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翔講語文

趙謙翔講語文

《趙謙翔講語文》內容簡介:在我國古代,對教師職責最權威的論斷,無疑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韓愈的那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那個時候,道傳得深刻,業授得紮實,惑解得透徹,因而在施教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便成了“名師”。到了近代,我國傳統教育的精髓與從歐美、日本等國家引進的新的教育學說相互溝通、交融,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學的認識,對於“名師”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內容和標準。

基本介紹

  • 書名:趙謙翔講語文
  •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 頁數:217頁
  • 開本:16
  • 品牌:語文出版社
  • 作者:趙謙翔 於漪
  •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410022, 780241002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趙謙翔講語文》:《名師講語文》叢書:
·語文出版社語文名師出版工程重點項目。
·於漪先生領銜主編,顧黃初先生欣然作序。
·新課改以來第一套新生代語文名師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的自我總結大系。
·活躍在課改第一線的語文教學界領軍人物以“講”的形式,展示其深邃的語文教育思想、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

作者簡介

趙謙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語文特級教師。現任教於清華大學附中。東北師大、首都師大兼職教授。曾獲“全國十傑中國小中青年教師”稱號、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孺子牛金球獎和“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9年獲吉林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2007年獲北京海淀區“十五”優秀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趙謙翔與綠色語文》《綠色作文實例實說》等。

圖書目錄

我的語文人生
我的四幅自畫像
妙口生花
詩意地棲居在“綠色語文”中
我的2004閱讀
《中國教育報》“十大讀書人物”入選感言

我的語文理念
面對新課標的自我反省
把語文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綠色詩歌鑑賞概說
詩教的魅力
綠色文言教學概說
綠色閱讀教學概說
綠色作文教學概說
綠色作文八講
題海熱的冷處理
跳動的生命火焰——讀《趙謙翔與綠色語文》有感
中國語文教壇上的綠色詩人——評趙謙翔先生的“詩教”思想和經驗

我的語文實踐
綠色詩歌鑑賞教學實錄
《如夢令·李清照》鑑賞
《陌上桑·漢樂府》鑑賞
高三詩歌鑑賞複習單元
《早發白帝城》教學賞析
綠色文言教學實錄
《屈原列傳》背誦段落改寫
《歸去來兮辭》鑑賞
《論語十則》教學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鑑賞
文言瀏覽課文《神話四則》教學
綠色閱讀教學實錄
《古典的中國·前言》閱讀
《青春讀書課》讀書心得講評示例
《青春不等於文學》閱讀
《給人生加個意義》閱讀
感悟蘇東坡·課題驗收匯報課紀實
綠色作文教學實錄
2006屆首次作文《我的語文觀》
《自創簡訊賀豬年》寫作指導
關注自然,發現春天
2003屆感悟黑色高三
高三話題作文:“感動”

我的教學語錄
我的教學語錄

文摘

2.舊體詩歌寫作的教學價值分論之一:寫舊體詩與讀舊體詩的心理互動活動,對提升古典文學鑑賞的整體水平具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文學鑑賞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就詩歌而言,更難處是在古典部分。教學中往往從大的背景、境界、寫法方面著力為多,可效果並不見佳。原因在於文字上的咀嚼玩味,功夫不到,總有深人不下去、精細不起來的感覺。可叫學生寫一寫,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請看謙翔先生的教學實例。學生張婉奇作《風燭吟》:“嗖嗖西風陋室穿,幽幽燭火映窗寒。輕煙裊裊光欲滅,中心搖搖人不眠。縱有燭台固身緊,怎奈旁騖凝神難。螢火微小尚持久,風燭雖大不保全。人生在世亦如此,心猿意馬事成難。學子觀此當有悟,功在寧靜方寸間。”他這樣記錄了自己的創作心得:
對比這首詩的初稿和定稿,最大的變化是標題由初稿中的“燭光吟”改成了“風燭吟”。雖只一字之差,造境卻截然不同。相比之下,“風燭”較之“燭光”更為形象而深刻。“風燭”二字,自然讓人聯想到風吹之下搖擺不定的燭光,而風燭的晃動,則又象徵著人心的恍惚難安,透出了燭光與人心的那份神似。而“燭光”二字則並無此意。其次,初稿中第四句“中心搖搖影顫顫”本是清一色的描寫燭光,但將“影顫顫”三字改為“人不眠”之後,則既描寫燭光,更象徵人心,將燭光之動與人心之亂融為一體,造境更勝一籌。再者,初稿原是“雖有燭台緊相連,心馳旁騖神難還。”改為“縱有燭台固身緊,怎奈旁騖凝神難”之後,雖然意思相差無幾,但“固身緊”與“凝神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緊”和“難”,更突出了風燭之搖動、人心之不定。表情達意甚妙!這幾處文字的改動,既有利於形象地寫景,又有利於生動地傳情。情景並茂,為原作增添了不少詩意。
如此精細地咀嚼文字,就一步步向詩歌語言的微妙處掘進了。帶著這樣的心得再去學習和鑑賞古代詩歌傑作,自然會處處體悟詩人的良苦用心,看出鍊字鍊句、結構立意的奇妙與謹嚴。再如,陳旭同學寫了《情人節有感》,詩云:“年年此日花價長,歲歲今朝燕飛雙。適逢青春正年少,何人不思鳳求凰。莫嘆歪瓜無人賞,不羨青果戀愛忙。呼來白雲作情侶,伴我闖蕩競技場。”又作《推敲詩句心得》,文中寫道:
通過這次對舊體詩習作的修改,我又一次體會到朱光潛先生所說的“更動了文字,實際上就是更動了思想感情。”此詩第三聯更動最大。原詩意為“可愛又可憐的我沒有人欣賞,但沒有人欣賞又能怎樣呢?”“又何妨”本是從蘇軾的“何妨吟嘯且徐行’化用而來。初讀蘇軾這首詞,對“何妨”一句喜歡得不得了,時時低吟玩味東坡晚年看破世事的灑脫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

序言

在我國古代,對教師職責最權威的論斷,無疑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韓愈的那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那個時候,道傳得深刻,業授得紮實,惑解得透徹,因而在施教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便成了“名師”。到了近代,我國傳統教育的精髓與從歐美、日本等國家引進的新的教育學說相互溝通、交融,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學的認識,對於“名師”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內容和標準。
我國歷來重視師道的傳承關係。所謂“名師出高徒”,短短五個字,道盡了師徒關係的全部奧秘:要被承認是“名師”,必須要有實績,必須要能用科學的、有效的方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徒”來;“名師”與“高徒”之間,前傳後承,關鍵在一個“出”字,怎樣才能“出”,怎樣便不能“出”,現代教學法的精髓就在於努力探求這“出”的規律和“出”的藝術。
說到“傳承”,還有個方式和渠道的問題。先秦時代,萬世師表的孔子,留下了一部《論語》。世上有“課堂實錄”,在中國,最早恐怕就是這部《論語》了。到20世紀,這種教學實錄也還流行並有所發展。如梁啓超20年代在東南大學作長篇講演,其講義經聽講人記錄後成為了他唯一的一篇論述中學以上語文教學問題的重要論文:《論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後來,夏丐尊、葉聖陶曾經應邀到上海廣播電台就閱讀和寫作問題作了幾次廣播講座,講稿後經整理便成了他們合著的《閱讀與寫作》。這是現代傳媒第一次成了傳播語文教學經驗的渠道,這也是現代版的“名師講語文”之一例,那已經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了。
改革開放以後,最早通過課堂教學實錄傳播“名師講語文”的,當推華東師大教育學教授瞿葆奎領銜主編,1980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優秀語文教師上課實錄》。出版之後,立即風行全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種以“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等“名師”名義編輯出版的“教學實錄”“教育文庫”“名家叢書”等紛紛出版,與各種講習活動和競賽活動相配合,掀起了一股向“名師”學習的熱潮。其中以江蘇教育出版社於1996年7月出版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叢書為代表,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名師”讀物的基本格局。因為標明是“教學思想錄”,所以每位特級教師的介紹都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特級教師”本人“夫子自道”,詳盡地講述自己對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的認識,以及自己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的基本經驗(即編者認為的“教學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