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笙,祖籍廣東。1948年生,被《紐約時報》稱為華人議員“造王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文笙
- 籍貫:廣東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48年
- 職業:政治
簡介,歷程,理想,相關事件,
簡介
趙文笙,祖籍廣東。1948年生,舉家從內地移居香港,從事家庭商貿生意。趙文笙身材矮小,說話聲音柔和。他講廣東國語,更多的時候講廣東話。在紐約華人心目中,趙文笙是熱心華人公益事業的“元帥”級人物,他的聲音代表了唐人街大多數華人的聲音。
歷程
2005年開始,趙文笙為爭取華人在美國政壇的話語權而奔走。2006年,從主席的位置上退下後,他也沒有停止對華人服務的承諾,而是以一個顧問的身份繼續從事聯成公所的公益活動。
談起自己的家庭,趙文笙笑著說:“我的孩子都學有所成,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我總是覺得,唐人街所有新移民的孩子都是我自己的孩子。
讓華人把票投出來
2002年開始,趙文笙起步做選民動員工作。他說:“在美國,沒有選票就沒有聲音;不投票就沒有話語權。我的目的就是讓咱們華人把票投出來,讓有心問政的人看到我們的力量。”
“只要他的政見有利於唐人街發展,我們就支持他。”趙文笙這樣解釋自己的理念。正因為聯成公所的草根性和擁有不可忽略的“華人選票”,公所成為紐約市或紐約州任何參選候選人必須拜訪的社團,以得到聯成公所會員和支持者的選票。
“每次有重要選舉,都是聯成公所接待候選人最忙的時候。有時,一天要接待好幾撥候選人的登門拜訪。我們會對來訪的候選人,進行認真的面談,了解他們的施政主張和對一些問題的見解。然後,再決定是否為他們的競選站台。” 趙文笙說。他不介意候選人的黨派背景,也不問膚色人種,他關心的是唐人街的實際利益。
2009年,在曼哈頓選區,華人陳倩雯競選市議員;在法拉盛選區,民主黨候選人周艷霞和共和黨顧雅明爭奪市議員席位;原來法拉盛的市議員劉醇逸,競選僅次於市長和公益倡導人的全市性公職審計長一職。他們背後的推手,都是趙文笙。
競選結果,陳倩雯當選紐約曼哈頓華埠開埠以來第一位華人市議員,顧雅明獲得紐約 “第二華埠”法拉盛市議員席位,劉醇逸則當選為紐約市首位華人審計長。他也是紐約市有史以來,第一個當選的全市性華裔民選官員。
美國媒體驚嘆:這是亞裔參政的分水嶺,這是紐約華埠開埠150多年以來最輝煌的一天。《紐約時報》更把趙文笙稱為“造王者”,因為,聯成公所支持的候選人,都有希望當選。
“因為擁有比較集中的票源,聯成公所成為紐約政治上最活躍的一個華人社團。而在競選中來訪的政客,選舉後就成為聯成公所的重要社會資源。”趙文笙解釋說,他可以藉助這種社會資源,繼續為需要幫助的華人排憂解難。
理想
為十萬唐人街居民爭話語權
曼哈頓唐人街俗稱“華埠”或中國城 (Chinatown)。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紐約都會到這個地標性的社區看看“中國人”是怎么生活的。
唐人街里有一條街叫勿街,英文名是Mott Street。勿街49號是一棟不起眼的6層樓建築,只有走到大街對面抬頭看,才能見到大樓正門上端掛著一個巨大的赭紅色的匾,匾上榜書是光緒年間新會人所書寫的四個大字——“聯成公所”。
聯成公所成立於光緒26年(1900年),2011年,是它誕生111年紀念。聯成公所原先只是唐人街上一個互助友愛的華人社交團體,上了年紀的華人常來公所聊天吃茶。近幾年,在當時的主席趙文笙帶領下,公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商討政事的場所。
趙文笙說一百多年來,公所的宗旨就是團結各界會員的力量,增進會員和僑社的福祉。對他來說,在這個時代,是想利用公所這個平台,為唐人街十萬居民爭取話語權。這也是我的第二職業。
相關事件
2008年1月10日,時任聯成公所總顧問的趙文笙,為了擴大聯成公所的活動空間,把一些舊牆打通。在清理隔牆的舊物時,他赫然見到一個銹跡斑斑的保險箱。把保險箱割開的一瞬間,揭開了一段被人們遺忘的歷史。
保險箱裡保存著一批文物。1937年正處在抗戰時期的中國得到了美國華僑的支持,各地華僑都為中國的抗日事業捐款。保險箱裡有署名為孔祥熙的政府公債和購買公債的名冊和數目,以及當時的社團購買公債的付款收據,還有一些推銷國旗和紀念章的登記表。
趙文笙說辛亥革命前,孫中山4次來紐約,住在唐人街賴神書館。如今,孫中山曾住過的大樓幾經易主,已經不知換了幾手。孫中山常常去吃麵的一家麵店,黃二嫂每次都免費在孫中山面中加餛飩“滋養”革命者。主人黃二嫂的後人,也早已不知去向。
“俱往矣!這些風雲人物,都已進入了歷史教科書。而造就這些歷史人物的‘戲台’就是聯成公所。”趙文笙無限感慨地說,百年來,無論時代變遷,聯成公所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為華人服務、為中國人服務。
“因為服務,聯成公所聯絡了一大批草根華人,成為一個在紐約華人中最負盛名的華人社團。因為平時對華人的服務,在關鍵時刻,當聯成公所需要召集華人參加競選活動時,總是能夠一呼百應。一次叫來一兩百人,是家常便飯。”趙文笙說,他的理想,就是讓這種服務的精神在唐人街傳承下去,成為紐約華人的一種社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