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慶生

車慶生

車慶生,整體太極拳理論創立者,遼寧省 錦州市人,幼愛武學,夙慧極佳,曾三拜嚴師,學有少林拳、戳腳翻子拳、大成拳、太極拳等功夫,均受益匪淺。在從軍於邊防武警部隊期間,又學習了擒敵之術,先後擔任過國家武警總部及遼寧武警總隊擒敵技術教員,在全國武警首屆武術大賽中擔任裁判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慶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遼寧省錦州市
  • 職業:技術教員
  • 主要成就:先後擔任過國家武警總部及遼寧武警總隊擒敵技術教員。
介紹,關於太極拳,整體太極拳,內功與太極拳,意義何在,行功步驟,採用八式步型,其他太極拳,以腰為軸,動作意義何在,

介紹

早年,車先生在習武過程中,深感太極文化之精妙,故而在眾多武學中獨對太極拳喜愛有加。為尋太極拳之本,堅持勤奮鑽研而不輟,苦苦追求而不息,收集了大量的太極拳資料。同時,學習我國的古典哲學、醫學、人體運動學及氣功的養生之道等知識,涉獵到眾多的武學邊緣學科及領域。
車先生雖然一直致力於太極拳的研究,但對先輩們留下的太極拳理論的深奧程度,仍有望而生畏之感。諸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等一些經典論述,大多是哲理式的經驗總結,從理論上具有指導性意義,但缺乏具體的習練方法,可謂是歸納多而演繹少。查“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可見其習練難度之大,有成就者更是為數甚少。因而,學習者在太極拳的理論套用上感到困惑,不得其解。
八十年代中期,車先生偶然受到兒童玩具“撥浪鼓”和“不倒翁”的啟發,產生了探索人體運動規律的靈感,從此便開始了太極拳整體運動的研究。多年來,他以驚人的毅力和膽識,不惜與貧困為伍,不顧家人的埋怨及世俗的誤解,經過反覆實踐,終於形成了整體太極拳運動的具體理論。
當前,隨著太極拳愛好者日漸增多,國內外習練者已達億萬之眾。但從巨觀上看,大多習練者是被這種圓形運動的特殊性所吸引,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老年人的“圓式廣播體操”,而對太極拳的精深內涵知者比例下降。特別是少壯派以學 跆拳道、柔道等“舶來品”為時尚,令人痛心疾首。為此,車先生在同道們的大力支持下,《整體太極拳》一書獲得了著作權,在此公開於世,並決心在有生之年,為太極拳這一文化瑰寶,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與天下愛好者共同努力,將太極拳事業發揚光大。
《整體太極拳》一書是整體太極拳理論及實踐方法的筆錄,其中整體運動論、八圓式拳譜、推手練習等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概念,這些新的理論從太極拳的學術研究角度上,以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闡明了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及新的學術觀點,對太極拳愛好者、專業研究人員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於太極拳

整體太極拳

整體太極拳是以整體運動論為主體理論,用陰陽學說作理論指導,來完成太極拳的內功、基本步法、剛柔力、雙人推手、套路等練習。演練中具有不調呼吸、不走經路、動作左右對稱、一切順其自然等特點,而形成一種新的太極拳運動方法。

內功與太極拳

內功與太極拳運動是陰陽關係。養生家以內功為主,其中又以坐臥姿見長。太極拳以內功的站樁為基礎 .樁功以修內為主、修外為輔;太極拳運動以修外為主、修內為輔,內外兼修而相輔相成,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樁功是古代養生的方法之一 .早在中醫經典《素問》中就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記載。武家又有“百練不如一站”的經驗總結。從站立的姿勢分析,戰立結構是人體各部自然相連線最為完整的結構。在太極拳的運動中,要儘可能地保持站樁的氣功狀態和完整的結構,即所謂的帶氣練拳。也可把太極拳運動看做是移動的樁功。有靜才知動,有完整才能鑑別運動中是否有局部和散亂,否則就不知整體運動的所以言。因此說,樁功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

意義何在

無極樁以練氣養生為主,八式樁以行拳為用。
八式樁陰、陽兩式所分,有利於太極拳基本步型的虛實變化,兩樁本身互換,不僅能緩解兩腿肌肉的疲勞,而且有利於兩手前上後下的變化,可消除軀幹肌的相對疲勞。有規律的整體的虛實、陰陽變化,會使人陰陽得到相對平衡,符合人體生理解剖學的原理。

行功步驟

大體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 練內
在內功的基礎上,按整體運動的規律,完成自身力的傳遞與傳導,使運動的整體不發生散亂,同時,用意調動、指揮更多的細胞參與運動。
第二步 練外
在練內的基礎上,同時體會空氣對人體運動的阻力,感覺如在水中,又象磁鐵同極性相對之排斥,其阻力從無到有,由手而擴至全身。用意則要在勿助勿忘之間,使整體力之大小與阻力相吻合,做到無過而無不及,並隨功夫的長進,過度到似有似無之間。
第三步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內外兼練的一種狀態。此時氣覺的感受是;身體猶如無皮之氣球,內功之氣與宇宙之氣相通而共存;有感於氣之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整體運動日漸輕靈而絲毫沒有散亂之處,具體實在與虛無縹緲相伴而行,自然之程度如宇宙之運行,不勞其心,不居其力,身心異常舒服快樂,非語言可以形容,每每行功而欲罷不止。此乃成功矣。
成就後隨之細膩不斷增進,心態平和寬容,氣質偉大非凡,仿佛脫胎換骨,無不與道相合,才知功夫果真永無止境,只因個體差異與修養程度而有別。層次雖分三步而行,但並不能截然分開,應相互滲透,有主有次,循序漸進,學練中應自有體會。

採用八式步型

根據太極拳支撐八方和膝關節活動範圍的特性而設。如果兩腳前後在一條線上,人體重心左右不易穩固。如果兩腳左右在一條線上,人體重心會前後不穩,某些動作還會造成膝關節的損傷。

其他太極拳

動的方法不僅適合其它太極拳,也適合相關的體育競技項目。太極拳有協調、勁正、一動無有不動等要求,如用整體運動的方法練習任何太極拳,都能很快地將身體各部位連線為一個整體,能使健身與推手等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整體運動方法參加套路比賽,在原有太極拳個別肢體動作位置上略有不同,這正是由於整體運動的規律所決定的。

以腰為軸

整體太極拳以人體重心垂直於地面的縱線為“主軸”,而不是以腰為軸。在整體運動中腰也在轉動,其實每個關節都在自轉或公轉中,所以說“一動無有不轉之處”,只是以主軸為圓心點時,距圓心越近處動的越小,而離圓心越遠處,動的越為明顯。
太極拳以腰為軸,也並非是單純指五節腰椎為主的轉動,只是因為古時沒有人體運動學、力學的學科;如果現代人不全面了解古人之用意,僅從字面上理解就容易產生誤會。查過去有關“腰椎為第一主宰”;“腰如乾,肢似枝,腰微動,肢自動;腰不動,肢亂動,無用功,一場空”;“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等論述,把“腰”字理解為“腰脊”、“腰乾”更為貼切。腰與腿的協調運動,才能避免身體的散亂而獲得完整。如果單以腰為軸,會使整體勁在腰間受阻,力量上下易分散,形成所謂的“半截勁”。

動作意義何在

拳諺有“大動不如小動”之說,動作大容易散亂,動作小易於相對完整。所以在八圓式拳譜的練習中安排有動作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循環練法。
關於運動的快與慢,在練習中要求動作易慢而不易快。因為動作一快,就很容易勿視運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動作是否符合整體運動的要求,卻不易被察覺,所以,效率很低,勞而無功。快的動作是學以致用的需要,甚至在爆炸力的速度中,仍然要求力量的完整。這些都是在慢的整體運動習慣基礎上才能完成練就的,看來,慢是為了更好的快,是為了更好的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