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岸閣

踏歌岸閣

歌岸閣位於涇縣桃花潭東岸東國古渡的渡口,即汪倫送李白處。閣因李白《贈汪倫》詩中“忽聞岸上踏歌聲”之句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踏歌岸閣
  • 位置涇縣桃花潭東岸東國古渡的渡口
  • 得名:李白《贈汪倫
  • 建築特色:簡單又奇特
踏歌岸閣介紹,建築特色,

踏歌岸閣介紹

踏歌岸閣為一古時渡口建築。它的位置正好選擇在出閣將上船過渡,入閣即進南陽古鎮的正街,進出南陽鎮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時,出閣正好面對桃花潭,潭水清冷鏡潔,黛蓄漣漪,奇石“象鼻子”伸進潭中,望去誠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仙墩,上築有“懷仙閣”,在踏歌岸閣的門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麗的山水畫;入閣,級級踏步在頂端露出了前面轉彎的街道,街道彎曲的卵石路面,望之引人登高,待拾級完稍前幾步,筆直平坦。繁華的南陽鎮映入眼帘,一敞一閉、一清秀一繁華、一天然一人工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在踏歌岸閣的一正一反兩面,給人以豐富的感受。

建築特色

踏歌岸閣的平面布局既簡單又奇特,底層為對直的通道,為便於路人休息候船,兩側砌有通長的卵石條凳。樓下向潭的立面為了框景,特意做成實牆,僅開一上部半圓下部平直的門洞,使路人的視線集中正對桃花潭。臨街的一頭為敞開到邊的級級踏步,使較高而又拐彎的街道不顯得閉塞。樓上靠河向潭的一面是窗台式欄桿,可以憑欄休息遠眺;臨街的一面為神龕擋住了視線。上樓的踏步設在兩側,與中間的通道之間用實牆截然分開,互不干擾。平面安排最奇特的地方是出閣的一面牆靠上遊方向向里傾斜,有意將角削掉,讓人們出閣的視線向河對岸壘玉仙墩的上游彩虹崗、釣隱颱風景點無限舒展,使人們盡情飽覽桃花潭風景中自然景觀的精華。而出閣的一面實牆靠下遊方向卻向外伸出四五米,築成城牆高台擋住人們偏離桃花潭景區和東園古渡的視線,這使本來從平面和立面上看都很對稱的造型變得不對稱,在自然彎曲、高低不一的桃花潭風景區這稍有不對稱的平、立面形式,反倒跟周圍環境十分融合,比那絕對對稱的嚴謹布局更符合自然情趣!更顯得山村的古樸和自由,與李白浪漫主義的詩人氣質也相投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