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巧雲。
基本介紹
- 書名: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
- 頁數:321
- 出版時間:2008-11-01
- 開本:32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共八章的內容,可以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即《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的第一章,介紹了葉嘉瑩的經歷、著述、詩學理想,並由學術界研究葉嘉瑩的現狀引出《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的研究視角、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論述結構。
第二部分即《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的第二、三兩章,探討了葉嘉瑩的詩學理論。第二章闡述了葉嘉瑩中西比較詩學理論;第三章對葉嘉瑩中西融合、自成體系的“興發感動”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兩章的論述旨在凸顯葉嘉瑩在詩學理論建構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討論了葉嘉瑩以西方理論解讀、觀照中國古典詩詞和文論的批評實踐,這部分又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分析了葉嘉瑩對詞的美學特質及其成因問題的論述,從本體研究的角度顯示葉嘉瑩詞學研究的意義;二是對葉嘉瑩以西方理論解讀中國詩詞的幾個案例進行了剖析;三是就葉嘉瑩以西方理論闡發張惠言、王國維詞學研究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討論。
這一部分的研究,既是對前文葉嘉瑩比較詩學理論的呼應.也是一種檢驗,同時也彰顯葉嘉瑩在闡發研究中的貢獻。以上是《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第四、五、六章的內容。
第四部分即《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的第七章,追溯了葉嘉瑩中西融合的詩學理論和批評特色的淵源。
第五部分即《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最後一章,對葉嘉瑩的批評特色、方法進行了,總結,從跨文化的視角考察了葉嘉瑩“興發感動”說的創新之處以及她在詞學研究和比較文學方面的貢獻。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朱巧雲,女,1971年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文學博士。現執教於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中文系。主要從事海外華人詩學的研究,教授《文學概論》、《藝術概論》等課程。在《文藝理論研究》、《江蘇社會科學》、《甘肅社會科學》、《暨南學報》、《寧夏社會科學》、美國《中外論壇》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走近迦陵
第一節 自我放逐與詩意人生:葉嘉瑩的經歷和著述
第二節 “混沌之思”與啟示意義:葉嘉瑩的詩學理想與詩學研究價值
第三節 多重視角與拓展空間:研究現狀及本書的選題依據
第四節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本書結構
第二章 對話詩學:葉嘉瑩比較詩學理論
第一節 主要觀點及詩學動因
一 異域之光,堪借照焉
二 “求同存異”、“擇其需要而取之”、“中西融合”
三 “喧賓不可以奪主”
第二節 理論價值
一 有助於建立新文學批評體系
二 對中國文學、文論走向世界有積極的啟示和理論意義
三 對中西比較詩學研究具有借鑑作用
第三章 中西融合、自成體系:“興發感動”說
第一節 “興發感動”:創作緣起與動力
一 “興發感動”的緣起
二 創作的基本動力
第二節 “興發感動”之作用:詩歌本質與傳承
一 詩歌的本質
二 倫理價值
三 感發生命,生生不已
四 “興發感動之作用”提出的緣由
第三節 “能感之”、“能寫之”
一 “能感之”與“能寫之”的要素及其關係
二 賦比興及其與西方理論的比較
三 批評的兩種標準
第四章 歷史和美學的批評:詞的審美特質及其成因
第一節 詞審美特質的追問
一 四類詞之演進與詞的審美特質
二 感性詩評的理性總結
三 詞本體論的完善與詞史的重構
第二節 女性主義的視角:詞審美特質成因的分析
一 詞的女性敘寫
二 闡發研究的例證與詞學研究的理論意識
第五章 古典詩詞的闡發研究
第一節 客觀、純美論溫詞
二 安恬靜穆的客觀美
二 純粹無意的形式美
三 解惑與誤讀
第二節 馨香不泯夢窗詞
一 時空交錯
二 感性修辭
三 正解與錯釋
第三節 詩歌闡發的其他例證
一 解讀《古詩十九首》
二 李商隱研究的兩種角度
第六章 比較文學視野中的詞論家研究
第一節 常州詞派新檢討
一 梳理傳統與平行研究
二 廬山之外看廬山
三 解決的問題
第二節 王國維文學批評透視
一 王國維美學觀念之影響研究
二 《(紅樓夢)評論》之評論
三 “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的分辨
四 “寫境”、“造境”與“理想”、“寫實”之分析
五 王國維“能出”、“能入”之說和西方遊戲說之關係
六 王國維評詞方式的西方觀照
七 王國維文學批評研究評略
第七章 葉嘉瑩中西融合的詩學研究淵源
第一節 心儀冥契王國維
一 葉嘉瑩的“王國維情結”
二 王國維學術觀點的啟發
三 王國維批評方法的影響
第二節 受業師法顧羨季
一 師生情緣
二 顧隨講解方式的薰陶
第三節 漂洋過海時域異
一 台灣“現代風”潮流之影響
二 西方理論的直接影響
三 異域中的“根生”情懷
第八章 迦陵批評特色及詩學貢獻
第一節 批評特色
一 “混沌之路”的探索
二 批評方法的多元化
三 主誠和認真
第二節 詩學貢獻
一 對話中的超越:“興發感動”說的創新意義
二 詞學貢獻
三 比較文學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筆者發表的相關論文
試論葉嘉瑩中西比較詩學理論
故園千里隔休戚總相關
中國大陸葉嘉瑩研究述評
附錄二 葉嘉瑩著述年表
一 論文
二 著作
附錄三 中國大陸研究葉嘉瑩論文目錄
後記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