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審批是新購車輛未配停車場所,擬不發牌證。這實質屬於牌照管制的一種,從降低政府部門管理難度的角度的確很方便、痛快,但不利於保護汽車消費和汽車工業,更不會從本質上改變停車位緊張的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位審批
- 提出:寧波市政府
- 會議: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
- 時間:2004年1月1日
事件由來,事件看法,
事件由來
寧波市政府近日提交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分組審議《寧波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其中明確提出“新購車輛未配停車場所,擬不發牌證”。此舉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爭議。
事件看法
寧波市的做法真是治堵良方么?記者認為不是。這種荒唐的“車位審批”實質屬於牌照管制的一種,從降低政府部門管理難度的角度的確很方便、痛快,但不利於保護汽車消費和汽車工業,更不會從本質上改變停車位緊張的現狀。
其實寧波並不是第一座試圖以“車位審批”治堵的城市。歷史上,北京就推出過停車泊位證明制度,但早已被證明無助於緩解擁堵,只是給某些權力尋租提供空間,給百姓購車增添費用和麻煩而已。
還記得2004年1月1日,北京市實施5年多的停車泊位證明制度正式結束。那5年多中,所謂的停車泊位證明只在年檢驗車時使用,北京市私車車主為了得到一張泊位證明,必須花費1000元左右辦理停車泊位證明,許多車主是通過中介公司代理的。而事實上,許多私車車主泊位證明上的地址根本不屬於自己。當時北京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證的價格為1700元,而中介公司代辦泊位的價格從300元到1000元不等。辦理泊位證明手續麻煩而且收費不一,且與2004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不符,最終這項“車位審批”制度在京城百姓的強烈質疑中暗淡收場。
不可否認,近些年伴隨著轎車進入家庭的步伐越來越快,北京等城市停車位緊張成為流行的“大城市病”。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城市交通規劃和停車發展戰略上的滯後。如果說大量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樓房沒有地下車庫是規劃滯後,那么如今,不建立體停車庫同樣是一種規劃上的滯後。相關政府部門要意識到,解決停車位緊張最根本的思路是開源,而不是“車位審批”這樣的“卡喉”。
具體到開源的思路,包括立法要求新建築必須附帶足夠的停車位,對立體停車庫、停車樓建設給予貸款、土地審批等方面的優惠,盤活單位夜間停車位資源等。舉例來說,杭州市委、市政府2008年決定,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向社會錯時開放,並須動員下屬事業單位也騰出車位,錯時向市民開放;北京等大城市街頭和新建小區近些年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立體車位。這些都是有助於開源破解“停車難”的良方。
針對“車位審批”是學習已開發國家經驗的說法,記者認為這是形上學。寧波擬推出的“車位審批”政策最大的弱點就是錯誤地估計了中國百姓的居住條件。中國不像美國,有大量獨立且附帶停車庫的住房。試問,在中國房價高企的大城市中,自己有房有車位的消費者能有多少?難道那些租房住沒有自己停車位的老百姓就喪失了買車改善生活質量的權利了么?
目前,世界多個城市在利用停車槓桿治堵方面都各有高招,包括設定停車泊位上限,控制停車供給規模;實行區域差別化收費,對重點地區或擁堵地區路側停車收取較高費用;實行時間差別化停車費,停車時間越長,單位小時價格越高;尖峰時間禁止路側停車;市中心只允許短時停車;高承載車輛優先停車,多人合乘車輛優先停車;停車位換現金,員工如放棄停車,企業向員工提供與停車費相當的現金補貼等。我們在利用他山之石“攻玉”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國情、有所選擇。
記者認為,比“車位審批”更重要、更有效的治堵良方是儘快理順大城市的停車價格改革。因為停車行為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外部成本,公平地分擔這部分成本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小汽車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對比上海或國外同等大城市,在長期處於交通擁堵狀態、機動車已經突破400萬輛的北京,市中心停車價格尤其是占路停車位的價格卻可以低廉到每小時2元,這無疑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