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穆(清代篆刻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穆(1845—1894),字仲穆、牧父,號印侯、老鐵、琴鶴生。毗陵(今江蘇常州)人。生於鹹豐,歿於光緒。同(治)光(緒)間印人,不歸於皖,即入於浙,獨仲穆能別樹一幟,不為時會所囿,而刀法險勁,尤非吳、趙之輩所堪幾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穆
  • 別名:牧父,老鐵,琴鶴生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常州
  • 出生日期:1845
  • 逝世日期:1894
  • 職業:清代篆刻家
  • 主要成就:趙仲穆印譜
  • 代表作品:趙仲穆印譜
人物介紹,生於常州,趙仲穆印譜,印作八方,

人物介紹

趙穆(1845一1894年),原名坦,字仲 穆、穆父,又名穆盦,號牧園,別署琴鶴 生,南蘭居士(據其印章邊款)等,江蘇 常州人。其人《昆陵畫征錄》、《廣印人傳》 有載。《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說他“性高 曠,早年旅客揚州,愛業於吳讓之門下垂 十載。後乃追蹤秦漢,別樹一幟,一時從 學者甚眾,若畫家王小某、釋蓮溪,尤有 坑邃之合。嗣去吳會,游武林,蒐集金石 碑版,繼客游陽羨張諸,山中多竹,則刊 竹為簡,刻簡為銘,並制紫泥茶壺。工篆 刻、刀法圓健,遠近爭相羅購……” 趙穆之印筆者見凡三,一為上海某 社所出,惜失記其書名.一為上海書畫出 版社所出《中國璽印篆刻全集》4《篆刻》 下.一為杭州林乾良先生髮表於《書法 報》2003年第巧期的《趙穆以拙樸仿漢 磚》一文,文中刊出一朱文半通印:“壽 岩”(圖1)。 其中《全集》所載朱文“乾坤一葉身” 及林先生所藏“壽岩”二印與筆者所見朱 文三印風格近似,疑為一時所作,即趙穆 “游武林”時,此時作者鐘情於漢磚,逐步 形成了古拙空靈、渾樸質實的個人面目。 癸未春月,筆者參觀浙江平湖博物 館,見到趙穆印章四枚,為三朱一白,機 抒自出,風格一脈相承,在印史上得未曾
趙穆篆刻趙穆篆刻

生於常州

趙穆(1845—1894),字仲穆、牧父,號印侯、老鐵、琴鶴生。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年少時適逢太平天國在江南一帶連年征戰,名門世族紛紛避走他鄉。趙穆喜好金石文字,卻投師無門,全憑自習領悟。亂後與名士劉懌、徐葆光相過從,學殖益進。後移居楊柳埠(今湟里鎮),附近張渚山多翠竹,趙穆削竹為簡,雕刻銘文,喜愛文玩之士爭相購置。皖派篆刻巨擘吳熙載於江南久負盛名,也令年輕的趙穆仰慕不已,他專程渡江投其門下,在揚州一住便是十年。吳熙載惜其才華,精心栽培,趙穆深得乃師神遊太虛的用刀之秘,且變而化之。吳熙載好友兼畫家王小梅、釋蓮溪皆與趙穆相善。後去姑蘇、杭州,蒐集金石碑版。趙穆性格狷傲,凡其看不過眼者,就算攜金帶銀來求印也絕不奏刀,以致家中簞瓢屢空,有時不得不典質自己的印章來易米度日。趙穆的作品不僅得到吳大澂、任道鎔、費念慈等朝臣、藏家的垂青,像徐三庚、趙之謙、胡钁等名家對其也無不折服。
趙穆刻印雖得吳熙載親炙,但他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不甘心步人後塵,為師法所囿。他的篆刻在入印文字、內容取材和刀法方面,別開蹊徑。趙穆所處的鹹豐至光緒時期,也是趙之謙、吳昌碩等多方借鑑新出土古文字資料,在印壇不斷開闢新腔的繁盛階段。趙、吳的觸角涉及之深廣,使印人覺得既新奇又似乎探索已達極限。而獨具慧眼的趙穆受時風薰染,在深研秦漢璽印之餘,將目光投向了漢代十六字磚銘、銅洗、泉范等這些尚未引起人們注意,或者原先不入古文字學者、印人們法眼的兩漢銅器文字及宋元楷書私印、押印,極大豐富了篆刻創作形式。趙穆用刀沉著痛快機敏,對線條敢於逼殺,若刻朱文印,即使殘斷也在所不計。相反,這斷續的線條每得筆斷意連之效,平添出虛幻溟濛之趣,這與吳昌碩施力於“做”線條,似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妙,耐人玩味。趙穆雅俗共賞的隸、楷書印,印文結構虛靈松秀,用刀高妙,了無斧鑿痕跡,線條藏鋒斂鍔,含蓄凝練,似歷經歲月的消磨,由此產生一種虛脫、溟朦之美感。此外趙穆所仿效的漢印一路,深得爛銅印的金石之氣。線條古拙敦厚,空靈蒼渾,又充滿筆墨意趣,較之吳熙載似更多了些厚重和渾穆。
趙穆一生勤於創作,在入印題材上也別出心裁。像《紅樓夢》、《西廂記》這些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和戲劇傑作中的人物和曲詞,以及貫穿歷朝歷代,風采各異的高士、百將、百美等人的姓名,無不入印,將篆刻與通俗文學、隱逸文化相結合,也是順應和契合了當時市井的風尚民俗。

趙仲穆印譜

《趙仲穆印譜》,高28.5厘米,寬12.5厘米,宣紙鈐拓本,黑格,書口印有“趙仲穆印譜,廁簡樓藏石”。可知印譜由廁簡樓主鄧散木輯刊,譜中所收錄趙氏刻印原石全為鄧散木所藏。瓷青紙封面,上有以隸書“趙仲穆印譜”籤條,線裝二冊全。首冊扉頁由糞翁(鄧散木)刻印“趙仲穆印譜,辛巳(1941年)秋未盡二日,糞翁”,後有糞翁以刻印章邊款形式刻小序一篇。每頁鈐一印,後一頁拓有邊款。全譜二冊共收錄趙氏刻印四十方。
鄧糞翁序言全文如下:
毗陵趙穆,字穆父,號仲穆,別署甚多,曰牧父,曰老鐵,曰穆盦,曰印矦,曰鐵道人,曰龍池散人,曰蘭陵居士,曰守辱道人,曰琴鶴生,曰白雲溪漁人。生於鹹豐,歿於光緒。同(治)光(緒)間印人,不歸於皖,即入於浙,獨仲穆能別樹一幟,不為時會所囿,而刀法險勁,尤非吳、趙之輩所堪幾及。此譜所收盡光緒中葉為泉唐姚氏所作,間取磚甓文字鏡銘碑額入印,陰陽剛柔各盡其詣,蓋中年得意之作也。辛巳(1941年)八月糞翁記於廁簡樓
讀序言可知印人趙氏別署甚多,想必是從其刻印邊款中得知,這可為藝苑存一故實。至於稱其“生於鹹豐,歿於光緒”,而據今人韓天衡編著《中國印學年表》記載:“趙穆,清道光廿五年(1845年,乙巳)生,光緒廿年(1894年,甲午)卒。”又序中稱其“不為時會所囿,而刀法險勁,尤非吳、趙之輩所堪幾及”。而筆者從趙氏的同鄉後學謝玉岑(1898年-1935年),名覲虞,常州人。工詩文、書法,能畫,尤精詞學。謝稚柳兄)的詩中寫道:“吾常健腕數老鐵,苦鐵而今更擅場。星宿源頭一川水,手扶虬鳳共翱翔。(並註:吾常趙老鐵穆甫出儀征吳讓之熙載門下,治印能融合秦漢六朝,凡符璽、陶器、磚鏡瓦當之法,當世惟吳缶老足與抗衡。)”由此可知趙氏治印系出清代篆刻大家吳讓之門下,加上能“間取磚瓦文字鏡銘碑額入印”自是不同凡響。有關提到譜中所收錄趙氏刻印全“為泉唐姚氏所作”,從趙氏刻印的印語、邊款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姚氏,名近塏,字少英,號爽齋,室名端善堂,浙江杭州人。生年晚於趙仲穆約十年,是位金石書畫喜好者,富有收藏。

印作八方

連同邊款,以領略趙仲穆篆刻藝術之風采(圖二)。
1、“西湖漫士”(白文方印),邊款作“光緒丙戌(1886年)秋九月,穆盦制”;2、“我師父考”(朱文方印),邊款作“我師父考。仲穆仿鼎文”;3、“端善堂藏印”(白文長方印),邊款作“龍池散仙老鐵仿古雙螭”;4、“於此間得少佳趣”(朱文方印),邊款作“於此間得少佳趣。趙仲牧仿開通碑”;5、“不妨尊酒寄平生”(朱文長方印),邊款作“不妨尊酒寄平生。穆父作”;6、“大小二篆生八分”(朱文方印),邊款作“大小二篆生八分。鐵道人印矦作”;7、“少英石翰”(白文方印),邊款作“龍池山民”8、“爽齋言事”(朱文圓印),邊款作“白雲溪漁人仿雙魚洗壬辰(1892年)夏揮汗”。
欣賞趙氏篆刻作品,可知他治印能融合秦漢六朝,凡符璽、陶器、磚鏡瓦當之法,並能自出機杼。又如圖二中的第六方印“大小二篆生八分”朱文方印,其用刀爽利,刀法圓轉,確實能得其師吳讓之妙詣;第四方的“於此間得少佳趣”朱文方印,邊款作“於此間得少佳趣趙仲牧仿開通碑”,此印作者自稱“仿開通碑”,但觀其風貌特色,實是借鑑了東漢《開通褒斜道刻石》(簡稱《大開通》)的用筆,以圓筆為主,參以篆意,取勢外緊內松、氣勢飽滿、結體奇崛的體勢而成。加上他所刻的邊款,凡楷、行、草、篆隸,均是一氣呵成,顯得神完氣足,確實不同凡響。可惜趙氏未享大年,年五十歲而歿,天若假以年的話,他的藝術定然能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而是譜中的作品全為他年四十歲以後所作,應該可稱是他晚年的精作。
趙氏生前曾輯自刻印成《雙清閣印存)二冊、《趙仲穆印存》一冊。另有《百將百美合刻印譜》為最知名。此譜在趙氏謝世前已有三冊本行世,其子趙小鐵於1925年擴為《百將百美合璧印譜》八冊本。
趙穆(清代篆刻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