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

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

《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包括五個部分,分別以五部交響樂來命名。這裡既充滿了歷史感,也充滿了戲劇性,更包含了作者對新音樂運動和新中國音樂事業發展所深懷的情感。第一部分命名為《第一交響曲——暗夜星光》。主要寫的是李先生的身世和他如何走上新音樂道路的過程。這裡有幾個環節值得我們重視。第一是李先生在台山中學上學時開始接受共產黨先進思想和參與當時進步的文藝活動。第二是李先生參加台山青年救亡工作團並轉戰台山和上海之間參加進步活動。第三是李先生滿懷革命理想奔赴延安和開始新的音樂工作。第四是李先生在重慶從事新音樂工作的情況。尤其是第四個環節,李凌先生用大量的筆觸回憶了他在重慶期間,如何在周恩來同志的引導下走上新音樂的理論研究道路,並堅持不懈創辦《新音樂》、《音樂藝術》雜誌和“新音樂社”的艱難歷程。在這部分內容中,李先生還提到了當年他如何參加“中華交響樂團”的工作和如何參與創辦上海、香港中華音樂院的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
  •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 頁數:38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 作者:李凌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096593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是李凌先生的回憶錄,以自身的成長、經歷為主線,模仿音樂形式中的序曲、五個樂章和尾聲記錄下其音樂生涯、經歷過的音樂事件、對音樂的所思所想所感和其重要的音樂觀點。從史學角度看,《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有著珍貴的史料價值,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有著重要意義。

圖書目錄

中國新音樂理論的奠基者
自序
第一交響曲暗夜星光
1.年幼時為非作歹
2.我的出身——我家五代華僑
3.心驚膽戰地進入上海
附錄:《台山黨組建前的青年革命文化活動》
4.從上海折回台山
5.初抵延安
6.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煥之等和我是同學
7.我安下心來和郗天風研究新音樂理論
附錄:《星海在延安》
8.霧重慶——從廣元坐木船直達重慶
附錄:《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新音樂與新音樂運動》
9.聆聽周恩來的教導·重慶辦《新音樂社》·緬甸逃亡
附錄:程湘君《歌聲的力量一周恩來與李凌》
10.在仰光和聶耳的哥哥談聶耳
11.在重慶加入中華交響樂團
12.在重慶大相國寺為新音樂社修了一間房子
13.抗日戰爭結束
14.上海中華音樂學院的創建及莊楓被捕
15.香港新音樂運動雜憶
港九新音樂生活的興起
香港中華音樂院的創建
《新音樂》月刊移港復刊
香港春季音樂會及海灘歡歌
三個團體演出歌劇《白毛女》
16.關於黨直接領導香港新音樂社
17.在國統區這十年轉住七八個城市
第二交響曲紅日黑漬
1.新中國建立
2.我和煥之再相見(2000年)
3.各路文化志士大會合
4.成立中央樂團·分道·各奔前程(1956年~1979年)
5.陳毅同志和幾個人談團結問題
6.關於音樂的民族風格的討論
(1)音樂民族風格雜談(1956年)
(2)音樂的民族風格續談
(3)不要傷害任何方面的積極性(1956)
(4)音樂藝術民族化問題中的思想內容與形式風格的關係
(5)必須研究民族風格的各種構成要素(1956年)
(6)民族化與地方色彩問題(1956年)
(7)民族形式、風格是不斷發展的(1956年)
(8)音樂風格的地方性、地方色彩(1956)
(9)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7.第一次討論輕音樂問題
(1)《輕音樂雜談》(1958年)
(2)談輕音樂藝術(1960年)
(3)再談輕音樂藝術(1961年)
(4)輕音樂藝術的詞、曲和題材(1961年)
8.我是“修正主義分子”?
第三交響曲劫後情思
1.撥亂反正的問題
2.關於輕音樂問題
(1)抒情歌曲隨談(1979年)
(2)一個有爭議的歌唱家——也談關於朱逢博的
演唱(1979年)
(3)廣泛討論輕音樂問題
關於“親吻政治”、“親吻道德”是
值得厭惡嗎?
關於“陰盛陽衰”、“女性化”風格的
畸形發展是一種“合理病態”
雅音樂、俗音樂
餘論
3.關於中央樂團後期指揮的建設
4.關於請外國專家指導樂團的管樂聲部
5.小澤征爾的過譽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樂》
6.過去·未來——紀念中央樂團成立30周年
7.行前絮語——中央交響樂團訪美演出感言
8.心虛則能受人,山虛則以得澤
9.思聰呵,人民不會忘記你——在中央音樂學院
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上發言
10.中國音樂學院的復院
11.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的創建
12.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的停辦
13.繼續奮鬥——音樂教育的多軌制需要大力推廣及
社會教育組織應由音協負責辦理
第四交響曲潮湧深思
1.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西洋——“關於音樂
創作與教學的思考”讀後(2002年)
(1)一手伸向古代
挖掘
整理、研究
創作、演出、研究的實踐問題
(2)一手伸向西洋
2.古今中外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
3.作品要有自己的特徵
4.關於風格(2002年)
5.關於歌劇導演的風格問題
6.大力支持音樂工業的發展
7.音樂“現代化”隨談
8.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民族之聲”征歌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9.音樂和民眾
10.關於中國樂律的爭論
11.孩子的音樂心靈要保護
12.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兒童及成人音樂事業的發展(2002年)
13.對某些人反對由音協舉辦社會考級的意見
14.凡是不從發展中看問題總是容易武斷、偏激的
15.和一切傳統告別是否行得通?
16.不應犧牲一個,而把另一個捧上天(1961年)
第五交響曲山水知音
1.質樸、純真——淺談黎國荃的指揮(1956年)
2.願他的靈魂獲得撫慰——懷念小提琴家、
指揮家黎國荃(1978年)
3.關於“這些人——憶范繼森、沈知白、
楊嘉仁同志(1978年)
4.感觸——迎接星海同志骨灰歸國(1983年)
5.一個準備同時刊印的信——致王酩同志的信
(1983年)
6.永不泯滅的思念——作曲家舒模逝世一周年祭
(1992年)
7.從聽韓中傑同志指揮的《時代的顫音》談起
8.從歌唱家魏啟賢的藝術談起(2002年)
9.祝二胡事業飛躍發展——致周耀錕同志的信
(2003年)
10.一個安心於家鄉工作的新女戰士
11.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984年)
尾聲

序言

有一次,畫家王琦同志帶來了他新出版的《藝海風雲——王琦回憶錄》給我,還對我說:“你的生活也很豐富、經歷也很曲折,為什麼不寫一本呢?”我想我的身體不太好,已到八十多快到九十歲了,很難有精力。關於寫我個人人生總結的事情就這樣拖下來了。
我於1978年發現胃癌,總後勤部原副部長賀彪同志熱誠關懷,幫我請了著名外科醫生陸維善大夫,在301醫院動了大手術。切除了胃臟的五分之四,並清除了心臟、肝臟附近有關的淋巴腺,愈復得比較好。
不幸,1992年底又患上腦血栓病,來勢兇狠,頭痛難忍、牙關張不開、不能說話、右手右腳不能動彈,更談不上揮筆寫字,經常會發作短暫性的病變。稍有勞累,相關症狀就會出現,短則一刻多鐘,長則一個星期。年年三四次住醫院治病,1994年辦了離休手續。
自1995年直到2000年,生活比較閒逸,短暫性腦病也不發作了,雖然視力猛退,但又耐不住經常提筆寫出文章,如:賀綠汀、江定仙、張文綱等。《煥之與我》以後,2000年夏天突發腦溢血,在腦幹部位裂開了像大拇指那么長的裂口,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要家屬簽字,大家說我命大,經過一個多月的搶救治療,又逃出了鬼門關。2001年夏天,又患腦血栓及住院後期的感冒發燒,經過醫生、家人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我又奇蹟似地平安出院回到家。於是,上級領導,周圍親朋好友,還有我的家人,都異口同聲勸我停下筆,學會去過那種悠閒的養老生活。有些記者同志來訪,看到我家種有多種盆草花卉,看到我常滯留早市,購得廉價衣衫,自縫自製衣著,就把這些宣揚出去。似乎……但這些閒活哪能鎖得住我的“筆癮”?近十年來,我陸續寫了一些文章,也出版了《秋蟬餘音》、《樂海晚霞》、《音樂流花新集》、《音樂流花新集——再版增訂本》。寫得也很艱苦,都是由種種病患伴著我一起“爬格子”,哪怕是在雙目失明,只得用左手摸著尺子,右手握著筆,讓一個個字順著心意塗寫在紙上,那不成形的大大小小的字型為整稿的老伴帶來不少麻煩。寫文章時的那種文思潮湧之勢是無法遏制的,這才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歡樂,只要我一坐下來,握起手中筆,好似小河流水沿著彎彎曲曲的山澗流向眾河匯流的大海中去!啊!那千人萬民匯集的人生海洋,對我的吸引力是太大了。
我常在家中從這房走到那房,口中喃喃地喟嘆著:“沒有生活了!”“沒有生活了!”那種花植草、縫製衣衫等活動是無法填補我的失落感的,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似乎都在呼喚著“我要工作,我要乾!”在我們音樂事業的藝壇上,那些老將的經驗,那新苗的崛起,某些樂種的被冷落,該鼓譟的,該商榷的……唯有拿起筆來,才能暢我臆腑,廣集眾思,老而時習之,或許也能在社會上起一些小小推動前進的波瀾。我以此為樂,樂而忘老矣!
九十歲,早就“古來稀”了。但只要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魯迅先生的名言,依然點燃著我朝前走,。我就下決心寫我的跋涉人生——李凌音樂人生回憶錄。
2003年6月3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