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足,漢語詞語,拼音是tí zú,釋義是獸類動物等的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蹄足
- 注音:ㄊㄧˊ ㄗㄨˊ
- 拼音:tí zú
- 釋義:獸類動物等的腳
蹄足,漢語詞語,拼音是tí zú,釋義是獸類動物等的腳。
蹄足,漢語詞語,拼音是tí zú,釋義是獸類動物等的腳。...... 蹄足,漢語詞語,拼音是tí zú,釋義是獸類動物等的腳。中文名 蹄足 注音 ㄊㄧˊㄗㄨˊ 拼音 ...
蹄形足又稱“獸蹄足”,是獸足之一,商周時已流行。...... 蹄形足又稱“獸蹄足”,是獸足之一,商周時已流行。中文名 蹄形足 類別 陶瓷術語 ...
六朝時期江南一帶流行硯式之一,因硯足似獸蹄而得名。器呈圓形,周圍有子口式邊牆,硯面微凸,略呈弧形,平底下有三、四、六不等的獸蹄形足。西晉時為三蹄足...
古瓷硯名。初制於西晉,為三蹄足。東晉開始出現四蹄足硯,造型上硯盤漸趨單薄,蹄足略顯高瘦,製作一般較粗糙,但也有精美之作。南北朝時,硯面向上凸起,無益,硯...
春秋青銅附耳鳳螭紋蹄足鑊鼎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的金屬器,腹部蟠螭紋,以三角回紋,魚鱗紋和瓦紋作填紋。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
這座墓里共出土了27件鼎,分為七式,各式形狀相同,紋飾一致,大小相次,包括1件鑊鼎、7件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6件鋪首牛頭螭紋蹄足升鼎、5件鋪首環耳螭紋...
幾何紋銅箍三蹄足漆樽編輯 鎖定 高14.9厘米,直徑10厘米,木、銅,1978年河南泌陽官莊北崗3號秦墓出土,現藏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文物管會。...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圓口,平折沿,附耳,束頸,深腹,圜底,獸蹄形三足;鼎耳、器腹飾夔紋和蟠螭紋,頸飾牛頭雙身蟠螭紋,...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文物。金屬器,直徑35.7厘米,高27.9厘米。此展品圓腹,雙附耳外侈,三獸蹄足,蓋有三環鈕,器身上布滿蟠螭紋飾。現收藏於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
此展品為春秋中期文物。通高19厘米,口徑20.3厘米,腹徑20.3厘米。帶蓋,束頸,鼓腹,圜底,三矮蹄足。蓋頂隆起,沿有三個獸形卡扣,上有圓形捉手和四個圓鈕,...
駝蹄(tuó tí ㄊㄨㄛˊㄊㄧˊ)是一個漢語詞語,亦作“駞蹄”。 駱駝之蹄足。加工後可為珍饈。...
春秋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最為重要,因為“七鼎之禮”屬於諸侯之禮,作為“子”的趙鞅是...
馬蹄腳又稱“馬蹄足”、“垂足”、“尖足”。是一種發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時就能發現,是腦癱的一種表現形式。...
他研究的“五禽戲”主要功效在於“除疾兼利蹄足”,“逐客邪於關節”。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就有洗腳嗜好,《史記 · 高祖本紀》雲:“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這...
足內翻畸形是跟舟骰關節呈半脫位狀態,使足固定於一種內收、旋後內翻姿勢。初生嬰兒一側或雙側足跟較小,前足內收、內翻、足內側皮紋增多、足外側和背側拉緊變...
此白瓷硯底部是由21個獸蹄形組成的鏤空圈足。這類圓形而有蹄足的硯形似古代四周環水的辟雍(大學所在地),故名辟雍硯。辟雍硯到宋代以後就少見了。...
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說),在目前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是說:...
又稱馬蹄足是一種發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時就能發現。馬蹄足可以發生在單足或雙足。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足的肌腱和韌帶(後側和深部的)發育出現故障,未能與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