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結節關節角是跟骨結節上緣(跟骨結節與跟骨後關節突的連線)與跟距關節面(跟骨前後關節突連線)形成的夾角,正常大約30――45度的角。為跟距關係的一個重要標誌。又稱Bohler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跟骨結節關節角
- 又稱:Bohler角
- 概述:跟距關係的一個重要標誌
- 度數:正常大約30――45度的角
簡介,跟骨解剖特點,
簡介
由跟骨結節與跟骨後關節突的連線與跟骨前-後關節突連線形成的夾角。(人衛第七版外科書798頁)
跟骨解剖特點
1, 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塊跗骨,是由一薄層骨皮質包繞豐富的松質骨組成的不規
則長方形結構。
2, 跟骨形態不規則,有六面和四個關節面,其上方有三個關節面,即前距、中
距、後距關節面。三者分別與距骨的前跟、中跟、後跟關節面相關節組成距
下關節。中與後距下關節間有一向外側開口較寬的溝,稱跗骨竇。
3, 跟骨前方有一突起為跟骨前結節,分歧韌帶起於該結節,止於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關節面呈鞍狀與骰骨相關節。
4, 跟骨外側皮下組織薄,骨面寬廣平坦。前面有一結節為腓骨滑車,其後下方
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溝分別為腓骨長、短肌腱通過。
5, 跟骨內側麵皮下軟組織厚,骨面呈弧形凹陷。中1/3有一扁平突起,為載距
突。其骨皮質厚而堅硬。載距突上有三角韌帶,跟舟足底韌帶(彈簧韌帶)等附著。跟骨
內側有血管神經束通過。
6, 跟骨後部寬大,向下移行於跟骨結節,跟腱附著於跟骨結節。其跖側面有兩
個突起,分別為內側突和外側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點。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壓力和張力方向排列為固定的兩組,即壓力骨小梁和張力骨小梁。兩組骨小梁之間形成一骨質疏鬆的區域,在側位X光片呈三角形,稱為跟骨中
央三角。
8,跟骨骨折後常可在跟骨側位X光片上看到兩個角改變。跟骨結節關節角(Bohler角),正
常為25°~40°,由跟骨後關節面最高點分別向跟骨結節和前結節最高點連線所形成的夾
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側溝底向前結節最高點連線與後關節面線之夾
角,正常為1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