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桑子葉(車桑子葉)

車桑子葉(車桑子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車桑子,灌木或小喬木,高1-3m或更高。小枝扁,有狹翅或稜角,覆有膠狀粘液。單葉互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紙質,形狀和大小變異很大,線形、線狀匙形、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2cm,寬0.5-4cm,先端短尖、鈍或圓,全緣或不明顯的淺波狀,兩面有粘流,無毛,乾時光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車桑子葉
  • 別稱:破故紙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化學成份,

形態特徵

花單懷,雌雄異株朱;花序頂生或在小枝上部腋生,比葉短,密花,主軸和分枝均有稜角;花梗纖細,長2-5mm,有時可達1cm;萼片4,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mm,先端鈍,雄蕊7或8,花絲長不及1mm,花葯長2.5mm,內屈,有腺點;子房橢圓形,外面有膠狀粘液,2或3室花柱長約6mm,先端2或3深裂。蒴果倒心形或扁球形,2或3翅寬1.8-2.5cm,種皮膜質或紙質,有脈紋。種子每室1或2顆,透鏡狀,黑色。花期秋末,果期冬末春初。

生長環境

生長於乾旱山坡、曠地或海邊的沙土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

主要價值

【來源】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車桑子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donaea viscosa(L.) Jacq.[Ptelea viscos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舉一反三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淋證;癃閉;皮膚瘙癢;癰腫瘡癤;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生長良好。一般分布於低海拔地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砂質壤土種植為宜。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選五年生以上的壯齡母株留種,採回後晾乾置通風處貯藏。春播,開溝條播,行距30cm,種子粒距5cm,覆土2-3cm,澆水保濕。當苗高35cm左右移栽。按行株距150cm/150cm開穴,每穴栽1株,稍壓緊,澆足定根水。

化學成份

葉含β-谷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和異鼠李素(Isorhamnetin),還含樹脂、鞣質、樹膠、生物鹼等。樹脂中含有車桑子酸(Hautriwaicacid)。種子含油12.04-13.58%。其脂肪酸的含量為亞油酸57.09%,油酸16.44%,棕櫚酸11.29%,硬脂酸9.86%,花生酸3.75%,亞麻酸1.57%。此外,該植物還含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等。
花的揮髮油含戊醇(pentanol),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γ-松油醇(γ-terpinoeol),牛兒醇(gerani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對聚傘花素(P-cymene),香茅醛(citronellal),芳樟醇(linalool),醋酸芳酯(linalyl acetat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