堂,玩龍的後生追尾過去,男女雙方隔著大門坎對唱的歌種,多用酒歌曲調演唱,俗稱“搶寶對歌”。
兒歌:大人誆兒時唱的歌或是小孩遊戲娛樂時唱的歌。三寶地區各所學校都把侗族少兒歌曲引入課堂,兒歌的演唱在這一地區蔚然成風,車民國小的金蟬侗族少兒藝術團成為侗鄉弘揚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幟。
敘事歌:由民間藝人演唱有故事情節的歌,有用果吉伴奏自拉自唱的,也有用酒歌曲調演唱的。
侗戲:上個世紀40年代,侗戲才從九侗地區傳入三寶地區,一傳入就被當地的侗族民眾接受,各寨先後成立侗戲學演。1984年車寨鼓樓文化站東西排演當地戲師

景點圖片

車江三寶侗寨
進寨後來到都柳江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樹。這些榕樹大概植於清代乾隆年間,已有300多年歷史。
車江三寶侗寨
這是侗寨中往往必有的薩瑪祠,每年三寶侗寨的祭薩都很隆重。
車江三寶侗寨
車江侗寨風情的吊腳樓
車江三寶侗寨
走入了如詩如畫的古榕群。這是在珠郎娘美的雕像前的大榕下的浪漫歌聲。
車江三寶侗寨
這是榕江一個苗族支系的服飾。

標誌建築服飾

薩瑪祠

三寶侗族信奉女神薩瑪,現壩區十村九寨尚存薩瑪祠12處。薩瑪祠有專人管理,每月初一、十五燒香上茶祭祀;每年正、二月間要隆重祭祀,祈求薩瑪保佑村寨子人丁安寧,六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薩瑪節期間,全族婦女盛裝打扮參加祭祀活動,踩路、多耶、盛況空前。有人贊:薩瑪節就是三寶侗族的婦女節。

車寨鼓樓

該鼓樓位於車寨大寨的北端,距離縣城2公里。它的前身是典型的侗族鼓樓,建於前嘉慶年間,毀於鹹同亂世。光緒17年在原基礎上重建,仿漢族閣樓外形,侗語仍稱“白”,其集會、儀式、娛樂的活動內容不變,是侗漢文化交融的產物,是民族團結的象徵。車寨鼓樓坐北朝南,為三重檐四角攢肩頂木質結構,有樓梯登上二樓、三樓觀賞。底層設有戲台,供侗戲班演出。自道光以來,鼓樓開設學館,培養了楊廷芳(舉人)、楊志太(拔貢)等一批侗族文人學士。道光乙已年,鄭子伊任古州訓導兼榕城書院主講時,於重陽節應友人楊廷芳之邀赴車寨過節,飲酒於車寨鼓樓,寫下了讚美侗寨鼓樓的詩歌一首。詩云:“巨閣崢嶸突跨空,天教泥爪印飛鴻。有緣風日歸足底,無限江山在眼中。他日世談王口勝,重陽會友七人同。不應載酒堂變路,止屬當年玉局翁。”1984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冬,全國性的侗族曲藝交流研究會在此召開。

三寶鼓樓

該樓建於2001年秋,位於寨頭車江古榕群省級風景名勝區內,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占地面積225平方米,樓高36.8米,21層。配有寨門和長廊。三寶鼓樓建成當年,因其“最高、最大、層數最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為金氏世界紀錄,12月20日頒發“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入編《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服飾

三寶侗族男子服飾與當地漢族男子服飾與當地漢族男子服飾基本相同。女子服飾古樸大方,分裙裝和褲裝兩種。裙裝已經不是生活用裝,只有祭祀的時候才穿。褲裝是現在對生活用裝,上裝分冬夏兩種。冬裝為無領右衽中長上衣,多為青黑色,脫肩、胸匾、袖口飾藍乾,夏裝式樣同冬裝,不飾藍乾,多為藍白兩色,白衫袖口繡有黑白花紋圖案。盛裝式樣無異,只是布料有別,多為綢緞或細布。下裝為管褲,褲腳加滾邊,沒有冬夏之分。髮式,著木梳挽於或盤於頭頂,平常不插飾物。首飾多為銀飾,有銀花、銀鏈、銀鐲、銀耳環等,金飾多為金戒指,玉飾多為玉鐲。除了手鐲外,其餘首飾著盛裝時才佩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