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廟鄉(壽光市趙廟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壽光市趙廟鄉 1995年下轄26個行政村, 5000戶、總人口18950人。管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廟鄉
  • 外文名稱:山東省壽光市趙廟鄉
  • 行政區類別:壽光市
  • 所屬地區:中國東部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
  • 郵政區碼:277610
  • 地理位置:壽光市東南部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18950人
地圖信息,
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9億元,比上年增長26%;工業總產值4900萬元, 比上年增長6.7%;財政收入63.4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經濟總收入1.62億元,比上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2518元,比上年增長85元;農村儲蓄餘額3000萬元,人均1600元。
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迅速,全鄉逐漸形成了糧、瓜、菜、果四大支柱產業。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糧食畝產1157.5公斤,總產達2080萬公斤。瓜菜生產初具規模, 全鄉瓜菜大棚3000個, 並有1000畝甜瓜方、1000畝香椿方和5000畝的芹菜方,年產各類瓜菜0.75億公斤,實現收入5000萬元。
果園面積4200畝,果品總產750萬公斤。 蓬勃發展的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市場的帶動作用,走規模經營道路。形成以拆車、石棉瓦板房,工藝品、馬扎四大專業市場,1995年全鄉從業人數達3500人,實現三產增加值4000萬元。 文教衛生事業迅速發展。 全鄉中學在校生895人,國小在校生2275人,幼稚園在園人數589人, 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100%。設鄉醫院1處,健全了醫療預防保健網路,積極興辦了合作醫療,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
趙廟鄉位於壽光市東南部,東鄰濰城區杏埠鎮,南與昌樂縣朱劉鎮接壤。 全鄉呈現出各業俱興、蒸蒸日上的大好書面。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1991年以來,緊緊圍繞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該鄉認真實施強工富農的發展戰略,狠抓了糧、菜、瓜、果等主導產品。 糧食生產。1992年已實現了畝產雙千斤,在此基礎上,狠抓了小麥、玉米等作物的良種引進推廣和合理間作、輪作、科學配方施肥、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從而使單產不斷提高。 1995年全鄉1.8萬畝糧田,小麥單產508公斤,玉米單產649公斤。 林果生產。幾年來,從市場需要出發,上規模、上檔次、抓管理,大力推廣高科技管理,提高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以鄉里的200畝果樹示範園為依託,先後開發低產果園200畝, 發展新果園1000畝,1995年果園總面積達到了4200畝,比1991年增加了2321畝。 其中優質新品種已占全鄉果園總面積的50%以上。1995年全鄉已有3000畝果園進入了盛果期,果品產量達到了1500萬公斤,總收入2200萬元。 畜牧業生產。1991年以來,制定了各類優惠政策,大力發展了肉雞、蛋雞、生豬和牛等幾個重點品種。 到1995年底, 全鄉完成生豬出欄1.8萬頭, 比1991年增加了8000頭; 蛋雞飼養100萬隻,肉雞飼養230萬隻,比1991年增加了1.8萬隻;大牲畜存養2000頭,建成了畜牧生產小區10個。1995年畜牧業收入3000萬元,比1991年增長了1665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瓜菜生產。全鄉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落腳點,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名牌戰略,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1995年,全鄉新發展各類大棚3000個,新發展蔬菜2000畝,開發培育了伊麗沙白甜瓜、香椿、芹菜、 黃皮西瓜4個名牌產品。進一步調整了種植業內部結構,使全鄉的糧經作物比例達到了4:6。瓜菜直接收入6000萬元,比1991年增加了4900萬元。 在提高蔬菜產量的同時,還注重抓好蔬菜的質量,搞好無公害蔬菜生產。借鑑推廣了各類新技術、新品種,推廣了酵素菌、K100活性有機肥,加快了發展蔬菜生產的步伐。
鄉村工業穩步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全鄉工業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並大膽實行了以嫁接改造和股分、合作制改造為重點的產權制度改革。全鄉70%的已完成改制, 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明顯增強,速度、效益都有了明顯提高。1995年共完成工業、企業總產值4900萬元,實現利稅420萬元。 第三產業。該鄉制定了發展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使全鄉的第三產業個體私營經濟有了新的飛躍。一是大力發展一村一業。通過反覆論證,確定了以拆車、 板房、石棉瓦馬扎、運輸、商業服務6項主導產業,使全鄉第三產業初步形成了規模化經營。二是培育專業市場。依託東西趙廟的拆車業,建成了沿市一號公路,長達1.5公里,占地200畝的壽光拆車市場;依託芳林院,南陳的板房、石棉瓦業建成板房、石棉瓦市場。三是大抓集市貿易。通過擴建改建趙廟集,構築了以鄉政府為中心的東西貿易帶, 市場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新起了桂河集、西桂集,繁榮了農村經濟,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大發展。鄉區個體工商戶已達55家,從業人員年經營額達140萬元,實現利稅30萬元。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在鄉區建設方面,1993-1995年,共投資600萬元先後建起了第二初級中學、中心國小教學大樓、交管所、郵電局大樓。對鄉政府東西中心街進行了美化、綠化,加強了村莊整容改貌建設,幾年來各村共新修高標準大街35條,長達18公里,安裝路燈186盞。新建高標準小康樓54幢,建築面積9180平方米;新建高標準小康平房400棟,建築面積51200平方米。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全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高,發展快。到1995年底,鄉建高標準砂石路49條,全長14700米,路旁植樹5萬株,形成了市鄉公路相連貫、四通八達的公路網。1992-1994年,投資15萬元建起了路林管理站、交通管理所和14座養護房,配備了管理幹部9名。市、鄉兩級養路工人40名,加強了交通運輸管理和路林養護管理,1995年榮獲市“路林管理先進稱號”。 郵電事業蓬勃發展。1994年投資80萬元改建了郵電局,裝機總容量達到了500門;到1995年底, 全鄉已安裝了程控電話500部,全鄉電話普及率為2.5部/百人。通訊能力的提高對促進全鄉經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重大作用。 教育事業發展迅速。1992年,全鄉普及了義務教育,並建立健全了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及義務教育的各種規章制度,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國中升學率均達到100%。投資180萬元先後建起了第二初級中學和中心國小教學大樓, 教學設施基本實現了配套化。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876名,教職工86名;國小19所,學生2271名,教師108名;幼稚園20所,在園兒童590名,幼兒教師29名。趙廟鄉初級中學1993年被評為濰坊市“校園開發美化、綠化先進單位”。尹家村幼稚園1995年被評為濰坊市“規規範化一類園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已達省級示範標準,全鄉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8.7%以上,1993年通過國家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