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新聞獎

中國汽車新聞獎

中國汽車新聞獎頒獎典禮每年固定在當年11月舉辦的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上。論壇由汽車商業評論和汽車消費報告雜誌聯合創辦於201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汽車新聞獎
  • 外文名:無
  • 成立時間:2012
  • 發起者:汽車商業評論雜誌
關於中國汽車新聞獎,2012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揭曉始末,2012中國汽車新聞獎獲獎者名單,2012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2013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啟動,2013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2014第三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2014第三屆中國汽車新聞獎獲獎記者名單,2015第四屆,2016第五屆,2017第六屆,

關於中國汽車新聞獎

為鼓勵中國汽車媒體人真正發揮新聞人的作用,成為真正的中國汽車業意見領袖,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2012年,中國汽車新聞獎正式設立。
它由汽車商業評論雜誌和汽車消費報告雜誌發起,並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清華大學新聞研究中心、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等專業機構共同舉辦。
來自新聞傳播學院、第三方研究機構、獨立汽車評論員和主辦方的十名專家學者組成評選委員會,他們秉承獨立、客觀和專業的精神審慎地選擇優秀的汽車新聞報導。
凡是在中國正規新聞出版機構正式發表的作品皆可以參加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參評作品體裁不限,訊息、特寫、深度報導和評論皆可;發表形式不限,報刊文章、視頻、廣播、圖片皆可;每年的參評作品發表時間始於上年度的7月1日,止於本年的6月30日。
中國汽車新聞獎設立特等獎1名,獎金3萬元;一等獎1名,獎金2萬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1萬元;三等獎3名,獎金各5000元;鼓勵將5名,獎金各1000元。
因為擔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作為發起和主辦方的《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誌主動放棄了參與此次評獎活動的權利。
每次論壇,中國汽車行銷領域精英以及中國汽車新聞記者都匯聚一堂,探討正確的傳播之道。

2012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揭曉始末

中國汽車市場在進入被業內稱為微增長時代的第二年,意外地迎來了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的出現。
2012年11月2日下午,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報告廳舉行的2012第二屆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上,12位獲獎者登台領取這一國內新聞界從未頒發過的榮譽。
3篇分別關於裁員風波、股比爭端和質量問題的報導獲得了本次中國汽車新聞獎二等獎。另有4人獲得了三等獎,5人贏得了鼓勵獎,這些作品分別涉及國家政策、合資合作、跨國併購等諸多敏感事務。
“他們代表了這次參評作品的最高水平。”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徐心華在頒獎典禮上說。徐是中宣部原新聞局局長、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曾經十多次參加官方舉辦的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
據了解,所有獲獎作品都是從給主辦方提供的參評作品中選出,這些作品要求的發表時間始於2011年下半年止於2012年上半年。
主題是否重大、採訪是否困難、反應是否及時、意義是否深刻、文筆是否優美等等構成了判斷一則新聞報導價值高低的原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倪寧認為,此次中國汽車新聞獎的評選嚴格遵守了這一原則。
而實事求是,寧缺毋濫則構成了此次評獎的另外一條原則。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昌鳳說,這也是為什麼此次中國汽車新聞獎沒有評出特等獎和一等獎的原因。
倪寧和陳昌鳳亦是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的評審,包括他們在內一共有15名評審參與了此次評選工作。
這些評審包括汽車業的著名媒體人如李安定、何侖,包括經濟領域的著名媒體人如石述思、董時,包括汽車業的資深分析師如賈新光、鐘師,也報導第三方機構負責人如許敏、林雷、肖明超、還包括獎項發起和活動主辦方的負責人賈可和劉濤。各種背景的評審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評獎的公正性。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作為發起和主辦的《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誌和汽車之家其所屬媒體和網站主動放棄了參與此次評獎活動的權利。
據了解,因為此次中國汽車新聞獎未能有達到特等獎和一等獎資格的文章出現,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組委會決定增設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從而在整體上保證了獲獎人數沒有減少。
這同時能激勵更多更好的汽車新聞報導出現,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另外一位重量級評審、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工商時報》社原社長石國雄表示,恰如本屆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主題是“激濁揚清”一樣。
在首次中國汽車新聞獎頒獎典禮之後,作為本次評選組織機構的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組委又分別就“汽車企業在當下的中國如何行動才能塑造更好形象”以及“當前形勢下如何認識中國汽車媒體的現狀和未來”議題,組織汽車公司行銷負責人、公關負責人以及學者進行了兩場深入淺出的互動討論(《汽車商業評論》雜誌將對此作深入報導)。
北京汽車股份公司總裁韓永貴、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楊建、華晨汽車集團副總裁劉同富等中國汽車業內外大約三百人參加了第二屆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和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的頒獎典禮。

2012中國汽車新聞獎獲獎者名單

特等獎(空缺)
一等獎(空缺)
二等獎
楊小林 《十載博弈——一汽-大眾股比或變 》
袁桂遠 《比亞迪另一面系列調查報導》
王凱 《DSG,不成器的大眾“神器”》
三等獎
王冀 《日本讀者問得我滿頭大汗》
蘇利川 《里外里吃虧找誰說理去?》
丁波、徐蒙 《北京車展,熱鬧難掩車市焦慮》和《北京車展,自主品牌壓力下的新姿態》
何芳 《賓士渠道整合年底完成:銷售職能已先行整合》
鼓勵獎
戰威 《新標即將出台,校車或成車市新增長點》
艾江濤 王偉 《陳清泉:守望者的腳步》
劉俊晶 《薩博併購案塵埃落定》
王曉明 劉偉 《我的車到底能賣多少錢?》
孟鏑 《自主品牌的“堡壘式突圍”》

2012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

徐心華:中宣部新聞局原局長、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
石國雄: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工商時報社原社長。
倪 寧: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許 敏: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李安定:原新華社原國內部編委,經濟新聞採訪室主任,高級記者。
賈新光:中國汽車業資深分析師。
何 侖:中國著名汽車媒體人士
林 雷:新華信總裁兼聯合 CEO 。
鐘 師: 中國汽車業資深分析師。
石述思:資深媒體人,工人日報社社會周刊編輯部主任、七獲中國新聞獎。
肖明超: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
董 時:中國青年報編委、經濟部主任,高級編輯。
賈 可:《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誌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劉 濤:汽車之家編輯部總編輯

2013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啟動

在中國汽車工業慶祝並反思過去的60周年之際,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活動於2013年8月正式啟動。
此次評選活動由汽車商業評論雜誌和汽車消費報告雜誌發起,並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清華大學新聞研究中心、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等專業機構共同舉辦。
凡是在中國正規新聞出版機構正式發表的作品皆可以參加此次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參評作品體裁不限,訊息、特寫、深度報導和評論皆可;發表形式不限,報刊文章、視頻、廣播、圖片皆可;發表時間始於2012年7月1日,止於2013年6月30日。
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範圍以評審會實際收到的參評作品為基準,參評作品報送的截止時間為2013年9月15日。
來自新聞傳播學院、第三方研究機構、獨立汽車評論員和主辦方的十名專家學者組成評選委員會,他們將秉承獨立、客觀和專業的精神審慎地選擇優秀的汽車新聞報導。
此次將設立特等獎1名,獎金3萬元;一等獎1名,獎金2萬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1萬元;三等獎3名,獎金各5000元;鼓勵將5名,獎金各1000元。獲獎及入圍作品將集結出版。
據了解,2013年11月1日,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揭曉和頒獎典禮將在以“知難而進”為題的2013第三屆中國汽車意見領袖論壇上舉行。
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徐心華認為,在各類輿論泥沙俱下的今天,新聞記者如何助推產業健康發展,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徐是中宣部原新聞局局長、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曾經十多次參加官方舉辦的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他希望本屆評比能夠推動中國汽車新聞事業的發展。
2012年首屆中國汽車新聞獎共評選出12位獲獎者,3篇分別關於裁員風波、股比爭端和質量問題的報導獲得了本次中國汽車新聞獎二等獎。另有4人獲得了三等獎,5人贏得了鼓勵獎,這些作品分別涉及國家政策、合資合作、跨國併購等諸多敏感事務。
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賈可博士說,首屆評選未能有達到特等獎和一等獎資格的文章出現,希望本屆評選能夠避免此類缺憾。
另據了解,為了評選的客觀公正,作為發起人和主辦方之一的《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誌繼續主動放棄了參與此次評獎活動的權利。

2013第二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

徐心華 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經濟日報社社長、中國記協黨組書記
石國雄 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原《中華工商時報》社社長
倪 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昌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石述思 工人日報社會周刊編輯部主任,中國著名評論家
董 時 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
朱學東 中國周刊雜誌總編輯
肖明超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
鐘 師 中國汽車資深評論家
賈 可 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雜誌總編輯

2014第三屆中國汽車新聞獎評審名單

徐心華 中宣部原新聞局局長、經濟日報社原社長
石國雄 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工商時報社原社長
倪 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原執行院長
包月陽 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社長
陳昌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石述思 工人日報社會周刊編輯部主任,中國著名評論家
董 時 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
朱學東 資深媒體人、《中國周刊》原總編輯、《南風窗》原總編輯
吳伯凡 中國資深商業觀察家
鐘 師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
賈 可《汽車商業評論》、《汽車消費報告》總編輯

2014第三屆中國汽車新聞獎獲獎記者名單

特等獎 (空缺)
一等獎:馬連華《中國青年報》 獲獎稿件《會診北京車展》
二等獎:袁桂遠《網易汽車》 獲獎稿件《占寶生:特斯拉中國商標持有者》
藍震《今日早報》 獲獎稿件《長安福特翼虎“斷軸門”事件系列報導》
三等獎:王溪等《人民網》 獲獎稿件《阿斯頓·馬丁供應鏈系列調查》
王國信《經濟觀察報》 獲獎稿件《迷失的國四》
施智梁《財經》 獲獎稿件《汽車未來世界》
鼓勵獎:
蘇利川《中華工商時報》 獲獎稿件《滑鼠“拖”汽車“大佬”瞧不上》
莊鍵:《每日經濟新聞》 獲獎稿件《4s店外保養無法享汽車三包?條款未明文規定 遇爭議只能協
商》
金雪:《華夏時報》 獲獎稿件《真假國四亂象背後》
高薇:《理財周報》 獲獎稿件《特斯拉:矽谷怪物低價入華 比亞迪吉利分拆技術》
劉晨曦:《中國經濟時報》 獲獎稿件《龐慶華:龐大合資斯巴魯並非第二個利星行》

2015第四屆

獲獎名單
年度新聞特別獎:空缺
優秀公益報導獎:空缺
優秀企業報導獎:王國信《魚漁之困:透視東風大自主》
優秀消費報導獎:藍 震《一汽- 大眾新速騰後懸架“縱臂斷裂”事件系列報導》馬青竹《電動計程車調查:未成氣候,已有江湖》
優秀國際報導獎:李福生《Tesla confident of success in time》
優秀自媒體獎:吳 佩 《EVO 不再Evolution,時代也就劃了個逗號》
優秀產業獎:羅宏進《新能源汽車投資“熱”》何芳、王欣《汽車反壟斷系列報導》
優秀專題獎:施智梁、魯偉、王宇、張曉磊《電動車:脆弱的起飛》
特別獎:葛幫寧《拓荒》

2016第五屆

獲獎名單
一等獎:
經濟觀察報:劉曉林、劉俊晶,獲獎報導《新能源車行業的騙補者》;
騰訊財經:李思誼,獲獎報導《比亞迪經銷商之死:劉鵬和他的新能源車賭局》
二等獎:
財經雜誌:施智梁、沈忱、湯禹成、蔣昕悅,獲獎報導《汽車跨界時代》
第一電動網:杜俊儀、李艷嬌,獲獎報導《調查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
21世紀經濟報導:俞凌琳,獲獎報導《滬牌拍賣調查》系列報導
三等獎:
中國青年報:許亞傑,獲獎報導《博湃倒下後,陷入迷宮的O2O上門保養在何方》
新華網:吳曄、姜俊吉,獲獎報導《“熊市”也擴張 汽車產能結構過剩怎么破》
東方財經:馬超、央視財經:彭予,獲獎報導《關注車市寒冬:車市寒風起 何時能出手》
中國日報:李福生,獲獎報導《Mandarin becomes a new vehicle for automakers》

2017第六屆

獲獎名單
一等獎:
施智梁、金焱、沈忱、王斌斌《解謎樂視汽車》
二等獎:
俞凌琳《上汽奧迪合資》專題
張真齊《突破政策特事特辦?江淮合資大眾能實現市場換技術嗎?》
三等獎:
楊光《迷失的法系車:神龍潰敗這個鍋誰來背?》
李思誼、江曉川、劉利平《從垂暮到瘋狂:腳踏車小鎮的一夜復活》
宋立偉、劉曉夢《在華棄用高田?豐田本田說不清》
網易汽車《秦皇島巴鐵是神馬? 網易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