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車恂如國小,是以浙江省愛鄉楷模、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紹興市榮譽市民、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浙江科通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車越喬先生之父命名。其前身為原馬山鎮車家弄國小和紅江國小,至今已有七十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紹興市車恂如國小
- 創辦時間:2004
- 所屬地區:紹興市越城區馬山鎮
- 學校屬性:市重點
紹興市車恂如國小,車越喬,地圖信息,
紹興市車恂如國小
紹興市車恂如國小,是以浙江省愛鄉楷模、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紹興市榮譽市民、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浙江科通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車越喬先生之父命名。其前身為原馬山鎮車家弄國小和紅江國小,至今已有七十年的歷史。兩校於2004年初合併。學校占地面積20畝,建築面積2904.8平方米,校內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內設9個教學班。
學校擁有一支富有朝氣和潛力的青年教師隊伍,現有17名專任教師,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13名,占教師總數的76%,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達100%,10名教師已取得本科學歷,黨員教師7名,市、區級名師培養對象4人,紹興市模範教師1人、赴青川支教1人、參加省領雁工程2人、縣級優秀少先隊輔導員2人、區政協代表1人、區優質課獲得者2人、區級優秀班主任5人、市屬級德育先進工作者2人;課題研究、論文評比、案例撰寫、課堂教學比武在省、市、區級獲獎達17人次。
學校秉承“龍騰恂宮,成長如樹”的辦學精神,以“弘揚先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為辦學目標,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傳承少年龍舟隊、“小鴨倌”民樂隊兩大特色。少年龍舟隊成績喜人,2005年1月獲得紹興市“我是自豪的紹興人”紅領巾社團活動大賽銅獎;2005年4月榮獲紹興市十佳紅領巾社團稱號;2005年6月承辦了紹興市勵志工程和紅領巾社團活動現場交流會;2007年1月,《農村完小依託龍舟文化開展夥伴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被立項為省級課題,於2009年3月結題,獲得省二等獎。其活動還多次被紹興電視台報導,並被選送中央電視台。“小鴨倌”民樂隊一樣成績斐然,在各級比賽中頻頻獲獎,2005年12月,“小鴨倌”民樂隊榮獲“紹興市中國小藝術教育特色社團”稱號;2006年9月,學校被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保護名錄特色教育點;2007年6月,學校被定為紹興市第一批非物質遺產實驗基地;2010年5月,學校被命名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的傳承基地;2010年、2011年,學校兩次被評為紹興市優秀非遺實驗基地;2012年2月,學校被命名為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紹興平湖調。
新校落成十五年多來,學校謹遵“書山拾級、樂海泛舟”的八字校訓,形成了“清逸、平和、唯美”的教風和“勵志、合作、成人”的學風。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被評為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教學傳承基地、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紹興市衛生單位、紹興市控煙先進單位、紹興市示範學校、紹興市綠色學校、紹興市紅領巾示範學校、紹興市四星級隊室。務實奮進,開拓創新,學校正以昂揚的姿態、嶄新的風貌、全新的理念迎接未來,開創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學校擁有一支富有朝氣和潛力的青年教師隊伍,現有17名專任教師,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13名,占教師總數的76%,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達100%,10名教師已取得本科學歷,黨員教師7名,市、區級名師培養對象4人,紹興市模範教師1人、赴青川支教1人、參加省領雁工程2人、縣級優秀少先隊輔導員2人、區政協代表1人、區優質課獲得者2人、區級優秀班主任5人、市屬級德育先進工作者2人;課題研究、論文評比、案例撰寫、課堂教學比武在省、市、區級獲獎達17人次。
學校秉承“龍騰恂宮,成長如樹”的辦學精神,以“弘揚先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為辦學目標,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傳承少年龍舟隊、“小鴨倌”民樂隊兩大特色。少年龍舟隊成績喜人,2005年1月獲得紹興市“我是自豪的紹興人”紅領巾社團活動大賽銅獎;2005年4月榮獲紹興市十佳紅領巾社團稱號;2005年6月承辦了紹興市勵志工程和紅領巾社團活動現場交流會;2007年1月,《農村完小依託龍舟文化開展夥伴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被立項為省級課題,於2009年3月結題,獲得省二等獎。其活動還多次被紹興電視台報導,並被選送中央電視台。“小鴨倌”民樂隊一樣成績斐然,在各級比賽中頻頻獲獎,2005年12月,“小鴨倌”民樂隊榮獲“紹興市中國小藝術教育特色社團”稱號;2006年9月,學校被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保護名錄特色教育點;2007年6月,學校被定為紹興市第一批非物質遺產實驗基地;2010年5月,學校被命名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的傳承基地;2010年、2011年,學校兩次被評為紹興市優秀非遺實驗基地;2012年2月,學校被命名為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紹興平湖調。
新校落成十五年多來,學校謹遵“書山拾級、樂海泛舟”的八字校訓,形成了“清逸、平和、唯美”的教風和“勵志、合作、成人”的學風。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被評為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平湖調教學傳承基地、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紹興市衛生單位、紹興市控煙先進單位、紹興市示範學校、紹興市綠色學校、紹興市紅領巾示範學校、紹興市四星級隊室。務實奮進,開拓創新,學校正以昂揚的姿態、嶄新的風貌、全新的理念迎接未來,開創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車越喬
人物名片: 車越喬:1932年生,紹興馬山人。1950年赴港定居。現為香港科學儀器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浙江省香港同鄉會聯合會會長;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蘭亭學會副主席、紹興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2001年被省政府授予“愛鄉楷模”稱號。同年,紹興市人民政府授予車越喬“紹興市榮譽市民”稱號,省政協第八、九屆委員,紹興市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紹興旅港同鄉會第四、五屆會長。
車越喬回故鄉考察文化 (袁雲 攝) 初見車越喬先生,是在20多年前,紹興華僑飯店落成典禮上。 改革開放之初,回鄉探親、祭祖、旅遊、談商的華僑和港澳台胞日增,可紹興當時僅有幾家設施簡陋的旅店,且服務落後。“千里迢迢回鄉,連個‘窠’也找不到住。”是車先生等帶頭倡議籌建華僑飯店,並捐資出力。“少小離家老大回”,欣喜有了“落腳點”,車先生感慨萬千,用一口純正的紹興話接受了記者採訪:“紹興人原來習慣於自顧自,像一盤散沙,通過辦華僑飯店,大家心齊了,但力量並不大。要團結鄉親、增進實力,必須要有自己的組織。已開始構想成立香港同鄉會,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搞‘大紹興’,力量就會更大……” 1988年6月,正是在車越喬、章傳信等首倡發起人的不懈努力下,紹興旅港同鄉會在港成立,車越喬被推舉為副會長兼秘書長。從此,香港與紹興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譜寫了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愛鄉樂章! 2008年4月,車越喬先生在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上被一致推選為第五屆同鄉會會長。日前,其子車弘健從香港來電告訴記者,父親很忙,這兩天正準備赴京應邀參加國慶活動。
去香港“闖蕩” 車越喬1932年生於紹興縣馬山鎮車家弄村,父親車恂如雖從事紹興傳統的錫箔業,卻是個酷愛讀書的有識之士,且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文化教育。“我從小受到父親影響,耳濡目染,很喜歡讀書,國中時候,父親還為我訂了《中學生》雜誌,可以說,閱讀一直影響著我。”車越喬難以忘懷地說。就在他9歲那年,父母將全家遷入紹興城,車越喬也進了當時的畢飛弄國小就讀。17歲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紹興一中,卻因家境貧困只上了一學期高中就不得不棄學去上海謀生。 1950年,18歲的車越喬跟著一位親戚從上海去中國香港地區“闖蕩”,開始在香港大公書局學生意(當練習生)。那時候的香港遠不及上海,練習生的收入較少,加上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工作和生活都不理想。他說:“是紹興文化中的奮發精神(大禹精神)、臥薪嘗膽(勾踐精神)等優良傳統鞭策著我、激勵著我奮鬥,決心要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在香港“奮鬥”了5年之後,車越喬決定創辦“香港科學儀器社”。他白手起家,創業之艱辛可想而知。那時,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訪遍全港的中國小校和重要的工業客戶,以可靠的質量、優良的服務,逐漸打開了局面。1991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香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在車越喬的精心打理下,現在該公司在港澳地區的儀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上世紀80年代以後,車越喬還順勢拓展內地市場,目前在紹興、廣州、上海、杭州都設有分公司。他的企業越做越大,事業蒸蒸日上。
最戀是故鄉 在香港旅居多年,最難忘的是思鄉之情。“魂牽夢繞的故鄉一直是我最眷戀的地方,也是我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我要報答故鄉。”在企業日益發展的同時,他時時掛念著祖國、家鄉的發展。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由車越喬等帶頭髮起籌建、捐資的紹興華僑飯店落成以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回家鄉好幾趟,對家鄉建設的關心、資助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尤其對教育、文化和公益福利事業他更是情有獨鐘。 1990年春,作為紹興市政協委員的車先生回故鄉參加“兩會”,會間視察,當他走進市文管會一倉庫,看見包括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諸多寶貴文物激動萬分,“紹興有這么多寶貝,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博物館!”於是,他與其他旅港委員們一起向大會提交了《建造紹興博物館,提高紹興知名度》的提案。他說:“我跑過不少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到博物館看一看,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視窗……”當他聽說市里是有一個興建博物館的計畫,還被列為市八大實事工程,但資金碰到困難,車越喬當即表示,“那我們大家都來出點”。為此,他帶頭捐款50萬元。1993年,車越喬先生與其他幾位旅港同鄉又聯名倡議籌建紹興市少兒藝術學校,他先後捐資13萬元。 在紹興市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上,車越喬和其他幾位旅港委員聯名提案,倡議籌辦紹興大學。為此,他不遺餘力地奔走呼籲,個人捐資200萬元港幣。1994年,紹興旅港同鄉會換屆,車越喬先生被推舉為會長。他覺得自己籌辦紹興大學的責任更大了,返鄉的次數也更多了,好幾次專程回家鄉了解紹興大學(文理學院)建設工程情況。得悉建校經費困難可能影響建校工程實施時,他心急如焚、寢食不安,回港後他馬上聯絡陳元鉅、章傳信等港胞再籌資金,他個人再次捐贈紹興大學200萬元。更為難得的是,以他父親名字命名的紹興文理學院恂如美術館開館,車越喬先生無償地把自己多年來收藏的300多幅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陸儼少等一百三十位名家的作品全部捐獻給了學校…… 20多年來,車越喬多次捐款給故鄉的國小、中學、文理學院、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慈善總會……累計捐款已達1400萬元人民幣。2001年,紹興市人民政府授予車越喬“紹興市榮譽市民”稱號,同年浙江省政府授予他“浙江省愛鄉楷模”稱號。
情系越文化
如果說閱讀是車越喬一生的愛好,那么他對於越文化的研究,更是身體力行。無論是河姆渡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還是嵊州小黃山遺址等,車越喬都親自去現場考察、研究。車越喬認為,看書做學問,光紙上談兵不行,只分析一些古籍,也肯定研究不出什麼來。他喜歡親身走訪,因為從社會實踐中可以學習並發現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近年,他將生意上的事主要交給兒子打理,使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從事越文化研究。2001年,他曾與著名學者陳橋驛共同編纂了《紹興歷史地理》一書。 2003年夏天,車越喬帶領包括來自北大考古系的10多位專家,冒著酷暑,從紹興出發一路南下,先後走訪考察了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5省(區)的數十處文化遺址、博物館、民族村落等,他不顧70多歲高齡,與考察人員一路風塵八千餘里,奔波20餘天,甚至到了越南北部,最終由他主編整理出一部《越文化實勘研究論文集》,他個人捐資10萬元出版。2004年,他又帶領有關專家,從雲南昆明出發,走訪了越南、寮國、泰國等地。每次考察,他都有新的收穫:“越南也有越族分布。為什麼叫越南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古代的越族有關。” 儘管車越喬對家鄉的公益事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異常慷慨,但自己的生活卻非常儉樸。他回家鄉來乘坐的小車一直是1994年買的那輛,連司機都沒換過;風衣永遠是那件青灰色的老式風衣;200多元一雙的皮鞋穿得很舒適……當有人勸他也要“善待”自己,他卻說:“給自己花錢會‘肉痛’(捨不得)。這樣挺好,比我生活辛苦的人還很多。”
去香港“闖蕩” 車越喬1932年生於紹興縣馬山鎮車家弄村,父親車恂如雖從事紹興傳統的錫箔業,卻是個酷愛讀書的有識之士,且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文化教育。“我從小受到父親影響,耳濡目染,很喜歡讀書,國中時候,父親還為我訂了《中學生》雜誌,可以說,閱讀一直影響著我。”車越喬難以忘懷地說。就在他9歲那年,父母將全家遷入紹興城,車越喬也進了當時的畢飛弄國小就讀。17歲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紹興一中,卻因家境貧困只上了一學期高中就不得不棄學去上海謀生。 1950年,18歲的車越喬跟著一位親戚從上海去中國香港地區“闖蕩”,開始在香港大公書局學生意(當練習生)。那時候的香港遠不及上海,練習生的收入較少,加上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工作和生活都不理想。他說:“是紹興文化中的奮發精神(大禹精神)、臥薪嘗膽(勾踐精神)等優良傳統鞭策著我、激勵著我奮鬥,決心要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在香港“奮鬥”了5年之後,車越喬決定創辦“香港科學儀器社”。他白手起家,創業之艱辛可想而知。那時,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訪遍全港的中國小校和重要的工業客戶,以可靠的質量、優良的服務,逐漸打開了局面。1991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香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在車越喬的精心打理下,現在該公司在港澳地區的儀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上世紀80年代以後,車越喬還順勢拓展內地市場,目前在紹興、廣州、上海、杭州都設有分公司。他的企業越做越大,事業蒸蒸日上。
最戀是故鄉 在香港旅居多年,最難忘的是思鄉之情。“魂牽夢繞的故鄉一直是我最眷戀的地方,也是我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我要報答故鄉。”在企業日益發展的同時,他時時掛念著祖國、家鄉的發展。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由車越喬等帶頭髮起籌建、捐資的紹興華僑飯店落成以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回家鄉好幾趟,對家鄉建設的關心、資助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尤其對教育、文化和公益福利事業他更是情有獨鐘。 1990年春,作為紹興市政協委員的車先生回故鄉參加“兩會”,會間視察,當他走進市文管會一倉庫,看見包括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諸多寶貴文物激動萬分,“紹興有這么多寶貝,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博物館!”於是,他與其他旅港委員們一起向大會提交了《建造紹興博物館,提高紹興知名度》的提案。他說:“我跑過不少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到博物館看一看,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視窗……”當他聽說市里是有一個興建博物館的計畫,還被列為市八大實事工程,但資金碰到困難,車越喬當即表示,“那我們大家都來出點”。為此,他帶頭捐款50萬元。1993年,車越喬先生與其他幾位旅港同鄉又聯名倡議籌建紹興市少兒藝術學校,他先後捐資13萬元。 在紹興市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上,車越喬和其他幾位旅港委員聯名提案,倡議籌辦紹興大學。為此,他不遺餘力地奔走呼籲,個人捐資200萬元港幣。1994年,紹興旅港同鄉會換屆,車越喬先生被推舉為會長。他覺得自己籌辦紹興大學的責任更大了,返鄉的次數也更多了,好幾次專程回家鄉了解紹興大學(文理學院)建設工程情況。得悉建校經費困難可能影響建校工程實施時,他心急如焚、寢食不安,回港後他馬上聯絡陳元鉅、章傳信等港胞再籌資金,他個人再次捐贈紹興大學200萬元。更為難得的是,以他父親名字命名的紹興文理學院恂如美術館開館,車越喬先生無償地把自己多年來收藏的300多幅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陸儼少等一百三十位名家的作品全部捐獻給了學校…… 20多年來,車越喬多次捐款給故鄉的國小、中學、文理學院、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慈善總會……累計捐款已達1400萬元人民幣。2001年,紹興市人民政府授予車越喬“紹興市榮譽市民”稱號,同年浙江省政府授予他“浙江省愛鄉楷模”稱號。
情系越文化
如果說閱讀是車越喬一生的愛好,那么他對於越文化的研究,更是身體力行。無論是河姆渡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還是嵊州小黃山遺址等,車越喬都親自去現場考察、研究。車越喬認為,看書做學問,光紙上談兵不行,只分析一些古籍,也肯定研究不出什麼來。他喜歡親身走訪,因為從社會實踐中可以學習並發現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近年,他將生意上的事主要交給兒子打理,使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從事越文化研究。2001年,他曾與著名學者陳橋驛共同編纂了《紹興歷史地理》一書。 2003年夏天,車越喬帶領包括來自北大考古系的10多位專家,冒著酷暑,從紹興出發一路南下,先後走訪考察了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5省(區)的數十處文化遺址、博物館、民族村落等,他不顧70多歲高齡,與考察人員一路風塵八千餘里,奔波20餘天,甚至到了越南北部,最終由他主編整理出一部《越文化實勘研究論文集》,他個人捐資10萬元出版。2004年,他又帶領有關專家,從雲南昆明出發,走訪了越南、寮國、泰國等地。每次考察,他都有新的收穫:“越南也有越族分布。為什麼叫越南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古代的越族有關。” 儘管車越喬對家鄉的公益事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異常慷慨,但自己的生活卻非常儉樸。他回家鄉來乘坐的小車一直是1994年買的那輛,連司機都沒換過;風衣永遠是那件青灰色的老式風衣;200多元一雙的皮鞋穿得很舒適……當有人勸他也要“善待”自己,他卻說:“給自己花錢會‘肉痛’(捨不得)。這樣挺好,比我生活辛苦的人還很多。”
地圖信息
位置: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車恂如國小(皋馬線東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