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鴻鈞,教授。男,1937年生,山西孝義人。1960年畢業於山西農學院。曾任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國家教委課委會委員,國家衛星專家組成員,塑膠蔬菜大棚之父,和袁隆平一樣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鴻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孝義市
  • 出生日期:1937年
  • 畢業院校:山西農學院
  • 代表作品:《塑膠大棚園藝》、《農用塑膠大棚》、《塑膠溫室與蔬菜栽培》、《中華薄膜農業》 
  • 主要成就:塑膠大棚之父
    發明了”太谷地膜“
    晉陽型塑膠大棚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被湮沒的發明家,個人生活,社會任職,人物影響,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3年,尋婆阿獄考上山西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的農家子弟趙鴻鈞,總是發愁如何填飽肚子。那時,中國的土地還難以培育出高產的農作物,為了節省口糧,趙鴻鈞承包了學校的一塊菜地。澆水施肥,記了十幾本日記。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年僅16周歲的趙鴻鈞發現,用塑膠布將土地蓋起來後,地溫最低提高1到2攝氏度,最高能提高9攝氏度。那一年,他種的韭菜提前10天收割。這個偶然的發現,成為改變中國農業的開端
趙鴻鈞
溫室薄膜覆蓋溫床
1962年,他提出希望能組織全國基礎較好的塑膠廠和研究人員,儘快研究生產我國自己的農用塑膠薄膜,細心的他甚至提出了自己的參考配方。報告引起了輕工業部的重視,第二年,我國第一批農用地膜問世了
1964年,他向農業部提交了“關於我國立即開展塑膠薄膜研究和生產農作物的建議”,並具體提供了地膜覆蓋、大棚覆蓋、薄膜為雞舍防寒等17項生產研究成果。同時,他還提供了自己設計的“一面坡式”和“懸鞏謎嘗梁吊柱式”竹木結構大棚的圖紙。這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當時最好利用塑膠大棚增產的科學成果
趙鴻鈞
竹木結構大棚圖紙
同年才槳采巴,在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的支持下,趙鴻鈞開始了他的“塑膠大棚萬里行”推廣活動。正值文革,推進尤為艱難,效果也遠未達到預期。
趙鴻鈞
趙鴻鈞(左三)在農學院研究大棚修建
1965年,在上海召開的日本工業展覽會現場,當日本人提到利用塑膠薄膜覆蓋種菜時說,“中國人恐怕還需要二三十年”。在現場的趙鴻鈞坐不住了。他詳細講述了自己在山西等地搞地膜、用大棚種菜種糧食的經歷。在得知中國人早在1953年就觀察到地膜覆蓋可以使地溫提高1-9℃時,日本人目瞪口呆。
1974年,趙鴻鈞再次站在了農業部的大門前,希望能儘快組織召開全國塑膠大棚會議,加快推進塑膠大棚
從那之後,我國的塑膠地膜、塑膠大棚迅速從北方發展到南方,從平原發展到山區。嚴冬季節,冰封雪飄櫃船,但在南北大地的塑膠棚內,綠油油的農作物顯出一片生機。塑膠大棚使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海、西藏等地,第一次生長出農作物。
趙鴻鈞從家鄉的每個小鄉村,走進全國各地的農嘗晚才田。他的一方小試驗田,複製到了舟體歡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義務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達500萬人次。到1980年,全國10萬畝塑膠大棚中,僅趙鴻鈞親自推廣的就占到80%。
趙鴻鈞
1974趙鴻鈞在為農民傳授種植技術

被湮沒的發明家

縉夫在《惠及億萬人的趙鴻鈞》中寫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共山西省委曾專門就解決青年科學家趙鴻鈞同志的不公正待遇下發檔案,但我認為趙鴻鈞同志的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他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山西農業大學原黨委負責人賈毓芝她嫌熱(現離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趙鴻鈞為人正直、清高,不善與領導打交道,而是勤勤懇懇搞科研,因此,很長時間裡,他根本吃不開
1980年,育種小麥專家、農業教育家、中國農科院原院長金善寶先生親自提名趙鴻鈞為中科院院士,卻因為山西農業大學不予申報沒有成功。而在山西農大任終身教授還是省委的不斷批示下才最終完成。
《瞭望東方周刊》在採訪中了解到,2004年下半年,有關新聞單位再次提出採訪趙鴻鈞的事跡,仍被山西農大領導回絕
”日本的內海修一,西班牙的瑞卡多,荷蘭的威姆等專家建議趙鴻鈞申報世界和平獎,因為他為那么多人在生活安康做了卓越的貢獻。
可是一位熟知趙鴻鈞的人說,這樣一位科學家在國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在國內卻少有人知,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趙鴻鈞
趙鴻鈞(左一)在日本講學
趙鴻鈞講,為人類謀福利,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是他從事塑膠大棚研究的根本動力。
袁隆平已經名滿天下,而這個曾為韭菜 “蓋被子”的耄耋老者,總是搖搖頭,說“我出不出名不要緊,以後這些事情還要有人做下去才最重要”

個人生活

合背之年的趙鴻鈞,很少提到“科學”、“研究”這樣的詞,更多時候,他會說“做好觀察、紀錄”。
對每個來訪的客人,這位老人都要拉著對方討論他關心的塑膠大棚、農作物生產、薄膜覆蓋。 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他總覺得自己“土”習慣了。
趙鴻鈞
趙鴻鈞(左二)與農民朋友
這位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至今沒學會使用手機,家裡僅有一部電話。來電者,常是需要他答疑解惑的“農民朋友”。
在趙鴻鈞家裡,有一張“最珍貴”的合影。這位農業專家坐在田埂上,雙手環抱在膝前,他與照片中其他“農民兄弟”的穿著幾乎一摸一樣。除了胸前別著一支筆,沒有人能從他身上找出一點點教授的痕跡。

社會任職

曾任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國家教委課委會委員,國家衛星專家組成員。
趙鴻鈞
1996年趙鴻鈞(右三)在為大學生講課

人物影響

發明了“太谷地膜”(又被稱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成為改變中國農業的開端,塑膠地膜和大棚被評價為“真正使中國農產品產量出現革命性增長的主要功臣”。他關於塑膠大棚的著作,成為我國最早、最權威的大棚農業專著,(《塑膠大棚園藝》與《農業生產工廠化》被美國、日本、荷蘭等國高校列為教學參考書;《前進中的中國大棚覆蓋園藝》是我國最早編寫有關覆蓋栽培蔬菜的資料,其油印本均被倫敦大學東京大學等館收藏:幾十篇論文也不同程度地被各個國家引用),奠定了薄膜覆蓋園藝的理論基礎。由他設計的晉陽型大棚還遠渡重洋,幫助了非洲、南美洲的“兄弟”。開創了嶄新的薄膜農業時代,我國作物栽培已經擴展至任意時節,栽培的區域可大面積向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推移,許多瓜果蔬菜在高寒地區落地生根,解決了“吃菜問題”,“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一百億,培訓技術隊伍超過五百萬“。受到毛澤東主席、各國農業專家的稱讚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崇,在國外享有勝譽,和袁隆平一樣是我國農業界的大功臣。
趙鴻鈞
趙鴻鈞部分著作

人物評價

中國農業界泰斗,時任中國農科院院長、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的金善寶先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南有袁隆平,北有趙鴻鈞,一個解決了吃糧問題,一個解決了吃菜問題
毛主席非常高興說:“孝義人很能幹,趙鴻鈞的薄膜農業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孝義縣老縣長郭鎮俊說:“趙鴻鈞的發明比"神農氏"更具現實意義。”
山西農大黨委書記賈毓芝說:“趙鴻鈞發明的地膜——大棚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一次革命。”
人民作家馬烽說:“趙鴻鈞發明的塑膠大棚是上帝獻給大地的哈達,神聖無比。”
舊任中國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用“壯國威”稱讚趙鴻鈞的表現。他說:“我們國家就需要這種既懂業務又懂外語的專家”。(趙鴻鈞熟讀英文、俄文、日文和西班牙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近二十多年來,山西的薄膜覆蓋和湖南的雜交水稻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兩大知識經濟。”
時任中國農科院研究院院長楊宗源到山西農業大學作報告時說,“我們農科院都知道他,文革中大家都在打派戰,他一個人到農村搞大棚,這種對科學的執著精神少有。”
日本、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的農業專家,都建議他申報世界和平獎,他們覺得這位中國教授完全符合獲獎要求。“著作頗豐,奠定了薄膜農業的理論基礎,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一百億,培訓技術隊伍超過五百萬”。
《瞭望東方周刊》在採訪中了解到,2004年下半年,有關新聞單位再次提出採訪趙鴻鈞的事跡,仍被山西農大領導回絕
”日本的內海修一,西班牙的瑞卡多,荷蘭的威姆等專家建議趙鴻鈞申報世界和平獎,因為他為那么多人在生活安康做了卓越的貢獻。
可是一位熟知趙鴻鈞的人說,這樣一位科學家在國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在國內卻少有人知,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趙鴻鈞(左一)在日本講學
趙鴻鈞講,為人類謀福利,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是他從事塑膠大棚研究的根本動力。
袁隆平已經名滿天下,而這個曾為韭菜 “蓋被子”的耄耋老者,總是搖搖頭,說“我出不出名不要緊,以後這些事情還要有人做下去才最重要”

個人生活

合背之年的趙鴻鈞,很少提到“科學”、“研究”這樣的詞,更多時候,他會說“做好觀察、紀錄”。
對每個來訪的客人,這位老人都要拉著對方討論他關心的塑膠大棚、農作物生產、薄膜覆蓋。 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他總覺得自己“土”習慣了。
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趙鴻鈞(左二)與農民朋友
這位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至今沒學會使用手機,家裡僅有一部電話。來電者,常是需要他答疑解惑的“農民朋友”。
在趙鴻鈞家裡,有一張“最珍貴”的合影。這位農業專家坐在田埂上,雙手環抱在膝前,他與照片中其他“農民兄弟”的穿著幾乎一摸一樣。除了胸前別著一支筆,沒有人能從他身上找出一點點教授的痕跡。

社會任職

曾任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國家教委課委會委員,國家衛星專家組成員。
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1996年趙鴻鈞(右三)在為大學生講課

人物影響

發明了“太谷地膜”(又被稱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成為改變中國農業的開端,塑膠地膜和大棚被評價為“真正使中國農產品產量出現革命性增長的主要功臣”。他關於塑膠大棚的著作,成為我國最早、最權威的大棚農業專著,(《塑膠大棚園藝》與《農業生產工廠化》被美國、日本、荷蘭等國高校列為教學參考書;《前進中的中國大棚覆蓋園藝》是我國最早編寫有關覆蓋栽培蔬菜的資料,其油印本均被倫敦大學東京大學等館收藏:幾十篇論文也不同程度地被各個國家引用),奠定了薄膜覆蓋園藝的理論基礎。由他設計的晉陽型大棚還遠渡重洋,幫助了非洲、南美洲的“兄弟”。開創了嶄新的薄膜農業時代,我國作物栽培已經擴展至任意時節,栽培的區域可大面積向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推移,許多瓜果蔬菜在高寒地區落地生根,解決了“吃菜問題”,“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一百億,培訓技術隊伍超過五百萬“。受到毛澤東主席、各國農業專家的稱讚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崇,在國外享有勝譽,和袁隆平一樣是我國農業界的大功臣。
趙鴻鈞(原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
趙鴻鈞部分著作

人物評價

中國農業界泰斗,時任中國農科院院長、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的金善寶先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南有袁隆平,北有趙鴻鈞,一個解決了吃糧問題,一個解決了吃菜問題
毛主席非常高興說:“孝義人很能幹,趙鴻鈞的薄膜農業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孝義縣老縣長郭鎮俊說:“趙鴻鈞的發明比"神農氏"更具現實意義。”
山西農大黨委書記賈毓芝說:“趙鴻鈞發明的地膜——大棚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一次革命。”
人民作家馬烽說:“趙鴻鈞發明的塑膠大棚是上帝獻給大地的哈達,神聖無比。”
舊任中國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用“壯國威”稱讚趙鴻鈞的表現。他說:“我們國家就需要這種既懂業務又懂外語的專家”。(趙鴻鈞熟讀英文、俄文、日文和西班牙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近二十多年來,山西的薄膜覆蓋和湖南的雜交水稻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兩大知識經濟。”
時任中國農科院研究院院長楊宗源到山西農業大學作報告時說,“我們農科院都知道他,文革中大家都在打派戰,他一個人到農村搞大棚,這種對科學的執著精神少有。”
日本、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的農業專家,都建議他申報世界和平獎,他們覺得這位中國教授完全符合獲獎要求。“著作頗豐,奠定了薄膜農業的理論基礎,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一百億,培訓技術隊伍超過五百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