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周仲瑛

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周仲瑛

《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周仲瑛》為周仲瑛教授臨證經驗選萃,突出了周教授在內科雜病方面的獨到辨治經驗,其關於治法及用藥之心得可直接指導臨床,啟迪後學。全書理、法、方、藥俱全,疑難雜症辨治精當,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可供廣大中醫藥臨床醫師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周仲瑛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38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作者:周仲瑛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746565, 97875067465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周仲瑛》:暢銷十年的名醫真傳,常大師妙手回春,品先生醫者仁心。

圖書目錄

略論辨證論治的臨證運用
一、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二、辨證應知常達變
三、應準確套用病機辭彙
四、治法與辨證的關係
五、方藥的選擇與加減配伍

辨證施治肺炎40例的臨床分析
一、一般資料
二、辨證與治療
三、體會
四、臨證治例

肺癰證治述要
一、清肺解毒法
二、化瘀散結法
三、排膿泄濁法
四、清養補肺法
五、病案舉例

辨證治療咳喘的體會
一、外寒內飲,痰濁阻肺
二、脾腎陽虛,痰濁蘊肺
三、風寒外束,痰熱內聚
四、痰熱蘊肺,肺腎陰傷
五、痰濁伏肺,氣陰兩傷

暴喘辨治心法
一、熱毒閉肺,表邪未解,當解表清里;髒病傳腑,又當清下並施
二、上盛下虛者,當權衡虛實主次,注意寒熱錯雜
三、熱毒痰瘀阻肺,心腦受邪,當肺心同治
四、病案舉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辨治要點
一、肺病及心,痰瘀阻礙肺氣
二、虛體受感,邪實正虛錯雜
三、上盛下虛,肺腎出納失常
四、濁邪害清,痰瘀蒙蔽神機
五、三陰交病,水飲泛溢肌表
六、肺氣耗散,心腎衰竭致脫

高血壓病的辨證論治
一、發病機制
二、診治方案
三、證治六辨
四、臨證體會

從肝腎虧虛、痰瘀阻絡辨治高脂血症的經驗
一、中醫學對血脂的認識
二、高脂血症的發病機制
三、高脂血症的治療
四、降脂兩方有明顯調脂作用

滋腎養肝、化痰祛瘀阻止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
一、理論認識
二、辨證論治
三、療效觀察
四、啟示與展望

從厥脫談休克的辨證論治
一、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治應調其偏盛、偏衰
二、氣滯血瘀,脈道不利,治當行氣活血
三、虛實夾雜,以虛為主,法當邪正合治
四、多髒同病,整體衰竭,重在維護心腎
五、針對病機的動態轉化,予以相應處理
六、多法綜合救療,審證求因施治

苦降辛通法的臨床套用
一、藥義分析
二、辨證要點
三、臨證套用
四、病案舉例
五、體會

漫談酸甘化陰法治療胃脘痛
一、藥義分析
二、辨證要點
三、臨證套用
四、體會

試論溫清通補治胃痞
一、寒熱並用,溫清互濟
二、虛實合治,通補兼施
三、兼證並治,複合配藥
四、病案舉例

久瀉論治
一、補氣健脾法
二、溫中運脾法
三、益氣昇陽法
四、溫腎暖脾法
五、澀腸止瀉法
六、抑肝扶脾法
七、酸甘斂補法

化肝解毒法(湯)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初步觀察
一、立法制方的理論指導
二、基本方藥及其配伍
三、臨床套用指征
四、療程及療效觀察
五、幾點體會
六、病案舉例

清化瘀毒、調養肝脾法辨治慢性B型肝炎
一、理論依據
二、辨證分類
三、治法方藥
四、臨證體會
五、病案舉例

重型肝炎“熱毒瘀結證”的研究
一、理論探討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診察要點
四、熱毒瘀結證的治療要點

糖尿病雜談
略論腎炎從肺施治
一、治療大法
二、病案舉例
三、幾點體會
……

文摘

外感濕熱,郁而不解,內蘊中焦,影響脾胃運化;或濕熱熏蒸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形成黃疸。夏秋之交,暑熱濕邪偏盛,更易患病。《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暑濕熱相搏,民病黃癉而為肘腫。”若感受濕熱之邪深重,尤其是與“毒”相合,侵犯人體,即可導致“急黃”重症的發生。若飲食不節,嗜食甘肥油膩或辛辣炙博之品,郁遏脾胃,積濕生熱;耽飲醇酒,酒熱傷肝伐胃,以致臟腑火熱偏盛,中焦濕熱蘊結,肝脾疏運失司。復加外感濕熱之邪,內外相引,常使病情加重。如孫思邈云:“夫發黃多是酒客勞熱,食少胃中熱,或溫毒內熱者,故黃如金色。”飲食不節中,特別是攝入被肝炎病毒污染的不潔之物,濕熱與毒邪互結,更易化火人血,釀成急黃。臨床調查73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18例發病前有飲食不潔史,占24.66%,說明飲食因素是致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濕熱毒邪入侵,蘊結中焦,脾胃功能受遏,出現嚴重的食欲不振,尤其厭進肉食,這也往往是肝炎重症化的一個徵兆。濕熱阻滯,氣機不利,胃熱氣逆,可見噁心、腹脹、嘔吐。濕熱壅盛,由脾胃而及肝膽,疏泄失常,膽汁不循常道,溢入血分,則見身目發黃,色深如金;熱毒內陷心包,導致神昏痙厥之變。
(2)疫毒人侵,內陷心肝,燔灼營血中醫學早就認識到,急黃重症的發生,除感受濕熱深重之外,更與疫毒之邪侵人人體密切相關。疫毒即“雜氣”、“疫癘之氣”。吳又可認為,“雜氣”具有強烈的致病性、傳染性,致病有專一特異性,指出“一切雜證,無因而生者,並皆雜氣所為”,“眾人有觸之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天行疫癘之氣入侵,邪毒鴟盛,致病力強,往往迅速內陷心肝,燔灼營血。或時行疫毒與濕熱夾雜而至,使病情更為急暴。毒人於肝,掀火動風而有高熱抽搐;阻於膽則膽液外溢出現重度黃疸;侵於營血,迫血動血而見各種出血;擾於心包則見神志障礙,甚至昏迷;聚於中焦。

序言

中醫藥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也是我國最具世界影響的文化標誌,為人類的健康保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主要特點是講究經驗與傳
承。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名老中醫的醫學經驗正面臨失傳的危險。1996年7月,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管理辦法》,決定“九五”期間在全國開展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隨後,各地也紛紛出台了相應的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和保護計畫。為配合此項工作,我社於1998年,推出了《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
本套叢書選取了鄧鐵濤、周仲瑛、焦樹德、何任、張琪等國家第一批名老中醫中的30餘人,由其本人或親傳弟子收集整理他們在臨床各科病證方面的獨到辨治經驗,尤其是立法、處方、用藥經驗。突出反映了這些著名老中醫在中醫藥臨床方面的精深造詣。叢書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並於2001年獲得了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三等獎

此後十餘年間,讀者對本套叢書的關注有增無減,尤其近幾年,中醫藥熱如火如茶,讀者的詢問更是日益增多。有鑒於此,我們決定再版本套叢書。首批精選了13種反響最大的著作,在儘量保持原作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並根據叢書特點,更名為《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於此春暖花開之際推出,以饗讀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