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莊魔術
- 分類:魔術
- 地區:趙莊
簡介,悠久的發展史,封建社會,建國之後,改革開放,磨礪精品,經濟優勢,前程似錦,百度地圖,
簡介
改革開放似春雨 萬餘藝人獻絕技
趕海弄潮天涯路 弘揚文化促經濟
這四句話是對趙莊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的真實寫照。
那點石成金、變幻莫測的魔術;翩翩起舞、感人肺腑的歌舞;驚心動魄、神乎其神的氣功,使進入趙莊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總之,趙莊魔術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已成為富民強鄉、振興經濟的特色支柱性產業。
悠久的發展史
封建社會
這裡的魔術究竟起源於何時?因封建社會,人們對江湖賣藝人視為“下九流”,不入老墳,缺乏史料記載。據遺留文物考查和有關專家論證,趙莊魔術起源於唐宋,繁衍於明清,而盛於當今。傳說在很早以前,這裡就以“汝水作帶(指北汝河),虎狼為壁(西虎狼爬嶺),山清水秀,老幼競藝”而聞名,傳說楚國大將養由吉曾住過周營村北石河邊,故石河又稱養水河。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元朝輔國上將軍塔里赤曾因愛其山水而駐足是方,現存有官衙村“樂天(白居易)故居”遺址(官衙村古名樂天寨),塔里赤墓碑(現存,屬省級文物保護),這些對後來趙莊文化藝術的發展與繁榮,都起著啟迪和影響的作用。明萬曆年間,周營村就有變戲法的,到了清康、乾盛世,該村又出現了木偶戲(即懸絲傀儡),清順治年間發展了民間氣功表演。諸此均因兵匪災患,迫使人們流離他鄉賣藝謀生,養身立命,或街頭巷尾,或車站碼頭,表演一些殘不忍睹的苦刑術,如“口吞活蛇”、“斷肢再接”、“刀殺活人”、“口吞寶劍”等,稍有不慎,就有傷身致殘之險,曾有詩曰:
天災人患逼苛捐 帶兒攜女下江南
撂地割頭求施捨 但求死裡逃生還
建國之後
建國後,趙莊藝術逐漸復甦,魔術由原來的雕蟲小技,開始運用科學的原理日益升華,漸有繁榮之勢。但是,民間藝術總是伴隨著國興藝昌、國難藝衰的步伐而曲折發展。1966年,十年浩劫降臨,百花凋零,藝人與牛鬼蛇神並論,受批挨斗,魔術道具隨之毀於一炬。可是,他們在牛棚里、住舍間還偷偷地變幾手,自娛自樂,來填補精神上的寂寞空虛。
改革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藝人如魚得水,他們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重操魔棒,趕海弄潮,為民間魔術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空間。
趙莊鄉黨委、政府對此十分重視,他們多次分析、研究,該鄉是一個偏遠的農業鄉,單靠每人幾分土地是難以脫貧致富的,仍然要過著過去“賊來不怕客來慌”的生活。因此,把魔術作為特色文化和傳統優勢給予大力扶持,堅持“挖掘整理,去劣存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博採眾長”二十字方針,克服閉關自守、藝不外傳的守舊思想,1979年鄉政府組建了木偶劇團和七個魔術團,他們以師帶徒,徒又為師,互相借鑑,揚長避短,到1985年已發展到350個魔術團,上演各種魔術節目365個,初步形成了規模,成為寶豐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磨礪精品
趙莊魔術繁榮之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節目單一雷同、千人一面。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改革大潮的衝擊,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出現了緊迫感和危機感。再優秀的節目,不隨著廣大觀眾情感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興趣中心的轉移,審美觀念的不斷更新,是不可能永遠輝煌的,加上特定的歷史印痕,魔術的刻板呆滯、因循守舊和演員素質不高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內外交困,急需革舊和創新。只有不斷革新才有生命力。針對此,鄉黨委、政府採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加強引導,提高廣大藝人的創新意識、精品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廣采博納姊妹藝術的精華,如歌舞、雜技、小品與魔術融為一體,魔術為主,歌舞為翼,在變中舞,舞中變,多元化演出,適應了廣大觀眾的不同需求。二是實施人才工程,一方面從全國各地藝術學校和社會上把藝術人才引進來;一方面魔術專業戶投資百萬元成立了自己的星光藝術學校及趙莊鄉藝術人才培育中心等,培養了數百名青少年演員,1999年又邀請中雜協全國著名青年魔術師徐秋、楊傑,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周學群到趙莊辦培訓班,大大提高了演員思想素質和演藝水平,還創新、引進了一大批新魔術,如《魔棒多變》、《牌樓》、《氣球變花》、《畫中人》、《變臉》等,2000年全鄉又組建一百多個雷射魔術篷,在全國占領了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並長演不衰。由於魔術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來全國不少著名的魔術師,如肖飛雲、余劍、何洪彩等來光臨指導,中央、省、市各大媒體30多家進行了報導,93年日本電視網到趙莊舉辦了“中日魔術擂台賽”,同時拍攝了《中國魔術之鄉》,1994年俄羅斯來拍了《中國民間氣功》,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項目,遠揚海內外。還數十次為旅華遊客專場演出,受到高度評價,新加坡、韓國和我國台灣省相繼來函邀請。1998年和2001年趙莊魔術、氣功團分別赴緬甸、越南演出二個月。1998年5月29日,中國雜協蘭天、王峰、李牲副主席,副秘書長李木善、廣東省雜協主席(現中雜協副主席)戴武奇、吳橋國際雜技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周良田等在河南省雜協秘書長唐永青的陪同下,到趙莊舉辦民間魔術研討會。2003年10月,台灣“三立”電視台《中國那么大》欄目來趙莊採風拍攝專題片。這些對趙莊魔術產業的發展和提高都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經濟優勢
俗話說“一業興,百業旺”,特色藝術帶動了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
魔術成了趙莊人的搖錢樹,成了由窮致富的金橋。一位專家到這裡考察後感動地說:“魔術使這裡變走了貧窮,變來了富裕,變成了樓房、手機、小轎車”。藝人們在南方沿海演出,把那裡的致富信息帶回來,用他們玩魔術掙的錢興辦民營企業,如周營村農民魔術師劉順投資350萬元創辦的中國豫豐魔幻道具研製中心,已註冊了“劉順”商標,並在全國各地發展連鎖店16家;大黃村馬豹子投資60萬元,興建了建材服務公司;周營村朱現,投資百萬元在村內建了麵粉、掛麵廠,由於質量好、信譽高,方圓數十里都用他的麵粉,供不應求;大黃村解振獻投資50萬元,成立了藝術團道具、大篷服務公司,年收入2萬多元,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順寶趙公路大黃到岔河村有數十家投資搞起了為藝術團服務的項目,成立全國唯一的民間魔術服務市場,還有百餘戶農民辦起了養雞、鴨、豬、牛場,千餘戶棄農經商,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近十多年來,趙莊的集貿市場由原來木中營、趙莊兩個,發展為周營、范莊、袁莊3個魔術大村相繼建成了集貿市場。
(二)生活的提高,購買力加大,木中營、大韓、官衙三個村形成了糧油和辣椒市場,商品遠銷7個省、市。
(三)趙莊信用社、趙莊郵政支局、趙莊營業所三家,2004年存款達1.52億元,2002年春節前一個月每天向趙莊匯款10多萬元,最高一天匯款達28萬元。
(四)該鄉在全縣第一個實現村村通公路,第一個實現村村通電話,全鄉現裝電話5000多部。僅周營村350戶,已裝電話316部,手機800多部,112個藝術團,年收入2000萬元,人均1.2萬元,在城內買樓28戶,村容村貌明顯改變,農民安居樂業。
(五)藝人們富了不忘回報家鄉,1990年以來累計為捐資辦校建橋修路百餘戶,現金達100多萬元。2003年大黃村有50個文化專業戶捐資7萬多元,修村內水泥路5華里。
1996年7月,周營村人、原重慶市代表張共和回來探家,對家鄉的變化,由感而發揮筆寫了一首詩:
從小投筆從戎去 老大解甲歸故里
鄉音未改鬢已秋 村人見面不相識
樓台庭院展新姿 斷牆茅舍無蹤跡
我問張宅何處是 童姑笑指村頭西
前程似錦
2001年8月2日,縣委書記王小平、副縣長鄭茂傑專程到趙莊,對魔術的現狀及今後的發展調研並作了重要指示。鄉黨委、政府根據王書記“變文化優勢為經濟優勢”的指示,經反覆認真研究,從著眼長遠,立足現實,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弘揚民族先進文化,制定了《趙莊鄉魔術五年發展規劃》。以申報國家級“魔術之鄉”為契機,加強魔術團體的管理,提高引導服務意識,在藝人中開展“德藝雙馨”和“我為趙莊樹形象”、“我為家鄉添光彩”活動,提高演員素質,多出精品,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常演常新,立於不敗之地。引進資金和充分利用魔術戶的閒散資金,興辦民營企業和文化設施,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該鄉魔術形成產業化,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步建成容娛樂、觀摩、旅遊、商貿為一體的“魔術遊覽勝地”,不斷培養青少年藝術人才,使趙莊的魔術、氣功面向世界、走出中國。展望未來,這朵獨特的藝術之花將更加燦爛多姿。
百度地圖
地址: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