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惜夢

趙惜夢(1899-1956),原名雲鶴,因以筆名“隋夢"聞名於世,故改名趙惜夢。遼寧省瓦房店人。自幼聰慧,在家鄉讀完國小後,獨自到奉天一中求學。1921年暑期中學畢業後,考入奉天文學專門學校。1922年底,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到1923年底,在《盛京時報》上發表新詩、小說等數十篇作品,成為東北第一代的新文學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惜夢
  • 別名:雲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省瓦房店
  • 出生日期:1899
  • 逝世日期:1956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奉天文學專門學校
人物履歷,其他信息,

人物履歷

1924年初,於奉天文學專門學校畢業,來哈爾濱任《哈爾濱晨光》報文藝編輯主任。除對該報副刊《光之波動》進行改良向新文學方面傾斜之外,又先後創建了《綠意》、《文學》、《文藝》等周刊。
1926年12月15日,《哈爾濱晨光》報被濱江警察廳以"似有鼓吹赤化之旨趣"為由查封,被迫停刊。
1927年初應《國際協報》社長張復生之請,兼任該報副刊部主筆,創建了綜合性副刊《國際公園》,以發表新文學作品為主,同時刊載文學批評、哲學、文化、教育等社會科學論述。另外又以《國際協報》副刊附頁的形式,相繼發行4種純新文學周刊《綠野》、《薔薇》、《燦星》、《蓓營》。
他特別注重培養文學青年人才,組建文學創作隊伍,使一大批青年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他不僅是一個新文學作家、優秀的副刊編輯。還是一個愛國人士。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把《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作為抗日救國宣傳陣地。自9月20日起,每天在《國際公園》上以通欄大字標語口號,進行反日鼓動。馬占山率部江橋抗戰爆發後,以《國際協報》特派員的身份,攜帶勞軍款項和慰問品親赴前線慰問採訪。事後被委任為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將軍的私人秘書,負責接待國內外新聞記者和外國駐華武官。齊齊哈爾陷落後,馬占山率部退往海倫,他返回哈爾濱。
1932年2月5日,哈爾濱被日軍占領後,離開哈爾濱去北平,任《大公報》與《華北日報》的外勤記者。1935年由張學良出資、他出頭在武漢創辦《大光報》發行10萬餘份。1937年9月《大光報》停刊,受南京大主教於斌之請,曾參與《益世報》的復刊工作。
1940年接受蘭州市長蔡孟堅之請,出任蘭州市政府秘書長兼任《西北日報》社長。

其他信息

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政府委任為東北接收大員,任大連市政府秘書長,1948年7月22日任大連市長。大連解放前,攜全家逃往上海。1949年7月逃往台灣。
1950年春,在台中創辦雜誌《自由亞洲》,僅出版三年多便因缺乏資金而停刊。後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1956年12月14日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