踅子

踅子

用竹蓆或蘆席圈轉成圓形的貯糧器具。 楊纖如 《傘》第十章:“爹,明天就沒米下鍋了,踅子裡那多稻子咋不拿來吃呀?”

河北邯鄲人過去把百褶裙稱為“踅子”,因“百褶裙”的折縐都是很規律地向一個方向打折,盤旋一圈踅去又踅回,穿在身上跟著人身體來回踅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踅子
  • 本質:用竹蓆蘆席圈轉成圓形的貯糧器具
  • 現代稱:百褶裙
  • 典故:《西京雜記》
邯鄲人過去把裙子稱為“踅子”,這種叫法現在城市中聽不到了,但農村的一些老年人偶爾還這樣說。
“踅子”,其實指的是“百褶裙”,這種裙子在我國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據《西京雜記》載:
西漢成帝時,趙飛燕被立為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條雲英紫裙,與皇帝同游太液池,正當她在鼓樂聲中翩翩起舞的時候,忽然大風驟起,她好像燕子一樣被風吹了起來。成帝慌忙命侍從拉住她的裙子,飛燕得救了,但裙子卻被拉成許多皺紋。漢成帝一看,有皺紋的裙子比原來沒有皺紋時更美。於是,宮女們以後穿的裙子都喜歡摺疊成許多皺紋摺痕,並把這種裙子稱為“留仙裙”。
現代叫作“百褶裙”,因“百褶裙”的折縐都是很規律地向一個方向打折,盤旋一圈踅去又踅回,穿在身上跟著人身體來回踅旋,故邯鄲人形象地稱其為“踅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