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排毒,是指些一些生產和運輸企業為賺取不法利潤,跨地區運輸和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液,給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恢復的破壞,嚴重威脅著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區排毒
- 解釋:跨地區運輸排放未經處理工業廢液
- 危害: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恢復的破壞
現象介紹,原因分析,防止方式,
現象介紹
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多晶矽作為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材料,其生產規模一度呈井噴式增長。但每生產1個單位的多晶矽產品就會產生10多個單位的強腐蝕性有毒有害的副產品——四氯化矽廢液。這一廢液本該由生產企業專門處理。然而,一些生產和運輸企業為賺取不法利潤,跨地區運輸和排放未經處理的四氯化矽廢液,給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恢復的破壞,嚴重威脅著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2011年以來,中國類似污染事件呈多發趨勢。
3月12日,名男子從江蘇鹽城阜寧縣一化工廠將25噸四氯化矽運至山東聊城莘縣,排入河中。
5月10日前後,來自江蘇徐州某矽材料公司約2000噸四氯化矽被偷倒進菏澤單縣農村的水塘、灌溉溝渠。這種惡劣的環境違法行徑如果持續蔓延,就會使大家陷入“你污染我,我污染你”的惡性循環之中,不僅讓被污染的地區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更會讓大家面臨無法獨善其身的環境污染威脅。
將強腐蝕性的廢液跨區域偷偷排放,在一些非法企業、不法分子看來是一樁不錯的買賣:不僅可以節省依法處置的成本,賺取高額利潤,而且偷排放到外地,可以減少被查處的機率,還不會“禍害”到自己身邊的環境。
原因分析
類似行為的頻繁發生,證明存在著監管的盲點與漏洞。隨著環境約束機制的強化,一些企業和個人千方百計尋找轉移治污、排污成本的縫隙與漏洞。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本位思想嚴重,只滿足於本轄區不出事,放鬆甚至忽視對類似轉移排放有毒廢棄物行為的監控與監管,從源頭上失去了對有毒物質排放的控制。於是,一些企業未經嚴格審查“有意無意地”將有毒的廢棄物交給無資質企業和個人處理,以降低成本;一些運輸公司以外地處理企業名義,與生產企業簽訂業務契約,而在運輸途中將有毒的廢棄物交給個人違法排放,以此牟取暴利。而這些行為在為不法之徒贏得暴利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難以平復的損害,對當地的民眾生命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防止方式
要防止類似的現象發生,必須完善環境保護的跨區域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跨區域環境執法的工作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有毒廢棄物的處置去向。同時,及時查處、打擊跨區域排污行為,尤其是要追根溯源查處那些造成跨區域環境事故的相關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追究他們玩忽職守、放任自流導致跨區域“排毒”的責任。還應當鼓勵受污染的民眾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向排污者索賠,震懾排污企業。
與此同時,要廣泛宣傳提升公民環境保護的整體意識,要讓大家認識到,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聯繫的整體。環境保護,地無分南北,只要破壞、污染了一處環境,都是對大家的共同威脅;環境違法,事不論大小,只要一起環境違法沒有被查處,就可能引發更多的類似行為,就會造成更大的環境破壞,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強化與完善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與公眾監督的天羅地網,才能防止污染、破壞環境的不法之徒找到僥倖逃脫制裁的漏洞與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