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地質觀察路線及其兩側一定範圍內地質構造情況的圖件。一般是在地質踏勘或概略性地質調查過程中所編制的一種圖件。有單條的地質觀察路線的路線地質圖;也有由相隔較遠的數條地質觀察路線的資料構成的路線地質圖。後者若經加密地質觀察線的工作,就可編成一張完整的地質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線地質圖
- 外文名:traverse geological map
- 學科:地質學
概述,野外記錄簿的使用要求,地質素描圖:路線地質圖的基本要求,實物準備,路線地質圖及其繪製,
概述
路線地質圖,實際上是一條觀測路線的平面圖,將一系列連續的路線地質圖組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幅地質圖。當逾越程度不良、觀測路線為折線時,路線地質圖就比信手剖面圖優越些。
野外記錄簿的使用要求
1)野外記錄簿的右頁做文字描述,記錄項目包括工作日期、觀察路線的編號及路線起訖點和經由點;觀察點編號、位置、坐標(含GPS數據)、點性、露頭狀況、觀察內容和各種測量數據、標本和樣品編號等。觀察點及樣品編號等應按統一要求進行記錄和編錄。
2)每本記錄簿都應在封面上貼上編錄標籤,並編制內容目錄。
3)對觀察點和觀察線上所見到的全部客觀地質事物,原則上要進行仔細而全面地記錄。文字記錄要準確、充實,切忌概念含混、詞不達意。
4)記錄時必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對重要的地質內容或首次觀察的地質事物要詳細描繪以表達出主要特徵,對一般的或多次見到的地質現象則可以簡略述之,著重記錄其在不同區段的特殊性或差異性。
5)野外記錄簿中應記述觀察者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判斷、綜合歸納以及每條路線的小結,以便及時總結規律,發現問題,深化認識。但在文字上應有明確說明,使資料利用者或驗收者能一目了然地區分哪些是第一性資料,哪些是觀察者的理性認識。
6)文字描述應當有系統性,由點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條理分明、前後連貫,對路線地質上的連續觀察內容更應將空間上的相互聯繫、關係表達清楚。
7)文字記錄中使用的地質術語應當符合通用慣例,有關專業名詞應嚴格符合其定義或涵義。使用略語或代號應當按規範標準要求且統一表述,並前後一致。
8)兩觀察點之間應有前進方向、距離和地質觀察記錄等。
地質素描圖:路線地質圖的基本要求
地質素描是野外地質編錄的另一重要形式。在野外地質編錄中,除文字描述外,還必須要繪製路線地質剖面圖或信手剖面圖和各種地質素描圖,做到圖文並茂、相互印證。記錄簿左頁的方格紙供地質素描或製作信手剖面圖所用。地質人員要養成隨時隨地畫信手剖面圖和進行地質素描的習慣。素描應有主體、突出重點,素描線條要簡潔,與素描主題無關的景物應當儘量簡化,但切忌憑主觀意圖取捨地質內容。按一般要求,一本野外記錄簿中1/4的頁碼中應附有素描圖或地質照片。
實物準備
工具準備地質包、講義夾、函式計算器、相機、GPS定位儀、羅蕊、放大鏡、地質錘、三角板、文具盒、白膠布、油性彩色符號筆、鉛筆、小刀、彩色簽字筆、黑色簽字筆、放大鏡、鋼捲尺、標本紙、樣品袋、基線樁、測繩、紅油漆。
表格、標籤準備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採樣記錄表、採樣及分析結果登記表、標本登記表、音像記錄表、標本簽、樣品簽等。
路線地質圖及其繪製
路線地質圖,就是把路線經過的地貢特徵填到圖上去。對於初到劈外作地質調查的人,以及在沒有地形圖的情況下,繪製這種霉有其實用意義。路線地質圖,一般只用羅盤定方向,昭皮尺或效步測距離(成人一般復步為1.5米,少年約1-1.2米)。具體繪製步驟如下:
1.在出發點(定為o點)至前進方向轉折處(定為1點),用羅盤測出C-l點的方伍角。
2.用皮尺或步測法量出0-1點的距離。
3.根據所測的方位角和距離的數據,按比例尺在圖上畫出0點和1點。
4.仿上述辦法,依次繪出2、 3、4、 5……各點,即成路線圖。
5.將沿線觀察到的地質情況,用地質符號或彩色筆填繪到路線圖上去(包括地層、構造、礦產及地物等)。這樣,就成了路線地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