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圖書名稱
趙瑞廣博士文存
作者:趙瑞廣
書號:ISBN 978-7-5672-0626-7
定價:60元
內容簡介
書稿由趙瑞廣的博士論文《慶曆之際的文化轉型——宋學的歷史生成》、碩士論文《明清之際士人心態研究》和一部分已發表論文組成。
作者簡介
趙瑞廣(1970-2012),男,河南省商丘市人.博士。生前就職於無錫市濱湖區立人高級中學。1989年河南商丘師範專科學校英語大專畢業,1994年河南教育學院英語教育本科畢業,2006.年獲徐州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學位。
2003年9月考入徐州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師從楊緒敏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史。2007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籍研究所,師從著名教授束景南博導,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2010年6月完成博士論文《慶曆之際的文化轉型:宋學的歷史生成》。在《讀書》雜誌(2009年第7期)發表《“史華慈問題”——中國思想史上的那塊天花板》一文,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目錄
序一/束景南
序二/楊緒敏
博士篇
慶曆之際的文化轉型:宋學的歷史生成
專家評點
內容提要
緒論
第一章 慶曆之際文化轉型的內因外緣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變遷背景下的宋型文化
第二節 中晚唐五代的思想文化變遷
第三節 宋初重文的社會環境
第四節 仁宗時期:“斯文”的時代
第五節 慶曆之際的士風
第六節 慶曆之際疑經思潮的興起
第七節 慶曆之際教育的變革
第八節 慶曆之際文化轉型的時段劃分
第二章 慶曆之際經學的轉型
第一節 范仲淹的《易義》與歐陽修的《易童子問》
第二節 胡瑗的《周易口義》和《洪範口義》
第三節 歐陽修的《詩本義》與蘇轍的《詩集傳》
第四節 孫復、歐陽修的《春秋》學
第五節 劉敞的《七經小傳》及《春秋》學:全面疑經
第六節 李覯、司馬光的經學
第七節 蘇洵、蘇軾、蘇轍的經學思想
第三章 慶曆之際理學的形成
第一節 理學的先驅
第二節 “學統四起”的慶曆之際
第三節 曾鞏、司馬光、王安石的理學思想
第四節 “理學五子”:理學的發展
第五節 《四書》學的興起
第四章 慶曆之際文學的轉型
第一節 慶曆之際文學思想的轉型
第二節 慶曆之際的詩風轉變
第三節 慶曆之際的古文運動
結語
附錄
一、宋仁宗時期大事編年
二、徵引文獻目錄
三、參考文獻目錄
致謝
碩士篇
明清之際士人心態研究
專家評點
內容提要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本文的創新之處及篇章 結構
第一章 明清之際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晚明社會的變化
第二節 明清之際的政權變更
第二章 晚明士人心態
第一節 果敢勇毅的擔當心態
第二節 身殉名節 的求仁心態
第三節 注重自我的白適心態
第四節 阿附權勢的諂佞心態
第三章 清初士人心態
第一節 忠義之士及遺民
第二節 “貳臣”
第三節 應舉者
第四節 其他士人
第四章 “漂浮”的士人
第一節 士人與皇權
第二節 士人與民眾
第五章 同時期的西方人士心態
第一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人士心態
第二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西方人士心態
第六章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論文篇
論晚清學界宗師俞樾的學術成就及影響
“史華慈問題”——中國思想史上的那塊天花板
為什麼要重視“史華慈問題”
感言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