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

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

《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是2010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書名: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
  •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1日
  • 頁數:621 頁
  • 定價:9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73013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內容簡介:世界史大致可以1500年作一個標誌年代劃成前後兩段。前面一段的世界史只是由不同的地區史所組成,後面的一段就大致可以說是一部各地區互有關聯的全球史了。很湊巧的是,在15世紀裡,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葡萄牙(後來還有西班牙)都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航海活動。當然對比起西方來,中國的鄭和船隊規模更大,實力更加雄 厚,始航的時間也更早。

圖書目錄

前言
在“跨越空間的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約翰·韋布的中國想像與復辟時代英國政治
眼見為實:克勞代爾的上海心景(1895-1896)
法國漢學家德理文的中國情結——對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中國館成敗的文化思考
《語言自邇集》源流及其在日本的傳播
晚清關於拉丁文語法的研究
傳教士所參考的漢語字典
馬禮遜《華英·英華字典》在日本幕末時代的傳播與利用
方言、宗教文化與晚清地方社會——以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藏“榕腔”文獻為中心
1694年的《中國長城》與1697年的《中華大帝國研究》——瑞典兩篇最早的有關中國的學術論文考
萊布尼茨時代的德國漢學
後中世紀時代關於中國的西方著名文獻——包括對中國書籍的譯介
1949年前中國學術界譯介“瑞典中國學”篇目初編
衛匡國和他的兩部著作:《中國新地圖集》與《中國歷史十卷》
班克斯爵士與中國
羅可可之風——17-18世紀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接納與調適
認識中國——馬戛爾尼使節團的科學調查
19世紀初面對西洋宗教的朝鮮、日本與中國——以“黃嗣永帛書”為中心
明末至澳門募葡兵的姜雲龍小考——兼答熊熊先生對“e-考據”的批評
崇禎年間招募葡兵新考
英人小斯當東與鴉片戰爭前的中英關係
走向世界:中國參加早期世界博覽會的歷史研究——以中國舊海關出版物為中心
晚清科學技術的普及
從《同文算指》看李之藻對西學的“會通”與“調適”
虛擬課程真實教育——同文館醫學教育研究
從《西教紀略》到《教務紀略》
解讀“中央之國”——八國聯軍美國將軍魏禮森的《中國》一書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教育與士人生活狀況——戴存義夫人著《一個中國學者——席(勝魔)牧師》述略
清代帆船帶回的日本書籍一安徽鮑氏《知不足齋叢書》所收的日本刻書
西學從東方來——《時務報》“東文報譯”與古城貞吉為中心
19世紀日本的外國學的變遷——從漢學、蘭學到英學、德國學
《貿易通志》簡述
艾儒略《萬國全圖》A、B二本見讀後記
“混一圖”與元代域外地理知識——對海陸輪廓圖形的研究札記
記16-18世紀中西方輿圖傳遞之二三事
鴉片、傳教與帝國主義政治——基督教布道理念在19世紀中國的困厄
馬禮遜的《中國雜記》——一個早期傳教士揭開中國迷霧之路
懷疑遠人:清前近代時期的禁教緣由及影響
求同求異,其質一也——從艾儒略福建傳教策略的轉向論晚明基督宗教與
儒學對話機制的缺失
吳漁山嘉定賬簿初探
晚清西學“彙編”與本土回應
《職方外紀》:世界圖像與海外獵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