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金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濟南
- 逝世日期:1914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反清革命,反袁革命,
反清革命
趙金漳,字荊泉,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一個著名的書香門第家庭。其父趙連晉,字進卿,才學兼備,頗負聲望,平生設帳收徒,桃李滿門。趙金漳自幼受家風薰陶,生性豁達豪邁,從不墨守成規,年方7歲時,就能即興賦詩,被鄉間視為“圭璋之器”。趙金漳的青少年時代,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強迫滿清政府簽訂賣國條約,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機,趙金漳憂國憂民,更發奮讀書。不滿20歲考中秀才。傾其積蓄在家鄉創辦高等國小,自認校董、教員,不遺餘力的宣傳革命,開長清私人創辦新式教育之先河。趙金漳感於清末國是日非,專制政府腐敗無能,百姓生活艱難,且受新思想影響,遂拋棄科舉,考入山東師範學校。在師範學校,中國同盟會會員劉冠三、王訥、徐鏡心、酈文翰、左汝林、周樹標等人在學校建立中國同盟會組織,積極開展革命工作,培養革命人才,擴大革命組織。1906年趙金漳接受了中國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民主綱領,並積極支持中國同盟會的革命活動,經中國同盟會會員酈文翰介紹,趙金漳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長清第一位中國同盟會會員,也是山東早期的中國同盟會會員之一。加入中國同盟會之後,趙金漳的革命情緒更加高漲,遂積極聯絡同志,秘密組織革命機關,開展革命活動。1906年趙金漳在山東師範學校畢業,然後因學習優良,成績突出,被校方選赴日本參觀教育,考察其強國之術。年底,趙金漳回國後任山東萊州中學國文教員。1907年趙金漳膺選萊州府官立中學堂主任國文教習達五年之久。趙金漳攜眷就教,以校為家。在學校,趙金漳利用授課之餘,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秘密進行革命工作,蓄志建立中國同盟會組織,宣傳“只有推翻帝制,才能富國強兵”的道理。並暗地把《晨鐘》、《日報》、《復報》、《革命軍》等中國同盟會的革命書刊介紹給學生閱讀,全校學生思想丕變,要求入會者日增。使萊州府官立中學堂成為中國同盟會在萊州府治開展革命活動、進行革命宣傳、擴充革命組織的基地。趙金漳在萊州中學五年,在這裡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擴大了中國同盟會組織,為日後的革命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東南各省相繼獨立,山東各地中國同盟會組織也積極回響,為配合中國同盟會在各地的鬥爭。在當年冬,以趙金漳為首的萊州中國同盟會會員也積極準備反清起義,秘密召集各處同志,擬在本校大舉,以光複本縣。但不幸被官府偵悉,派大兵圍困了萊州城,全城戒嚴,盤查、搜捕“亂黨”,大肆屠殺革命黨人。趙金漳的好友、學生等四名中國同盟會骨幹,先後被捕遇難。趙金漳本人則蜷伏衣箱內,外加封鎖,由友人畀至野外,躲過清軍盤查,幸得脫險。萊州脫險之後,趙金漳潛回濟南,策劃再舉。
反袁革命
1912年4月山東省成立臨時省議會,趙金漳當選為山東省臨時省議會議員。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趙金漳也轉為中國國民黨黨員。趙金漳當選議員之後,以此為契機,不負眾望,努力為民權事業奔走呼號,力使民主共和得以真正貫徹。成為臨時議會中有名的健將,以至於一提起趙金漳議員即“震人耳鼓,多嘖嘖稱讚”。趙金漳所作所為,卻為北洋軍閥所忌,因而北洋軍閥遂羅織罪名,對趙金漳加以陷害,趙金漳終被解職。此時,趙金漳的胞弟趙輝宸在陸軍學校畢業。趙金漳痛斥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勉勵弟弟從軍,以助推翻袁世凱的反動統治。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湖口起兵,趙輝宸參加北伐軍任先鋒營營長,徐州一役戰敗。趙金漳欲帶領第五師退伍兵數百人,送往江西討伐袁軍第八師,以圖再舉。不料,被北洋政府探悉,1914年1月22日夜,趙金漳在長清縣城不幸被捕,押解到省城督軍署嚴刑拷問,被打得血肉模糊。但趙金漳拒不供認同志,北洋軍閥無奈。1914年2月25日趙金漳與其他被捕的方覺、王鴻策、王至盛四人被押往濟南東關山水溝刑場,趙金漳神色自若,視死如歸,壯烈犧牲。趙金漳犧牲後,遺體安葬在濟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