躂寺

躂寺

在永登縣連城鎮東北方,有一座雄偉險峻,風光秀麗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橫連城之後,故名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蔥蘢,山花爛漫,百鳥競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這風景如畫的山巔,建有一座宏偉的藏傳佛教寺院——躂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躂寺
  • 地點永登縣連城鎮
  • 時間: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
  • 宗教:佛
歷史沿革,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躂寺歷史悠久,是甘青邊境的名寺之一。據清代該寺的藏文寺志記載,唐朝時,印度高僧班智達及500僧眾,赴中原五台山時,停留在此地,在這裡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西藏薩迦派教主薩班·貢噶堅贊去涼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與五台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創建了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妙喜禪院,在殿宇內塑造了彌勒佛、空行母神像,並派人講經說法,弘揚藏傳佛教。到了明代,西藏薩迦派活佛曲吉堅贊和格魯派至尊魯本桑木丹格兩人來到 躂寺,和連城魯土司結成供施關係,聯合漢藏等族施主,依山修建了中峰的彌勒佛殿和東西南北峰的文殊、釋迦、普賢、觀音等佛殿。之後又有許多藏傳佛教的高僧來此講學。清代, 躂寺香火鼎盛。清聖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因蒙古王拉藏汗生事之故,流落連城,在 躂寺創建變法神會,教授跳黑帽舞,制定僧規,講授佛經,為僧人授比丘戒,使連城佛教大興。他還在五台(座)殿宇的基礎上,擴建了眼光、三寶、大士三殿,使其成了八座。可惜這些古建築在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恢復落實,當地民眾自發地陸續建起八台寺廟。

旅遊資源

如今石屏山 躂寺已被永登縣闢為吐魯溝旅遊風景線上的景點,一年四季遊人不絕,尤其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這天,來自本縣和天祝、青海民和、樂都等地的各族遊人和佛教信士,雲集此間,達萬人之多。廟會上西服、中山裝、牛仔服和紅色的袈裟一起遊動,佛事活動的誦經聲,遊客手提收音機中播放的流行歌曲及商販們的吆喝叫賣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當今“廟會”的一大特色,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