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群編著的《距離論探索--從另一個視角看世界》講述了:距離以時間和空間的形式存在著,是宇宙或世界的存在形式。宇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世界,世指時間,界指空間。距離是宇宙或世界聯繫與差異狀況的反映。 距離論試圖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與思想智慧。試圖說明。認識距離是一種認識世界萬物萬象的智慧;把握距離是一種為人處事及正確處理物我聯繫的智慧;調整距離是一種能動作用於主客觀世界,解決問題、創造成就,實現自然和諧、社會和諧、人的心理及物我和諧的智慧……
基本介紹
- 書名:距離論探索:從另一個視角看世界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4頁
- 開本:16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
- 作者:李之群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2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13079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之群編著的《距離論探索--從另一個視角看世界》試圖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與智慧,通過對距離的五大特徵、六大功能及攻防博弈的五大規律的論述說明距離與主客觀現象是普遍聯繫的,距離是主客觀世界的存在形式。《距離論探索--從另一個視角看世界》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方法。
作者簡介
李之群,又名李知群,研究員。祖籍湖北沔陽,1947年3月2日出生於湖北省嘉魚縣。先後畢業於孝感師範學校、湖北大學。現任中國教育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湖北省教育管理研究會理事,省教科所兼職研究員,湖北大學兼職教授,長江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教科所所長、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參與世行貸款項目及國家課題的研究,主持或參與省級課題十餘項,多項獲獎。出版《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趣味心理學》、《和青年學生談心理》、《大學生心理知識與健康》專著4本,主編全省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1本,合作著寫著作數本。在《教育研究》、《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教育報))等雜誌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著述計百萬餘字。
參與世行貸款項目及國家課題的研究,主持或參與省級課題十餘項,多項獲獎。出版《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趣味心理學》、《和青年學生談心理》、《大學生心理知識與健康》專著4本,主編全省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1本,合作著寫著作數本。在《教育研究》、《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教育報))等雜誌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著述計百萬餘字。
圖書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距離論概述
一、距離論的概念
二、距離的種類
三、距離論的思想淵源
四、距離論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距離的功能
一、距離產生真、善、美
二、距離產生和、同、異
三、距離產生思想智慧
四、距離產生身心安全
五、距離產生物質功用
六、距離淡化負性心理
第三章 距離與人際關係
一、距離與父母、子女關係
二、距離與夫妻關係
三、距離與師生關係
四、距離與朋友、同學、同事關係
五、距離與上下級關係
第四章 距離與物我聯繫
一、人與自然的聯繫
二、個體與物質利益的聯繫
第五章 距離與管理科學
一、距離與管理科學的發展
二、距離與管理活動的職能
第六章 距離與“文明衝突”
一、距離影響文明衝突是一種客觀現象
二、文明融合與並存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第七章 距離與科學現象
一、距離與數學
二、距離與天文學
三、距離與力學
四、距離與電磁學
五、距離與現代宇宙學
第八章 距離與文學藝術
一、藝術創造的基本思想反映距離產生美
二、藝術創造的基本特徵反映距離產生美
三、藝術創造的表現手法反映距離產生美
第九章 距離的攻防博弈規律
一、距離勻勢律
二、距變物變律
三、遠守近攻律
四、錯位競爭律
五、時空互換律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距離論概述
一、距離論的概念
二、距離的種類
三、距離論的思想淵源
四、距離論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距離的功能
一、距離產生真、善、美
二、距離產生和、同、異
三、距離產生思想智慧
四、距離產生身心安全
五、距離產生物質功用
六、距離淡化負性心理
第三章 距離與人際關係
一、距離與父母、子女關係
二、距離與夫妻關係
三、距離與師生關係
四、距離與朋友、同學、同事關係
五、距離與上下級關係
第四章 距離與物我聯繫
一、人與自然的聯繫
二、個體與物質利益的聯繫
第五章 距離與管理科學
一、距離與管理科學的發展
二、距離與管理活動的職能
第六章 距離與“文明衝突”
一、距離影響文明衝突是一種客觀現象
二、文明融合與並存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第七章 距離與科學現象
一、距離與數學
二、距離與天文學
三、距離與力學
四、距離與電磁學
五、距離與現代宇宙學
第八章 距離與文學藝術
一、藝術創造的基本思想反映距離產生美
二、藝術創造的基本特徵反映距離產生美
三、藝術創造的表現手法反映距離產生美
第九章 距離的攻防博弈規律
一、距離勻勢律
二、距變物變律
三、遠守近攻律
四、錯位競爭律
五、時空互換律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