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引進出版,紐西蘭作家戴安·萊維著。

蘭登書屋親子暢銷佳作,父母陪伴孩子從幼兒期到青春期必讀經典。

紐西蘭知名育兒專家完全育兒心經:從蹣跚學步的嬰兒到氣度翩翩的少年(1 ~19歲)。

用愛和規矩因材施教,教出自律、獨立的好孩子。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是父母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從嬰幼兒到青春期的未成年時期,是孩子人生中性格、體質、素養等形成的關鍵性階段。本書專門講述此年齡段的孩子教育問題,幫助父母培養出人格健康、獨立、自律的孩子。本書作者是紐西蘭知名育兒專家、家庭治療師,同時也是3位孩子的母親。針對1-19歲孩子成長問題,作者溫情講述了如何將孩子從蹣跚學步的幼兒培養成為獨立自主的青春少年的教養心得,為家長提供了專業、系統、充滿關愛且切實有效的育兒方案。筆風幽默而明晰,對解決幼兒期至青春期育兒的“疑難雜症”有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閱讀本書,跟隨作者,找到最佳最適用的教育策略,用愛和孩子說規矩,培養的孩子!

基本介紹

  • 書名: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 又名:一位紐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 作者:(紐西蘭)戴安·萊維
  • 原版名稱:Of course I love you…NOW GO TO YOUR ROOM
  • 譯者:謝幕娟
  • ISBN:9787568217590
  • 類別:親職教育
  • 頁數:324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4-1
  • 裝幀:平裝
  • 開本:700×1000 1/16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介紹

養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長達20年的大項目,在這極其關鍵的20年間,父母要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使他們擁有面對未來生活的重要素質和必備技能?在這過程中,父母又該如何運用好愛和規矩這一法則?紐西蘭育兒專家在本書中給出專業、系統、溫情、有效的解答,教你建立適用的家庭結構和育兒框架,掌握育兒策略和方法,培養出獨一無二的優秀孩子,並讓育兒過程事半功倍。

作者簡介

黛安·萊維(Diane Levy)紐西蘭頂級家庭治療師、育兒教練、育兒類暢銷書作家,也為一些雜誌、報紙專欄供稿,還有自己的電視、廣播節目,已出版多部育兒暢銷作品。

目錄

第1 章 用20 年時間養育一個孩子
1. 二十年育兒計畫// 002
2. 家庭結構// 013
3. 智慧VS 力量// 023
4. 增強孩子的自尊// 030
5. 事情為何變得亂糟糟// 043
第2 章 了解人的性格
6. 性格理論// 052
7. 吸引力和關係// 069
8.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081
第3 章 情感獨立之路
9.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092
10. 多關心,少干涉// 101
11. 幫助孩子應對挫折// 113
12. 父母理所應當給建議嗎// 127
13. 當答案不明朗時// 137
第4 章 自律之路
14. 讓孩子聽話// 146
15. 讓我們來談談“反省”// 167
16. 要求—吩咐—行動// 181
17. 家有家規// 201
18. 幫助孩子做選擇和做計畫// 221
第5 章 陷阱和問題
19. 辨明方向// 240
20. 手足之爭// 252
21. 欺凌他人:零容忍// 258
22. 解決睡覺問題// 268
23. 食物之戰// 276
24. 練習上廁所// 286
25.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策略// 297
後記

前言

我對我的小老鼠仍是記憶猶新。1967 年,我的老鼠和我一塊兒從心理學專業“畢業”。為了教會我的老鼠分辨水平線和垂直線的區別,我曾費盡心思。
這對我和我的老鼠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得和它一起走進一個燈光昏暗的死角,那裡擺著一個小小的“跳台”和一個“降落平台”——上面放有食物球——選擇正確便能獲得食物,選擇錯誤則除了一個確保它安全的鼠袋便什麼也得不到。我會先把這隻倒霉鼠放到第一個平台上,等著平台慢慢失衡,然後推它或者等它自己厭煩,然後小老鼠就會朝預設的一排線走去。正確的選擇意味著安全落地和美味食物。錯誤的選擇則意味著重重地摔進下方的鼠網中,儘管能保證安全,但還是不那么舒服。
漸漸地,小老鼠開始學會區分水平線和垂直線的不同。之後,我很快便對“心理學是解決動物一切行為問題的答案——包括人類”——這一理論深信不疑。難道以前我不知道心理學就是研究行為的?難道現在的我不再堅信,任何行為都能通過對預期行為的積極強化以及對非預期行為的消極強化而得到修正?
在將近20 年的時間裡,我都把這個理論當成我的基本研究宗旨。我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很大強化:讚美(積極強化),懲罰(消極強化)。同時,我利用星狀圖將這一理論套用到對人的研究中,我也鼓勵家長和老師修正孩子的行為。
說到我對科學的興趣、好奇以及從中獲得的快樂,不得不提到上帝,很大程度上這跟小時候每個周六聽拉比誦讀《十誡》有很大的關係。誦讀《十誡》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用英語主持的安息日儀式,也是我唯一能聽懂的幾個。“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譯者註:《聖經·舊約·出埃及記》20 章4-6 節)”
你看,就連上帝也是賞罰分明的。我為人父母過,為人師長過,為人妻子過,當過委員,當過主席,也當過諮詢師,而現在我是一名家庭心理治療師。
這個理論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確實有它的作用,所以常常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真的找到了答案。當效果不好時,我們總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不夠誠懇或者——這種“不夠”對於任何一個父母來說都是一種折磨——不夠堅持。這樣一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更努力地去做。
為什麼過了整整30 年,我才再想到那隻老鼠?我自己也不明白。那隻老鼠花了那么長的時間、付出那么多努力才學會分辨垂直線和水平線,可它同時也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正確選擇和儲存適量食物,學會避開懸崖、貓、火、人類等危險,學會認路回到離開的地方,學會了自己搭窩,尋找伴侶,繁殖並養育後代。這一切都沒有經過我的幫助,也沒有經過那么精心策劃的獎罰,但是這隻老鼠卻做到了。
與此同時,我開始反省自己那個狂妄的理論——通過獎罰機制控制每個人的行為。
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並發現獎懲理論並不適用於複雜的動物或者說人類的行為模式。撇開其他的不談,為什麼好人也會碰到壞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按照我們的文化傳統,往往把金錢獎勵作為激勵手段或者證明一個人價值的手段。
可是,為什麼那些大喊大叫以至於對我們的聽力造成永久傷害的人收穫頗豐,那些能治癒我們受損聽力的人所獲甚少,而那些曾經幫助我們正視聽,並教導我們不要盲從自己的耳朵以至於被那些言過其實的聲音欺騙的人卻得不到任何東西呢?
我面對的一個難題是:如果我拋棄了獎懲這一多年來的育兒基本手段,那我還有什麼武器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三個巨大的突破。第一個突破是對如何傾聽孩子的內心、如何在不代為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給到孩子支持的思考。這也是受到珍·萊德羅夫關於原始部落耶全納印第安人的研究的啟發,我在耶全納部落育兒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使之適合21 世紀的紐西蘭。
第二個更大的突破是,我明白了為什麼“面壁思過”(Time-out)在有些家庭中管用,在另一些家庭中又收效甚微。這是因為有些父母把“面壁思過”當成一種懲罰(取代棍棒),而一旦孩子樂得一個人待著並且拒絕走出房間,父母就無計可施了。在另一些家庭中,父母只是想通過“面壁思過”的辦法給孩子所需的空間,然後讓他們改變心意並最終糾正錯誤的行為,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更能自制,而且也會過得更快樂。
這個想法在我帶著新眼光去閱讀哈爾·厄本的《我想讓孩子知道的20件事》時更加得到了佐證和強化。哈爾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是圍繞“聽話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元素”這一論題展開。最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當我建議父母試著更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更順從聽話,最後得到的反饋會是“他們好似更開心了”——以前我總是對此感到困惑。
第三個突破是在我參加丹(Dan)和琳達·波波夫(Linda Popov)舉行的“優點項目”研討會時取得的,我明白了怎樣說話能更巧妙地認可孩子的價值,而這一點比直接誇讚孩子的行為重要也有力得多。
這三個突破讓我確信,育兒目標是建立在兩個關鍵任務的基礎上:
● 當孩子經歷不同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暴躁、高興)以合適的方式給予他支持。
●約束孩子的不當行為,讓他們學會遵守社會規則並提高自制力。
只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的孩子就能掌握健康、獨立的成人生活所需的能力和品質。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這對於已被孩子折騰得筋疲力盡的父母也是一種解放。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更開朗,相處起來也讓人更加愉快。
備註:英語中並沒有一個能代表“他或她”的單數代詞,而我又覺得總是寫“他或她”太麻煩也太無趣。一開始,我打算用“他們”統一替代。但又擔心不合適,所以我索性單數篇章用“他”,雙數篇章用“她”。親愛的讀者,如果你的兒子被冠上了女性稱呼或者女兒冠上了男性稱呼,那也只能請你自己去理清這些糾結啦。
育兒本身就是一件特別糾結特別難的事情,相對而言,弄清楚“他或她”反倒要容易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