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11年2月,被聘為該校地質系主任。1911年底 ,因社會局勢動盪而離川赴滬。1912年9月,再度返回成都,繼續任教於四 川高等學堂。1913年4月19日,因癍疹傷寒不治在成都的一所教會醫院病逝 ,後葬於成都北郊鳳凰山墓地。 那愛德修養廣博,有著科學家和藝術家的雙向素質。對中國真摯愛慕, 在華期間拍攝了大量寫實照片。
記錄在各地工作、生活的社會情況以及他所 到之處的風物景象,涉及辛亥狂潮、天府農事、汶川集鎮、高等學堂、茶馬 古道、長江三峽及滬寧舊地等珍貴細節。這些影像不但是清末民初歷史進程 的印證寫照,而且還成為中國近現代攝影史的發展佐證。可惜在他去世後, 那愛德曾經記錄下來的拍攝全部照片的詳盡資料,連同他的日記和部分歷史鏡頭,在運給美國親屬的輾轉中多為散失。後經王玉龍先生重尋那愛德照片拍攝故地,訪閱史料及專家,全力以赴發掘考證,為中國攝影史料的收集、整理、出版,策展和傳播,作出了一 個罕見的範例。
經歷
●1879年6月8日,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的普維爾;
●1895年畢業於內布達斯加州玉潭公立學校;
●1902年6月,畢業於伊利諾斯州南普維爾市西北大學,取得化學和礦物學的雙學位;
●1903年10月,進入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906年6月,獲得理科碩士學位;
●1906-1907年,在印第安那州的羅斯科技大學任教,主教化學。也是田徑隊和棒球隊的教練;
●1907-1910年,在伊利諾斯州德克勃市伊利諾大學任助理教授,主教化學。因為愛好攝影,與一位攝影朋友擬合開一家人像照相館;
●1910年6月24日,在伊利諾斯州安爾伯那市和大清國四川高等學堂簽署聘用教學協定;
●1910年7月7日,在美國西雅圖登船啟程,於8月2日到達中國上海;
●1910年10月,沿長江逆流而上,經漢口、重慶到達成都,任教四川高等學堂,教授數學、化學、地質和礦物學;
●1911年2月,被聘為四川高等學堂地礦部負責人。利用假期對四川北部和西部進行地質勘探,親自拍攝了許多令校方讚嘆的礦石標本和地質地貌照片;
●1911年11月27日,清王朝滅亡,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為正、副都督及軍官們拍照;
●1912年1月,由於中國西部動盪不安,學校停課,離開成都到南京大學教書;
●1912年4—8月,在上海美利豐相館任專職攝影師,拍攝了許多人物肖像和市井風情照片;
●1912年9月,返回成都與高等學堂續簽協定,在已更名為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的學府里教授化學、地質和礦物學;
●1913年4月初,帶領學生去成都附近的彭縣白水河銅礦冶煉廠實習,不幸傳染上斑疹傷寒;
●1913年4月19日,在成都福音醫院逝世,葬於成都郊外,享年34歲。
相關書籍
《消失的天府(1910~1913美國教師路得·那愛德攝影作品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華西印象——一個美國人1910~1913在西部中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回眸歷史——二十世紀初一個美國人鏡頭中的成都》,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年。
相關文章
關於那愛德百年老照片的故事
作者:譚作人
故事:關於那愛德
2002年10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赴美工作訪問。當天,江主席受到伊利諾州州長的歡迎,並接受了芝加哥市市長贈送的城市鑰匙。
江主席訪美當晚,中央電視台首次播放了一部名為《老照片·1910-1913》電視專題片。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九十年前的傳奇故事,讚頌了中美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傳揚了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的美國青年的卓絕貢獻。這位美國人的名字叫路得·那愛德。
路得·那愛德(Luther Knight,1879.6.8-1913.4.19),美國愛荷華州人,畢業於伊利諾州西北大學。九十三年前,那愛德在伊州安而拔那市與晚清政府簽下了援華支教的工作契約,然而,他卻永遠留在了中國西部。
江澤民主席訪美的第一站是伊利諾州,這裡是哺育那愛德成長的地方,也是他與美國揮手永別的地方。伊州西北大學記錄著化學理科學士和礦物學學士那愛德的優異表現。馬里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存著理科碩士那愛德在奧運會上的好成績。印弟安那州的羅斯科技大學忘不了化學教師兼學校田徑隊和棒球隊教練那愛德的卓越貢獻。伊州伊利諾大學更表現出化學助教那愛德在攝影藝術上的深厚功底。正是因為那愛德的傑出才能,所以,當晚清政府派員來校聘請外籍教師時,校方從眾多青年才俊中指派了那愛德來華援教。四個月後,那愛德來到中國成都,成為四川高等學堂(四川大學前身)首批美國教師之一。在學校總理(校長)周鳳翔的珍愛和重用下,那愛德是全校薪酬最高的教師之一,同時擔任著化學、算學和礦物學等多科教職,為早期川大的學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那愛德的執著追求,是成為一名出色的攝影藝術家。當他十五歲生日時,父親勞埃德·奈特送給他一部照相機作為禮物。那愛德用它為父親拍攝了生平第一幅肖像,並從此走上攝影之路。那時,現代照相機的雛型柯達一號問世僅五年。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那愛德崇高理想的價值:那愛德拍攝的中國辛亥革命的照片,已經成為一筆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那愛德在華期間,從宣統二年到民國二年,正是中國社會經歷巨大變革的時期。在這一千多天的時代風雨中,那愛德目睹了四川保路運動,滿清王朝覆滅,中華民國建立,以及軍閥混戰帶給中國人民的無窮苦難。那愛德用乾板照相機記錄了這段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百幅具有極高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老照片,以及4.8萬字的日記和信件。填補了成都辛亥革命和城市可視歷史的大量空白。成都市博物館王毅館長對這批文化遺產的評價為:這是成都近二十年來最大的地面文物的發現。
那愛德初到成都時,拍攝了當時正在興建的成都福音堂醫院。三年後,那愛德帶領學生去彭州銅礦冶煉廠實習,不幸染上斑疹傷寒,於1913年4月19日在這所醫院病逝,年僅34歲。川大校長駱成驤在寫給外務司和教育司的呈報中表達了他“曷勝震悼”的心情。那愛德先生又“回到了成都”,“安厝南台寺”,長眠在中國。他說:“在過去的這些日子裡,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和夢想都變得真實了”。當時一份英文報紙對那愛德的逝世作了如下報導:“作為一名普通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污點,他的名字代表著一塵不染。兩年多來,他在我們心目中是一個樸實、真誠的人,當我們驚聞他逝世的噩耗時,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嘆到:‘喔,他可是一個好人。’”
心愿:關於來約翰
1991年,四川大學外語系聘請了外籍教師來約翰博士來校任教。這位年輕的美國博士在教學之餘,總是一頭扎進圖書館、檔案館和資料室,似乎在尋找著什麼。多年後,華西都市報記者的一次獨家專訪,解答了人們的疑問:來約翰尋找的,是一個沉睡了九十年的名字,一個發生在九十年前的故事。
來約翰先生是一位慈善教育家,長期從事美中文化交流事業。為促進中美文化交流,他已定居香港十五年,並在蒙古共和國建設並管理著兩個孤兒院。來約翰說,他是受到曾叔祖父的事跡的影響來到成都的,他要尋找的,是這位前輩來華援教的歷史足跡。幸運的是,來約翰的努力有了成果,他在浩若煙海的歷史檔案中找到了這位前輩在川大的工作記錄,又在王玉龍等朋友的幫助下,發現了記錄著這位前輩最後歸宿的校方檔案。這些檔案證實了傳說,還原了史實。
來約翰尋找的這位前輩,正是九十年前來華援教的美國教師路得·那愛德先生。
來約翰後來說,1980年,他和妻子到台灣去從事慈善和教育工作時,並不知道關於那愛德的事情。1986年,他父親告訴他,已經找到一些簡單資料,證實他的曾叔祖父七十年前到了中國,從此沒有回來。1990年,那愛德的侄孫女賓娜·萊根夫人寫信給來約翰,並寄來了她寫的關於那愛德生平事跡的文稿。萊根夫人說,那愛德在中國去世後,留下一批老照片和手稿,被朋友運回了美國,美國耶魯大學想要得到這批資料,而她想把它們送給約翰。她問約翰是否需要。來約翰當時並沒有接受這份饋贈,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照片和用它們來乾什麼。直到約翰到川大任教後,他才發現,一種共同的情感把他和那愛德聯在一起了。
約翰說,“我在四川大學任教期間,很快就對四川純樸的百姓產生了真摯的愛。儘管成都並不總是出太陽,但是人們溫暖的心足以彌補日照的不足。我深信,那愛德也同樣對四川的百姓懷有深情的愛。我感到我和中國的這片土地有緣份。”
這時,來約翰已經明白他和那愛德的共同使命,並且對那愛德老照片的用途有了認識:他打算通過公開展覽這批老照片來籌集資金,設立那愛德兒童基金會,建立一所以那愛德命名的孤兒院,幫助中國的孤兒和殘障兒童。最後,他將把這批老照片捐贈給中國的一家博物館,“讓它們永遠地留在東方”。
約翰的願望上帝聽到了。2000年,來約翰的老朋友、來自西藏的攝影家王玉龍來到成都,他給約翰看了一本畫冊,畫冊提到了那愛德,並對那愛德和他的攝影作品作出了輕率的評價。約翰相信,那愛德在攝影方面絕不是等閒之輩。所以,他請萊根夫人寄來了那些他曾經拒絕過的玻璃底片,並花費9萬多元購買設備,把這些6×8英寸的玻璃底片和醋酸賽璐珞膠片掃描列印出來,製成光碟。這批拍攝於上個世紀初葉的老照片,其精美讓約翰和王玉龍感到震驚,其價值讓許多專家學者興奮莫名。後來,它們在成都公開展出並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使命:關於王玉龍
2001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正在積極籌備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展覽活動。這時,由一家著名展覽公司出面,拍攝於辛亥革命時期的那愛德老照片和王玉龍策劃的展覽計畫書送到了展覽部,引起了專家們的強烈關注。
王玉龍,一位來自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報社攝影記者,具有二十多年的專業造詣,幫助來約翰發現和發掘了那愛德的老照片。王玉龍作為那愛德老照片的授權代理人,向專家們展示了300多幅那愛德老照片,並介紹了這些照片的時代背景和發掘過程。那愛德熱愛中國,獻身事業的傳奇經歷,深深打動了專家們的心,他們決定,上報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總局,把“那愛德老照片”列入中國歷史博物館當年展覽計畫,作為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之一。
但是,由於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辦展經費,這個暫名為《夢斷華夏》的專題影展最終好夢難圓。後來,王玉龍四處奔波,積極爭取,先後接觸了多家展覽館和博物館,聯繫了數十家企業的贊助支持,都沒能達成共識及合作。一時間,文化列車止步於經濟泥潭。
2002年初,四川省政協和成都市政協的政協委員們獲悉情況後,向王玉龍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著名環境藝術家
朱成的積極支持下,在史占揚、譚繼和等文史專家的奔走呼籲下,省政協章玉鈞副主席和市政協鄒翰銘副主席聯名向市領導呈交了舉辦那愛德老照片攝影展的建議。三天后,市委書記王榮軒和市政協主席駱隆森作出了同意辦展的批示。3月25日,成都市政協辦公廳致函市政府,又是在三天內得到李春城市長和
孫平市長助理的具體指示。成都市領導對那愛德老照片的高度重視使王玉龍信心倍增。他說,成都可以說是那愛德的第二故鄉,那愛德熱愛這個城市,成都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
2002年4月1日,成都經濟電視台編導
梁碧波、李蓉等人來到來約翰在雙流購置的寓所,採訪王玉龍,拍攝籌展情況。那愛德老照片的獨特價值以及王玉龍等人發掘這批文化遺產的不懈努力,感動了電視人。梁導當即決定投拍專題電視片。後來,攝製組沿著當年那愛德的足跡,去西藏、走上海、上阿壩、下香港,連續追蹤,採訪拍攝,製作出長達150分鐘的專題片《老照片·1910~1913》。該片先後在成都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出,引起好評如潮。20世紀初的中國與21世紀初的中國在片中怦然相遇,時空交錯之中,觀神州大地滄桑巨變,看生命價值演繹美麗,人們懂得了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826年,法國人
尼埃普斯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
1840年,攝影術隨鴉片戰爭傳入中國。
1844年,中國學者鄒伯奇研製出中國第一台照相機。
1888年,美國
伊斯曼乾板公司生產出柯達一號照相機。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解體,隨著西學東漸,照相術開始記錄中國歷史。在維新思潮的推動下,地處內陸的成都市,迎來了第一批西方攝影家。路得·那愛德,就是這批文明使者中的一員。
人品決定作品。那愛德既有科學家的理性思維,又有藝術家的創作激情,還有基督徒的人道精神。在他遺留的大量書信中,我們可以讀到他對中國人民的熱愛,對大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情描述,以及幫助別人時他的快樂心情。而那愛德的攝影作品,則更突出地表現出一個自然科學家在攝影創作上的獨特優勢。尤其對較大空間尺度的駕馭上,那愛德的科學素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宏大的歷史場面的全景拍攝,使那些歷史鏡頭具備了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那愛德從到達上海直至在成都去世,前後為兩年零十個月。在這一千多天時間,那愛德用6×8和4×5英寸的老式乾板照相機拍攝了大量的優秀攝影作品。在來約翰先生保存的290幅玻璃底片和150幅醋酸賽璐珞膠片中,已經分類整理出340幅史料性、藝術性和清晰度極高的老照片,其題材涉及範圍極其廣泛。
那愛德老照片的拍攝範圍,是以他長期工作於此的成都為中心,西上四川西北藏族羌族地區,東下重慶、武漢、南京、杭州、上海,幾乎是長江流域的時代全景圖。那愛德老照片的取材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山川、河流、森林,包括城市、街道、建築,包括學校、商店、孤兒院,包括人物、民俗、集會。其中,關於成都這一時期的歷史鏡頭,填補了成都的城市可視歷史文化的空白。僅就文物價值而言,那愛德老照片均可評為三級以上文物,部分作品可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在那愛德老照片中,關於成都的歷史記載價值極高。這裡,有清末最後一次青羊宮花會,有大漢軍政府成立時的萬人大會,有晚清四川高等學堂,有民初成都商業街景,還有岷江挑夫、農村集市、川大學子、新軍都督、藏區風光、民間遊戲、都江古堰、彭州古塔,以及老皇城、明遠樓、致公堂、青龍場等珍貴歷史圖片。尤其寶貴的是,那愛德在茂汶考察時,爬上山頂,從兩個角度拍攝了地震陷落前的蠶陵古鎮全貌,留下這座古鎮陷落前的絕無僅有的寫真孤品,為今天疊溪海子建設國家地質公園提供了可靠依據。那愛德攝影珍品,已經成為超越單純攝影作品的巨大文化遺產,成為歷史、文化、旅遊、民俗、建築、環境、地理、攝影、藝術等領域的共同遺產。
事件:關於攝影展
1999年,法國外交官方蘇雅拍攝於上世紀初的老照片,被一位愛國商人買回著作權,在國內舉行了轟動一時的《世紀回首——100年前法國人眼中的中國》大型影展。方蘇雅老照片已經製成畫冊、明信片和城市景點,成為一批令雲南人和昆明人感到自豪的城市文化遺產。
2000年,
美國攝影家西德尼·D·甘博的大型影展《風雨如磐——五·四前後的中國》在北京揭幕,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甘博先生拍攝於1908年~1932年的5000多幅老照片,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部巨幅的黑白風情畫卷。
2001年,
德國外交官弗里茨·魏司的老照片巡展風糜中國城市。重慶、成都等地藉此回顧了城市家園的世紀留影。
2002年9月28日,《百年滄桑 成都巨變》大型影展在成都市國際會展中心現代藝術館拉開帷幕。美國教師那愛德拍攝的100幅老成都舊照首次公開展出,與成都43位本土攝影家的100幅現代成都形成對比。兩個世紀同時顯影,黑白與彩色交相輝映,鮮明的時代反差,強烈的視覺衝擊,讓數萬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歷史的脈搏和時代的進步。影展獲得了預期的成功。
《百年滄桑成都巨變》影展主要策展人、攝影家、成都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周孟棋說:那愛德在那個動亂年代,拍出那么多質量極高的照片,十分難得。來約翰先生願意把這些老照片贈送給成都人民,更加可貴。我們要好事作好,辦好這次影展,迎接第27屆國際攝影大會(FIAP)在成都召開。
專程前來賀展的來約翰先生對關心和支持這次影展的省、市領導和美國領事館官員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對成都市的城市和人民給予了真誠的讚美。他說:這些老照片,自身有自己的價值。它們回到它們的誕生地來首展,是一種復活,是九十年前的成都在今天的復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份。
尾聲:從瞬間走向永恆
那愛德先生不是外交官,不是傳教士,也不是商人,他是一個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使者。他傳播自然科學,記錄歷史巨變,最後,獻身於他熱愛的這片土地。因他而獲益的成都人民對他滿懷崇敬和感激之情。
《百年滄桑成都巨變》影展期間,數百名觀眾在留言簿上寫下了他們的心聲,表達了他們對美國朋友的真實感情。
影展期間,《回眸歷史——二十世紀初一個美國人鏡頭中的成都》畫冊,以及那愛德明信片發行,受到觀眾的歡迎和讀者的好評。
據悉,由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和成都那愛德溫化傳播公司共同發起倡議,那愛德老照片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等駐領城市巡迴展出,傳頌中美人民的友好情誼。
據悉,成都市有關領導已有批示,將在市內選點,設定那愛德老照片的展示裝置,以作為城市景點,講述成都的城市故事和歷史變遷。
據悉,四川大學為紀念這位美國校友的傑出貢獻,提議在川大校園內建立那愛德紀念雕塑,銘刻川大校史中這生動的一頁。
由於年代久遠,那愛德的墓地至今還沒有找到。但是,那愛德先生的事跡已經成為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銘刻在中國人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