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國(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趙志國(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男,漢族,1956年生,遼寧錦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志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年7月28日
  • 代表作品:《古代武士》《老鼠偷蛋》《臘月里》
  • 主要成就:部分作品被載入文化部主編的《中國民間藝術名人錄》中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自幼在父母做皮影影人、剪窗花、壁掛的影響下,熱愛剪紙藝術,每逢年節都要剪刻大量剪紙作品。他的剪紙有很強的寫實性,取材於家鄉凌海海邊生活場景,豪放大方,不拘小節,詼諧風趣,樸實自然,刻多於剪,黑白處理比較得體,不過分追求細節,重在傳神。代表作品有《古代武士》《老鼠偷蛋》《臘月里》等,部分作品被載入文化部主編的《中國民間藝術名人錄》中。

個人生活

5歲時看剪紙一兩個小時沒動地方
“從我奶奶那輩開始,家裡就一直有人在剪紙,我姑姑、母親都會剪紙,我爸會做皮影,一到過年過節,閒著時他們就會有說有笑地聚在炕頭,研究剪紙的花樣。從我記事起,我就愛蹲在家裡長輩身邊,看他們剪紙。”
趙志國清晰記得,5歲那年,他曾經坐在奶奶和媽媽的身邊,看剪紙一兩個小時都沒動地方。
7歲那年的年前,媽媽坐在炕頭剪紙,他照例坐在邊上看。其間媽媽放下剪刀出去幹了點家務活,就這一會兒的工夫,趙志國小心翼翼地拿起剪了一半的剪紙,仔細地剪了起來。
“我現在有些記不清當時究竟剪了什麼,只記得是跟春節相關的。大人進屋一看,我拿著剪刀正剪得認真呢,也沒打擾我。我剪完後,我媽一看,剪得還行,是那么點意思。就從那時候起,我拿起的剪刀就再沒放下。”
趙志國出生於1956年,那個年代,過年過節剪窗花是農村必不可少的,每次過年,他都會提前好久開始琢磨,要剪一個什麼樣的窗花,讓自家的新年特別一點兒。
創作靈感來源於農村的田間地頭
剪紙是中國最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其中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最早以表現滿族原始的薩滿文化以及滿族風俗為主,是婚嫁年節時重要的文化符號。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中,常會出現一些神秘元素,主要是由於當時低下的生產力和人類對自然的崇拜,隨著生產力和文明的發展,人們又在剪紙中融入了農耕文化的元素,比如播種、耕作、澆水、收割等場景。
趙志國生活在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娘娘宮鎮崔屯村,家家戶戶推開大門就能看到不遠處的海,在趙志國的剪紙中,就有這片土地上人們農耕生活的場景,也記錄著海邊漁民的生活。有時,幹完活坐在地頭,他看著還在勞動的人們,心裡就開始構思這一場景該怎么落在剪刀上。在他看來,人們生活中的場景處處都是美。
趙志國不僅繼承了老輩人的剪刻方法,自己也不斷學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我的剪紙既有東北剪紙的粗獷豪放,又具關內年畫的裝飾美。真的感謝生養我的土地,是我在農村的親身經歷才使我的作品極具親和力,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於2006年5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8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趙志國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給自己定規矩:作品必須原
20歲左右時,手巧的趙志國就成了村裡的“紅人”,還沒等過年,就有不少人提前跟他打招呼,拜託他給剪些窗花。閒言碎語卻也不少,“剪這東西有啥用”“有這工夫乾點農活好不好”。不過,“這些話我都不在意,只要有空,我就愛研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凌海市文化館館長找到了村里,點名要找趙志國,說是在朋友處看到了趙志國的一幅剪紙作品,想邀請他參加近期的一次展覽。
“那時我才知道,剪紙也能登上大雅之堂。在後來的幾次展覽中,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很受歡迎,我心裡特別感動,民族文化得到了認可。”趙志國說起這段時有些激動。
趙志國在創作中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要原創,從不剽竊;藝術造型不講究細膩,只講究傳神;運用變形與誇張,抓住美的一瞬間;作品精緻飽滿,內容風趣生動。
正是這樣嚴格要求,趙志國的作品在國內外得到了認可。其中《古代武士》等十多幅作品在日本展出榮獲金獎;《扭秧歌》《時來運轉》被中國民協收藏;《二十四節氣剪紙》被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收藏;剪紙作品還參加過上海世博會。
工匠之聲:責任在身傳承用心
今年61歲的趙志國放下了此前所有工作,就連家裡農活也很少參與,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剪紙上。
“評上了‘遼寧工匠’,我就得對得起這幾個字。我這個農村老頭對工匠的理解可能不準確,我認為就是在技術上比別人強,要作榜樣,身上有一份責任,要作好民族文化的傳承。”
每次創作,趙志國都要求自己原創,構思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周以上,再加上畫草稿、反覆推敲、調整,到最後定稿,一幅作品有時十餘天以上才能完成初稿。
“這個過程挺痛苦,悶在屋裡琢磨,到地頭去找靈感,也會拿著草稿與父母一起研究,聽聽他們的意見。”趙志國認為,原創的過程雖不容易,卻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民族文化也在不斷發展,不但需要保留曾經閃光的元素,也要吸納新鮮的養分,這也是他對徒弟們的要求。
“傳承這件事,並不容易,但我認為,只要我肯去做、用心去做,肯定會有收穫。後半生,我沒有別的想法,就是把我每天的時間都交給剪紙。” 

主要貢獻

2014年,參加“遼西地區薩滿剪紙藝術研討會”
2015年,收封冬雲、秦曉玲為徒,傳承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藝術。
2018年受邀,為“2018年度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技藝培訓”授課,傳承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藝術。

獲獎記錄

2007年6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2017年,獲得遼寧省首批“遼寧工匠”稱號;
2019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大典.第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