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居民點(路口村)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口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Lùkǒu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4年
- 廢止年份:2009年
路口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居民點(路口村)而得名的地名。
路口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居民點(路口村)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陳、劉二氏自諸城縣相繼遷此築廬定居。是時、此地處於六條通往京、府官道,相交之處,故得名“六路口”民國年初簡為路口。歷史沿...
路口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 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海拔1317.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90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3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51畝;有林地43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2戶,有鄉村人口157人,其中農業人口157人,勞動力...
路口劉 路口劉,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為該村位於路口,村民大多姓劉,故而得名路口劉。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時隸屬劉廟大隊,1984年屬劉廟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並村後撤銷。
截至2011年末,路口鎮轄路口、花園、王家灣、邱街、龍家叢林、夾洲、百丈嘴、戚家嶺、丁甲、新華、歐凌山、呂家大灣、祠崗、土庫灣、南湖、李家寨、謝家小灣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7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路口鎮轄17個行政村:路口村、王家灣村、花園村、邱衖村、龍家叢林村、夾洲村、丁甲村、新華村...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周藍自然村,原周、藍二姓在此祖居,故得名周藍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隸屬陷湖陂鄉南管行政村;1955年隸屬陷湖陂鄉南管高(初)級社;1958年建隊,屬南管大隊;1963年路口埠公社成立時沿用,屬南管大隊;1979年4月南管大隊分南管、周藍兩個大隊;1983年改置村委會,...
湯壩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所管轄區域內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兩個湯壩自然村,原湯姓居住在壩邊,以人口數量區分,故得名湯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時名團結大隊;1963年路口埠公社成立時沿用,屬之;1981年更名為路口埠大隊;1971年析置湯壩大隊;1983年改置...
里柴村村民委員會 里柴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1984年改為村委會,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鄉第一行政村,1956年為第一農業社,1958年改為公社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2004年村規模調整後,由原柴家邊村、里柴村、十字路口村、聯峰村合併為新勝峰村。
聯峰村村民委員會 聯峰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屬丘陵地區,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鄉第一行政村,1956年為第一農業社,1958年改為公社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2004年村規模調整後,由原柴家邊村、里柴村、十字路口村、聯峰村合併為新勝峰村。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程式進行,嚴禁違法操作。五是尊重民意原則。在充務尊重民意的基礎上,認真聽取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防止引發矛盾,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地理位置 河平村位於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鎮東北部,交通便利。距離104國道僅3.5公里,並且靠近泗縣農科所(...
棗源村民委員會是因轄區所在地片及組織職能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部駐地在棗源地片境內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夕,屬芭蕉鄉第十二保。解放初,屬橫路區月坪鄉,合作化時1956年成立雙溪等四個初級社,1957年轉為和平高級社,1958年轉為月坪公社棗源大隊,1961年設區分社,為棗源大隊,屬路口公社;2003...
花城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莊昔名千佛橋,後俗稱花城裡,又因原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花城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建大隊,為花城大隊,屬小路口管理區;1961年屬小路口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為小路口鄉花城村;1992年設立小路口鎮,花城村屬之;2014年花城村與西石坑村合併成立春風...
郭家岔村民委員會 郭家岔村民委員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1983年由同心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並命名。地名含義 因該地居住者多數姓郭且旁有一岔路口而得命。歷史沿革 1958年屬於預旺公社管轄,1961年成立馬家高莊公社郭家岔大隊,1983年成立馬高莊鄉郭家岔村;2009年全村移民搬遷到本縣其他鄉鎮移民搬遷 村。
高路口 高路口是四川省地名,以所在地得名。地名含義 境內一路口,地勢較高,村民在此聚居逐步形成的村民小聚落。歷史沿革 1950年隸屬於東興鄉六大隊,1984年為東興鎮觀音坳村,1995年撤銷東興鄉更名為東興鎮觀音坳村,為觀音坳村村民委員會管轄,2007年因水源缺乏、交通不便政府組織統一搬遷。
油坊周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油坊周自然村,原周姓村民在此開油坊得名,故得名油坊周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隸屬正南行政村;1955年隸屬正南高級社;1958年為油坊周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改置村委會,為油坊周村委會,屬路口鄉;2001年5月油坊...
1949年為興隆鄉第3保;1950年為興隆鄉農協會第3分會;1951年土改建政,成立興隆鄉人民政府,為興隆鄉第3村;1954年名永安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興隆人民公社第7耕作區;1959年因避重名,興隆人民公社更名為兩路口公社,為兩路口人民公社第7耕作區;1961年體制下放時,為兩路口公社第7生產大隊;1980年地名...
殷崗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莊地處崗地,原居民姓殷較多,取名殷崗,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殷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隸屬正南行政村;1955年隸屬正南高級社,1958年隸屬劉橋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改置村委會,更名為殷崗村委會,屬路口鄉;2001年5月油坊周村委會和殷崗村委...
1949年為興隆鄉第2保;1950年為興隆鄉農協會第2分會;1951年土改建政,成立人民政府,為興隆鄉第2村;1954年名妙音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興隆人民公社第4耕作區;1959年因避更名,興隆人民公社更名為兩路口公社,為兩路口人民公社第4耕作區;1961年體制下放時,為兩路口公社第4生產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
1949年為興隆鄉第10保;1950年為興隆鄉農協會第10分會;1951年土改建政,成立興隆鄉人民政府,為興隆鄉第10村;1954年名勝利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興隆人民公社第3耕作區;1959年因避更名,興隆人民公社更名為兩路口公社,為兩路口人民公社第3耕作區;1961年體制下放時,為兩路口公社第3生產大隊;1980年地名...
截至2011年末,鹿江街道轄有邊街、市背、東門、鹿東、堎上、站前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西堡、大路口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4個居民小組,18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鹿江街道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市背社區、東門社區、鹿東社區、邊街社區、站前社區、堎上社區、四特社區、陽光社區、江邊社區、西堡村、大...
下轄下寺坊村委會,下寺坊村、塘下村、付坊村、富坊村,芙蓉坑村,張家村、上寺坊村,孤嶺下村,塗家新村岔路口村,坊牌,河路上,老區村,盧坊村,澳香村,塗坊村,舍辦哩村,、下斜等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84個村民小組,103個自然村,農業人口11607人,農戶2572戶。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區域面積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