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的粵劇》是一部由[美]饒韻華所著書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洋的粵劇
- 作者:[美]饒韻華
- 原作品: Chinatown Opera Theater in North America
- 譯者:程瑜瑤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 頁數:444 頁
- 定價:8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9579488
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世紀以來,華人戲院從來沒有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一個“對話者”,而“只是沉默的他者”。更為嚴峻的現實是,許多北美華人也不自覺地將歷史隱形的狀態內在化。事實上,20世紀20年代以唐人街粵劇及其戲院為中心所建構的音樂活動不只是華人的北美“音樂飛地”,它也應該作為美國主流社會音樂歷史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踏遍20世紀20年代粵劇戲院在北美的所有場所,經過嚴謹詳盡的分析和研究,細訴一個又一個華埠唐人街的故事、美國音樂文化的故事、海外華人生活日常的故事、粵劇跨國流動的故事、北美華裔記憶的故事,以及美國歷史上沉默的他者的故事。
本書的一個重大突破,在於梳理大量原始材料,勾勒了20世紀20年代粵劇女伶如李雪芳、關影憐、張淑勤、牡丹蘇等在北美的演出史;另一貢獻,是從印刷文化(劇院戲橋)和聽覺文化(粵曲唱片)切入華埠小區的生活日常,從社會史的角度探討粵劇粵曲在北美唐人街的作用。
20世紀20年代,粵劇曾在北美唐人街盛極一時,是北美音樂史、演出史重要的構成部分,然而在美國音樂史中,長期以來它都是缺失的一環。
本書作者基於這一現狀,經過數十年的資料收集和潛心研究,以豐富的史料、翔實的數據、巧妙的構思、嚴密的邏輯,重現了20世紀20年代這一輝煌時期粵劇演員的演出和生活,以及粵劇戲班和戲院的經營,並以此勾勒粵劇乃至華人戲曲文化在北美的發展脈絡。書中搭配豐富的歷史數據及圖片,介紹20世紀20年代北美七個華埠鮮為人知的戲院歷史,描繪華人移民生活的音樂文化,並以跨文化的視角審視探討此元素對美國音樂文化的影響,及其在北美社會裡所扮演的角色。
本書榮獲美國音樂研究學會2019年“年度最佳書籍獎”等多項重要獎項。本書屬於《音樂人類學跨文化研究譯叢》。
目錄
序言一 / 洛秦
序言二 / 容世誠
台前台後:中文版引言 / 饒韻華
導言:日常實踐與想像
第一部 跨國歷史和移民
第一章 社會勢力、網路和地方影響的形塑
第二章 排華法案和唐人街的粵劇戲院
第三章 移民:特權還是權利?
第二部 20世紀 20年代的粵劇演出形式
第四章 美學、劇目、角色與戲橋
第五章 李雪芳“祭塔腔”的分析
第三部 英屬哥倫比亞和戲曲重返舊金山
第六章 胭脂粉彩:英屬哥倫比亞的戲院
第七章 從聯安、聯合到大中華戲院:1922—1925
第八章 繁榮歲月:大中華戲院,1926—1928
第四部 舊金山的新戲院和競爭對手
第九章 宏偉舞台:大舞台戲院,1924—1926
第十章 女伶戲院:大舞台戲院,1927—1928
第五部 紐約和跨國舞台
第十一章 紐約的兩間戲院和一次合併
第十二章 從檀香山到哈瓦那
結 語
附錄一 有關中文人名、專有名詞英文譯名的說明
附錄二 中文名詞的中英對照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饒韻華(Nancy Yunhwa Rao),密西根大學博士,現為羅格斯大學教授、音樂理論系主任。曾於奧伯林音樂學院任教,並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無調性音樂、當代華人作品、美國現代音樂、性別與音樂、手稿研究、美國華人音樂史。著有四十餘篇中英文學術論文。2017年出版學術著作《跨洋的粵劇: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國戲院》榮獲美國音樂學學會2018年度最佳著作獎(美國音樂文化類)、美國音樂研究學會2019年度最佳書籍獎、美國亞裔研究學會2019年度最佳著作獎(文化表演類)以及美國錄音收藏學會特殊優良學術獎(歷史研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