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特點,形式,
簡介
跑報子者肩負偵察情況,傳遞信息,打場子維護秩序的神聖使命.跑報子形式活潑,隊伍壯觀,一般由十五、六歲或十七歲的青年組成,人數少則八人,多則二十多人,並列兩路,有一位“老報子”做前導,沿祈雨之路出發,一路舞蹈,爬山涉水,走鄉串村。走到哪村就跳到哪村,報子就報到哪村,即後面祈雨大隊人馬將來,通知此村馬上準備迎接,故名詞意“報子”就是從這兒來的。
特點
報子隊頭戴紅纓帽或黑紗巾,還有的乾脆頭戴柳圈帽,裸露的上身披一件竹節衣,下身穿黑黃綢褲,身掛串鈴,公文和令箭,隨響隨午,手執馬尾刷,臂掛鋤刀。另有老報子一人頭戴綴有羽毛(花翎)的紅纓帽,衣著與小報子大同小異,身背公文,令箭和寶劍。有的腰間尚插摺扇,遇人群時,隨吹打樂即興對舞,聳肩搖扇,斜眉弄眼,調笑逗趣。舞蹈反映他帶領眾報子列為兩隊,奔波在夏日滾燙的土路上,途徑村莊,與旁觀的人們調笑逗趣;到了接神地點,先在廟內表演,繼而動作為輔,用騎馬跑跳的手式造型,模仿蛇形動作,用小顛步跑跳。其姿態是右臂曲肘揚起,左臂自然向後甩,上身微前仰,那種舞姿像芭蕾舞一樣腳尖落地,舞動著傳流的蛇形圖,變化出“二龍出水”、“跑八字”、“擺龍尾”、“剪子股”、“蛇退皮”、“蛇盤蛋”、“雁過天門”、“交叉背靠背”、“過山門”等各種隊型圖案,還不時地唱著祈雨歌,可見人們對天神的赤誠。那種歌聲,串鈴聲和舞姿各為一體的風味別具一格。
跑報子沒有音樂,鑼鼓伴奏,指揮節奏來自身背後的串鈴聲。扮演者隨重重的串鈴起舞,新穎別致,活潑歡快,很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到寬闊場地,碎步扭出“蛇盤蛋”、“龍擺尾”與祈雨隊伍會合後,圍觀者堵塞道路,報子隊揮舞馬尾刷,跑成“二龍出水”、“龍擺尾”等隊形,迅速打開場子,引導祈雨隊伍前行。
跑報子其主要特點是貫穿始終的腳尖跑跳,離開跑就不稱其跑報子了。這種祭祀時用的舞蹈,扭跳的時間之長,路程之遠,場地之大是前世罕見的。從跑報子的整個舞蹈結構來看,很有遠古圖騰崇拜的痕跡,使騰圖崇拜的傳承過程直接滲透到祈雨活動當中,並且轉化為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固定下來。跑報子的舞蹈形式比較古老原始,“龍”、“蛇”做為人們信仰中神的形象出現。
形式
跑報子最初只有跑跳,後發展成一套固定的程式,有頭報、二報、三報之分。
頭報是打前鋒,探察情況,傳遞情況;
二報與頭報接頭後,返回報告,並有與三報維持秩序之任務;
三報則主要是保護樓橋和掛鈎子,鋤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