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味”為最大人生價值的人生觀念。在梁啓超眼裡,本質上的趣味涵義,並非消遣悠閒的氣味情趣,而是澎湃著生命激情與英雄主義的崇高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趣味主義
- 所屬類別:文學文化
- 人物:梁啓超
- 性質:以趣味為最大人生價值的人生觀念
定義,特徵,中西方,梁啓超,
定義
何謂趣味主義?就是以“趣味”為最大人生價值的人生觀念。 趣味主義美學思想遺產研究述評 (梁啓超美學札記八) [作者/陳迅工] 金雅等專業學者,對梁啓超重點涉及美學方面的《學問之趣味》等十餘篇專題文論原著,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這對於梁啓超美學思想遺產的繼承和發展、普及和提高具有開拓性價值。通過對梁啓超趣味主義美學思想理論特色與內涵的探討,對梁啓超美學與哲學思想之間邏輯關聯的探討,對梁啓超趣味美學的中西文化淵源及個性化創構的探討,人們對梁啓超趣味主義美學思想的來龍去脈、主要論點和觀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這些探討中,金雅的《梁啓超趣味美學思想的理論特質及其價值》一文有著提綱攜領的作用。筆者參考該文,並對自己前面7篇美學札記進行梳理歸納,形成了對趣味主義美學思想遺產研究的總體印象,現作一個述評。需要申明的是,筆者的札記系列不是對梁啓超專題文論原著的研究,只是對金雅等專業學者研究成果的闡釋性解讀。
特徵
趣味主義人生觀的美學思想特徵
一、趣味有本體和動力兩層意義。本體意義是指:趣味就是生活,為趣味而忙碌是最有價值的生活。動力意義是指:生活的原動力來自於趣味,合理而自然的人生狀態就是趣味的狀態。趣味不局限於一朵花、一顆樹的具體形象,不局限於對物表象的靜觀鑑賞與判斷,而是一種生活情趣與生存方式。趣味既在人生中創造,又在生活中體現;它不是虛幻的、片刻的愉悅,而是“充滿勞績的全過程體驗”。
二、趣味活動既在主體也在客體。趣味構成生活的動力源,情感構成趣味的動力源。沒有情感的激發,就沒有趣味的萌生,也就沒有生活的動力。情感激揚、生命活力、創造自由構成了趣味發生的遞進關係。由內發的情感和外受的環境結合而發生的趣味,乃趣味的本質內涵。表像是趣味對象吸引人,其實是人的主觀內因起作用。構成趣味活動的主觀內因來自先天本性和後天培養,先天本性需要後天培養才能生髮趣味。只有後天主體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掘,才能不受或少受外部環境影響,從而創造更大的精神自由去獲取趣味。
三、趣味主義是生命力源泉。人的活動是通過一定的手段為著達到一定的目的,滿足自身需要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意志和毅力,而意志需要情感的力量驅動。情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情感發生的趣味,是人生命活力的表現,是人振奮狀態的標誌。人如果處於這一狀態,就會忘卻憂慮痛苦,不計利害得失,全身心投入;就會產生持久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會自得其樂、樂在其中、樂此不彼、其樂無窮。
四、“無所為而為”是趣味產生的根本條件。“無所為而為”,就是超越功利,按本心意願活動。超越功利不等於摒棄功利,超越的只是令人煩惱的狹隘的功利。責任心內化為自己的趣味,就能化他律為自律,強制為自願。這樣的生活才是合理的真正意義上人的生活。同時,趣味主義既超越又入世。純超越式審美游離於生活之外,只能是宗教式慰藉、烏托邦幻想,只有入世的生活式審美能使人領略到人生的斑斕多彩。趣味主義恰恰是對生活的熱情投入,它能夠破除成敗之執和得失之計,將功利與得失轉化為內在的情感乃至生命需求,使責任與趣味相統一,感性與理性相統一,從而達到勞動藝術化、生活藝術化的境界。
五、趣味主義美學就是人生美學。趣味主義作為人生觀的一大根基,當趣味以人生為指向貫穿於整個人生領域的時候,感性與理性生命追求融合為一的時候,趣味美便構成人生觀的本質內涵,構成生活和生命的要素,構成趣味與審美的統一,構成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的融通。某一特定活動(勞作、學問、藝術等等)是否有“趣”,是否給人以美的感受,關鍵在於趣味主體“我”是否產生情感共鳴。原本看來無趣的東西,通過“我”審美情感的發生和提升而變得有趣。這也許是筆者對梁啓超趣味主義美學思想最淺白的表述。
中西方
趣味美學吸納了中西文化的精華
一、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將美學界定為感性認識研究的完善。席勒認為美既是一種對象一種形式,又是一種富有靈性的生命狀態。柏格森則強調美在人生實踐中的本體意義,強調審美的生命體驗,而感性直覺只是美的表征。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家休謨認為美的本質是主體的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心理感受。康德強調沒有關於美的科學,只有關於美的評判;審美判斷在本質上是與情感相聯繫的價值判斷…西方哲學或美學家所有這些理論表明,趣味作為一種審美學範疇美學特徵,與審美心理與鑑賞力密切相關。
二、與上述西方審美理論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趣味主要是一個藝術學範疇、一種藝術鑑賞中的美感趣好。從《論語.述而》,到阮籍的《樂論》、陸機的《文賦》;從《晉書.王獻之傳》,到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中國典籍從先秦始,就將“味”與藝術欣賞的美感特徵相聯繫,魏晉時期出現的滋味、可味、餘味、遺味、道味、辭味、義味等諸多之味,都與直接的感官欲望相剝離,用於品評藝術給予人的美感享受。所有“趣味”都是對藝術作品美感風格、情趣指向的體味。
三、中國文化中藝術論的趣味和西方文化中審美論的趣味在梁啓超的美學思想中都留下深深的印記。梁啓超又在中西傳承化合中對趣味作出了個性化的闡釋,賦予新的內涵與視角。在梁啓超這裡,趣味不是單純的藝術品味,也不是單純的審美判斷。梁啓超趣味論隱含的現代美學思考,不僅創造性地承續了中國傳統美學的人生意境,也富有個性地凸現了西方理論美學的人文走向。
四、梁啓超在吸收西方理論資源時,力求按人生論的觀點加以改造,把審美趣味、藝術、人生三者有機統一起來,把審美的內涵擴大到整的人生領域,實現西方審美觀與我國傳統的人生論接軌。這一接軌不僅是美學民族化的一種創造,而且以此形成趣味主義人生論美學總綱,從而使散見於雜論之中的梁啓超美學思想,形成具有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
梁啓超
趣味美學是升華人生的一面旗幟。
一、梁啓超趣味美學思想是上一百年之交的歷史產物。作為一個始終“關注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梁啓超從當時國凋民蔽的現實出發,以生命活力之激發和人生趣味之實現,直指社會的腐朽、人性的渾噩,鼓勵民眾以熾熱的情感投入生活,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生命。這種趣味美學理想無疑具有不可忽略的啟蒙作用。
二、在那個苦難深重的時代,梁啓超的趣味美之思在許多人眼裡也許過於高蹈,其審美化的人生追求更多的是一種浪漫的理想。然而,這種理想化追求並非逃避現實,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種超前的敏銳思考。這樣的人生意境所蘊含的哲理意趣與美學意趣,對於後來的人文建設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三、為什麼今天我們的精神生活反而不及以往物質匱乏時代充盈,一些人甘心把自己當做工具和手段,為達到功利目的不惜喪失人格;為什麼吃穿玩樂幾乎成了一些人追求的全部生活內容,除了受物慾驅使外幾乎找不到精神源泉和動力。鑒於此,梁啓超趣味主義美學思想,對於當下物質主義、實用主義思潮以及與之伴隨的膨脹自我、追逐私慾的價值導向,具有十分現實的批判意義。
四、在梁啓超眼裡,本質上的趣味涵義,並非消遣悠閒的氣味情趣,而是澎湃著生命激情與英雄主義的崇高美;在梁啓超眼裡,人生的境界應該是這樣一種生話:在創造和開拓中蘊育藝術品格美的生活;在梁啓超眼裡,趣味說以深沉的意蘊和寬廣的情懷,指向人性改造與提升的同時,指向情感與人格生命的養成。
五、“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我的人生觀拿趣味做根基”“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向人類全體有所貢獻” …為了繼承梁啓超趣味美學思想這一珍貴遺產,發揚其趣味主義美學傳統,對其趣味主義人生論美學、生活藝術化觀點進行梳理十分必要;充分發掘這一歷史資源深入美學研究,對於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在人生的種種活動中奉行趣味主義的人便是趣味主義者。奉行趣味主義的人,能夠激情滿懷地生活於每時每刻,勤奮而不覺得辛苦。趣味主義者能充滿情趣地做任何事,不僅能生存,而且還能得到功利主義者所謀求不到的東西。 梁啓超便是一個趣味主義者。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學識淵博,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一、梁啓超說: 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啓超"這件東西,把裡頭所含一種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國人見面最喜歡用的一句話:"近來做何消遣?"這句話我聽著便討厭。話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煩了,幾十年日子沒有法子過,勉強找些事情來消他遣他。一個人若生活於這種狀態之下,我勸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點鐘不能擴充到四十八點,不夠我享用。我一年到頭不肯歇息。問我忙什麼,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動員別人也學我這樣生活。 凡屬趣味,我一概都承認他是好的。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個註腳。我說:"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這件事便可以為趣味的主體。"賭錢有趣味嗎?輸了,怎么樣?吃酒,有趣味嗎?病了,怎么樣?做官,有趣味嗎?沒有官做的時候,怎么樣……諸如此類,雖然在短時間內像有趣味,結果會鬧到俗語說的"沒趣一齊來",所以我們不能承認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質,總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面的幾項:一、勞作,二、遊戲,三、藝術,四、學問。諸君聽我這段話,切勿誤會:以為我用道德觀念來選擇趣味。我不問德不德,只問趣不趣。我並不是因為賭錢不道德才排斥賭錢,因為賭錢的本質會鬧到沒趣,鬧到沒趣便破壞了我的趣味主義,所以排斥賭錢。我並不是因為學問是道德才提倡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質,能夠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最合於我的趣味主義條件,所以提倡學問。 學問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句話我不能回答。凡趣味總要自己領略,自己未曾領略得到時,旁人沒有法子告訴你。佛典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問我這水怎樣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詞說盡,也形容不出給你聽,除非你親自喝一口。我這題目:《學問之趣味》,並不是要說學問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說如何如何便會嘗得著學問的趣味。
諸君要嘗學問的趣味嗎?據我所經歷過的,有下列幾條路應走: 第一,無所為。趣味主義最重要的條件是"無所為而為"。凡有所為而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為目的而以這一件事為手段。為達目的起見,勉強用手段;目的達到時,手段便拋卻。例如學生為畢業證書而做學問,著作家為著作權而做學問,這種做法,便是以學問為手段,便是有所為。有所為雖然有時也可以為引起趣味的一種方法,但到趣味真發生時,必定要和"所為者"脫離關係。你問我"為什麼做學問?"我便答道:"不為什麼。"再問,我便答道:"為學問而學問。"或者答道:"為我的趣味。"諸君切勿以為我這些話是故弄玄虛,人類合理的生活本來如此。小孩子為什麼遊戲?為遊戲而遊戲。人為什麼生活?為生活而生活。為遊戲而遊戲,遊戲便有趣;為體操分數而遊戲,遊戲便無趣。
第二,不息。"鴉片煙怎樣會上癮?""天天吃。""上癮"這兩個字,和"天天"這兩個字是離不開的。凡人類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擱久了不用,它便會麻木,會生鏽。十年不跑路,兩條腿一定會廢了。每天跑一點鐘,跑上幾個月,一天不跑時,腿便發癢。人類為理性的動物,"學問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種,只怕你出了學校便和學問告辭,把所有經管學問的器官一齊打落冷宮,把學問的胃口弄壞了,便山珍海味擺在面前也不願意動筷了。諸君啊!諸君倘若從事教育事業或將來想從事教育事業,自然沒有問題,很多機會來培養你的學問胃口。若是做別的職業呢,我勸你每日除本業正當勞作之外,最少總要騰出一點鐘,研究你所嗜好的學問。一點鐘哪裡不消耗了,千萬不要錯過,鬧成"學問胃弱"的徵候,白白自己剝奪了一種人類應享之特權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總是慢慢地來,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處。假如你雖然每天定有一點鐘做學問,但不過拿來消遣消遣,不帶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來。或者今天研究這樣,明天研究那樣,趣味還是引不起來。趣味總是藏在深處,你想得著,便要進去。這個門穿一穿,那個門張一張,再不曾看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說:"研究你所嗜好的學問。"嗜好兩個字很要緊。一個人受過相當教育之後,無論如何,總有一兩門學問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經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預備的。請你就選定一門作為終身正業(指從事學者生活的人說),或作為本業勞作以外的副業(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說)。不怕範圍窄,越窄越便於聚精神;不怕問題難,越難越便於鼓勇氣。你只要肯一層一層的往裡面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電,越摩擦越出。前兩段所說,是靠我本身和學問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時會停擺,發電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賴別人幫助。一個人總要有幾位共事的朋友,同時還要有幾位共學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來扶持我的職業,共學的朋友和共頑的朋友同一性質,都是用來摩擦我的趣味。這類朋友,能夠和我同嗜好一種學問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夥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塊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覺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來了。得著一兩位這種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斷不會找不出來。
我說的這四件事,雖然像是老生常談,但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曾這樣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憐啊!有這種不假外求,不會蝕本,不會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沒有幾個人肯來享受!古書說的故事"野人獻曝",我是嘗冬天曬太陽滋味嘗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獨享,特地恭恭敬敬的來告訴諸君,諸君或者會欣然採納吧?但我還有一句話: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