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琯

趙希琯(1176—1233),字君錫,舊名希哲,宋太祖趙匡胤九世孫,其先人南渡後居常山。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希琯
  • 字號:字君錫
  • 所處時代:宋代
  • 出生時間:1176
  • 去世時間:1233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借讀普安寺,激戰古城關,建言攬人心,官至節度使,

人物生平

少貧無依,借書抄誦,苦讀於普和寺,後從學於陳傅良、徐誼,肄業於石鼓書院。南宋慶元二年(1196)登進士,賜名希琯,調汀州司戶。時李元礪率峒人起兵,攻汀州,希琯出謀獻策,受命領兵扼守三十里外之古城要衝,出奇兵擊潰李軍,升任汀州推官。治疑獄,決滯訟,攝下邑,弭亂卒。離去之日,軍民遮道泣送。調主管夔州路轉運司賬司,上書陳述大寧鹽井利病。朝廷召對,首言民力困於貪吏,軍力困於僨帥,國家之力則外困於歸附之卒,內困於浮冗之費;次論科舉之弊;再論大寧鹽井本末。寧宗嘉納之,授大理寺丞,升大宗正丞,代理工部郎官;授吉州刺吏、提舉佑神觀;授成州團練使,進和州防禦使。 理宗即位,進潭州觀察使,又進安德軍承宣使,升河南節度使,封信安郡公。卒於家,贈少保信安郡王,謚修靖。為人胸懷坦蕩,揚人之善,急人之難,生活儉樸,不置妾侍。家訓有“爵祿褒嘉,不改儒生之習;威儀謹飭,蔚為朝著之華”。五子俱登科,御賜其居“傳芳堂”。

人物事跡

借讀普安寺

希琯年少時,扶父柩歸葬,途中遇到盜寇,家人四散奔逃,但希琯毫不畏懼仍拊棺慟哭不止,盜首被希琯的孝行感動,率眾離去。小小年紀能臨危不懼,遇險不驚,頗為邑人所稱頌。趙希琯雖說有宗室之名,可家中仍很貧窮,又沒有富裕的親戚可以投靠,於是就在普和寺借讀,這也是當時一些貧苦的讀書人無奈的做法。為了能讀到書,希琯時常四處借書抄誦,讀後按時歸還。夙夜勤奮苦讀,先後師從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溫州瑞安人(止齋先生)陳傅良和溫州平陽籍儒學家徐誼,後肄業於著名旳湖南衡陽石鼓書院。

激戰古城關

嘉定元年(1208年)趙希琯33歲登進士第,被皇帝賜名希琯,派到福建長汀擔任汀州司戶參軍,管理戶籍、賦稅、倉庫等亊務。以李元礪為首的當地少數民族——峒人起兵攻打汀州,滿城驚慌,郡守緊急召集官吏商議守城之策,希琯一言不發,郡守驚異曰:“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琯曰:“守城非良策,距城三十里有關曰古城,若率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郡守就把扼守古城關的重任交付希琯。希琯至關查明地形,部署伏兵,分畫粗定。此時“峒兵”已派遣間諜窺視古城關,被希琯抓獲,追問之下得知“峒兵”以“舉火”為號,發起總攻,便將計就計,先是以弱示敵,讓“峒兵”誤判。半夜,舉火,果然敵數百人偷襲突至,希琯的精銳伏兵嚴陣以待。等到“峒兵”大部隊到了,距離“射擊目標”很近的時候,下令“矢石俱下”,一時伏兵殺聲四起,奮勇殺來,結果“賊無一免”,餘黨聞風而逃。希琯大獲全勝,率軍返回汀州時,城中百姓歡慶勝利,四面八方趕來,早在大道兩旁圍繞下拜。希琯知道後,為了不擾百姓下令改道避之。後來希琯以奇兵擊敗峒軍之功升任汀州推官。任上,他公平審理疑難與久懸不決的案件,很快平息戰後當地混亂的局面,政績顯著。希琯離任之日,汀州百姓扶老攜幼哭泣相送,送行隊伍長達數十里。

建言攬人心

趙希琯調任夔州路轉運司帳司,主管大寧鹽井亊務,僥有政績。後來寧宗親自召見詢問囯策,希琯首言:國家的民力受困於貪官污吏,老百姓深受剝削;軍力受困於莽撞旳繞帥,地方邊將頻發對外戰亊消耗軍隊的實力;國家財力則外被歸附少數民族所拖累,每年付出大量歲幣及財物;內被大量官員浮冗之費所拖累,導致全國財政緊張。為此趙希琯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寧宗欣然釆納。授大理寺丞,升大宗正丞,代理工部郎官;授吉州刺吏、提舉佑神觀;授成州團練使,進和州防禦使。理宗即位,進潭州觀察使,又進安德軍承宣使。希琯引對,言:“初政急務,莫先於明道,總治統,收人心。”深得皇帝賞識。翌年,論“祠祭不蠲,禁衛不肅。慈明宮上壽”,升河南節度使,封信安郡公。

官至節度使

趙希琯作為宗室子弟,從地方低級官員以卓越政績出任重要地區的高級武官,從團練使、防禦使、承宣使一直官至節度使,封信安郡公。紹定六年(1233年)因病去世,理宗震悼為之停朝,御賜玉噐作為含斂,贈以金幣。追封信安郡王。謚修靖。希琯一生胸懷坦蕩,為人正直,生沽儉樸。為人和善,揚人之善,不記人之過,急人之難,不忘人之恩。居官,祁寒盛暑未嘗謁告,衣食取裁足而已。其家訓有“爵祿褒嘉,不改儒生之習;威儀謹飭,蔚為朝著之華”。五子俱登科,御賜其居“傳芳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