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床,漢語詞語,拼音是tà chuáng,意思是指亦作“蹋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踏床
- 別名:腳床子
- 今稱:腳踏
- 類型:家具
- 拼音:tà chuáng
- 釋義:亦作“蹋床”
踏床,漢語詞語,拼音是tà chuáng,意思是指亦作“蹋床”。
使踏床成為一個可以裝卸或掀起、放下的附屬檔案。交杌在折迭時,踏床可取下或翻轉過來,以便攜帶。杌面用絲絨編成,是近年穿織的。明代交杌傳世極少,這是保存完好、製作又極精的一件。現藏上海博物館,明,莊氏家族捐贈。
腳踏,今通稱“腳蹬子”,古稱“腳床”或“踏床”,是我國古時人們在坐具前放置的一種用以承托雙足的小型家具。宋、元以來,常和寶座、大椅、床榻組合使用,有的和家具本身相連,如交杌及交椅上的腳踏;有的則分開製造,如寶座及...
踏牀,漢語辭彙,拼音是tà chuáng,指坐時擱腳的小几。俗稱腳踏子。引證解釋 亦作“ 踏床 ”。亦作“蹋床”。坐時擱腳的小几。俗稱腳踏子。宋 洪邁 《夷堅丁志·海門鹽場》:“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饅頭三十餘,大小...
”簡作踏床,《宋史》卷一百四十四儀衛志二宮中導從之制條:“五代漢乾祐中(948—950)始置立輦十六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並服文綾袍,銀葉引腳蹼頭……”或名腳床子,朱彧《萍洲可談》(罷海金壺木)卷...
踏子,漢語詞語,拼音是tà zǐ,意思是踏床,坐時擱腳的小几。解釋 1.亦作"蹋子"。 2.踏床。坐時擱腳的小几。出處 《宋史·輿服志二》:“(龍肩輿)其制:方質,椶頂,施走脊龍四,走脊雲子六,朱漆紅黃藤織百花龍為...
韓志和還會雕刻製作踏床,床高好幾尺,床上裝飾著金銀和彩色繪畫、圖案。這種踏床叫"見龍床"。置放在那兒看不見龍形,用腳一踏,龍的頭角爪鱗和龍鬚都從床中展現出來。這張踏床剛進獻給穆宗皇帝時,皇上用腳去踏,龍從床中伸...
交杌的形制有小交杌、無踏床交杌、有踏床交杌、上折式交杌四種。其中,有踏床交杌的杌面及杌足之下的橫材是用四根方材,杌足是用四根圓材,但在穿鉚軸釘的部位,杌足斷面也是採用方材,以增加強度。交杌的踏床兩端留出圓軸插入杌...
元黃花梨圈背交椅,出自中國元朝時期,其椅子的圓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雲雙螭紋開光。該件交椅邁步寬闊,背板後仰,圈背寬大,繩屜的簡樸和踏床上古風盎然的鐵活,都不掩其粗獷豪邁的遊牧民族的性格;而精緻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