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絲蟻

足絲蟻

足絲蟻體長4-6毫米。細長而扁平,柔軟,腹部與胸部幾乎等長,褐色、黃褐色或具有金屬光澤。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到溫帶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足絲蟻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紡足目
  • :足絲蟻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到溫帶地區。
  • 體長:4-6毫米
  • 種類:300多種
  • 學科:生命科學
簡介,足絲蟻生長規律,足絲蟻生長特點,

簡介

足絲蟻屬昆蟲綱紡足目Embioptera ,紡足目(Embioptera)約150種昆蟲的統稱,主要分布熱帶。體脆弱,黃或褐色,咀嚼口器,取食死植物,長4∼7公釐(約0.2吋)。多數雄蟲有兩對窄翅,飛行力弱;雌蟲均無翅。足短粗,能前後迅跑。數百隻成群生活在石下或苔和地衣中間的穴室或穴道內,穴室內襯有絲膜。幼蟲和成蟲前足的膨大部內有絲腺。受驚時躲入穴道內或裝死。卵大,圓筒形,雌蟲護卵,常覆以咀嚼過的食物粒。
足絲蟻屬昆蟲綱紡足目Embioptera ,因前足跗節能分泌絲織網或結巢而得名。植食性,對植物很少有明顯危害,其形態、生理和生態富有探索和研究價值,又易於在實驗室內培養。
足絲蟻因前足跗節能分泌絲織網或結巢而得名。植食性,對植物很少有明顯危害,其形態、生理和生態富有探索和研究價值,又易於在實驗室內培養。多數雄蟲有兩對窄翅,飛行力弱;雌蟲均無翅。足短粗,能前後迅跑。
世界已知3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到溫帶地區。我國僅記載了6種。
本目的特徵可以總結為:足絲蟻乃紡足目,前足紡絲在基跗;胸長尾短分二節,雄有四翅雌則無。
這類群生的足絲蟻通常很結實。雄性向前曲折的兩對翅,是該目的典型特徵。這使得它們在群居的隧道內可向後移動。飛翔時,一種物質被送入特殊的翅脈,使翅變硬。

足絲蟻生長規律

足絲蟻體小。體行動活潑,體壁柔軟,雌、雄異型。體淡褐至深褐色。頭大,觸角念珠狀。無單眼。雌蟲複眼小,雄蟲複眼發達,腎形。口器咀嚼式。顎雌、雄不同。前胸較頭窄,比中、後腦小,有一橫凹溝。雌蟲無翅,狀如若蟲。雄蟲一般有翅,少數種類有有翅和無翅兩種類型。翅膜質,雙翅狹長,前、後翅同形,但後翅略小。翅面多毛,翅脈簡單。有翅雄蟲不善飛翔。
前足第1跗節膨大,內含紡絲腺,向外開口,能紡絲,結成絲管,中足瘦小,後足腿節粗大;跗節3節。腹部與胸部等可見。雄蟲第十腹節背板中部裂開,分成左右兩個背片。尾須,雄蟲不對稱,左尾須基節膨大,內側生一個或數個小瓣。這些特徵在分類上很重要。紡足目能分泌絲,結成絲管,棲息其中;常見於石塊、樹皮裂縫間。種類甚少,在縫裡營隧道生活。漸變態。卵長圓柱形,一端有蓋。雌、雄若蟲形態相似,僅在雄蟲出現翅芽後形態才明顯不同。
共有4個齡期。初齡若蟲翅芽包藏在體壁內,末齡時翅因蛻皮而外露。腹末節的不對稱在若蟲末齡時方出現。均能以前足在樹皮裂縫或碎石間泌絲結網,構築隧道。雌、雄交配後,雌蟲可單獨在隧道里產卵,獨自撫育後代,每年1代或數代。若干種類棲息於蟻或白蟻的巢中。喜隱蔽,群居。晝伏夜出。幼期形態和生活與成蟲相似。雌蟲無明顯變態。若蟲期齡。卵長圓柱形,一端有蓋,產於絲巢內。雌雄若蟲形態相似,僅在雄蟲出現翅芽後形態才明顯不同,雄蟲的翅芽包藏於體壁之內。

足絲蟻生長特點

體長4-6毫米。細長而扁平,柔軟,腹部與胸部幾乎等長,褐色、黃褐色或具有金屬光澤。翅菸灰色。口器咀嚼式,複眼較小。觸角絲狀或念珠狀。雌蟲無翅。前足第1跗節擴大,能泌絲結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