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長經歷,主要著作,
成長經歷
1903年中解元,不久留學日本,受到民主思想的深刻影響。
1908年歸國後,供職開封。時山東志士劉冠三遭清政府追捕,逃至開封,趙代為治裝,送他轉赴陝晉。辛亥年,趙主筆《齊魯公報》,藉此宣傳革命,倡導共和,故遭通輯,報館被封,在日本友人幫助下脫險。辛亥革命後,歷任山東省教育會長、師範學堂監督、山東省都督府內政科長、武定府知府、商河縣和宿松縣知事等職。袁世凱稱帝,他借議論時尚予以抨擊,認為諸種時弊,皆社會惡政治使然。
1916年被補選為眾議院議員。張勛復辟後去職,閒居北京,不久返歸故里。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趙赴南昌回響,後轉赴武昌,積極參與南北合作事宜。
1929年,為殮亡妻返鄉,他飽覽社會百態,已心灰意冷,擬息影山寺。時值山東省政府駐泰,趙被邀代秘書長職務。
翌年,為避匪禍兵燹,赴濟南任賑務會常委,主辦泰安賑務。其時,晉軍炮火毀壞了泰山和泰城的文物古蹟。趙為此致函閆錫山,嚴厲譴責晉軍行徑,要求閆:“慨發巨款,倡導國民,興修孔子林廟,保存泰山古蹟,表示以前內戰之錯誤,光大歷史民族之精神。”他還奔走呼籲,倡議組織泰山文物保管委員會,並上書山東省政府,要求撥款修復文物古蹟。趙同泰安縣長率員多次登山,逐段勘估,制定修繕計畫。相繼修復了天貺殿、岱廟圍牆、包公祠、五賢祠及中天門至南天門盤路,並將天貺殿內壁畫護以鐵欄。 趙還時常登臨泰山實地考察,悉心考諸文獻,攄述所見,著有《石經峪考》、《泰山災石記》(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聯語錄》等書籍和文稿,並刊行《石塘老人文集校勘本》。《新刻泰山小史》把原書、新注、照片、文獻匯為一帙,使當時泰山的一些珍貴資料得以保存。《新儒聯語錄》的部分內容具有自傳性質,其中披露了他的生平志趣。聯語內容及於上下數千年、王侯與邑人,臧否人物、寓莊於諧、妙語連珠、酣暢恣肆,為趙氏最後留給世人的成帙文字。象包公祠聯:“這裡是包老祠堂,願我賢長官後來者與古人齊美;門前繼秦檜鐵像,勸他害民賊何苦在無佛處稱尊”等等,久在民間傳誦。 “七七”事變後,趙入川,先以教書為業,後息影峨眉山。
主要著作
《石經峪考》、《泰山災石記》(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聯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