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存發

趙存發

趙存發,男,漢族,1952年出生,中共黨員,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院長,全國畜牧學會養羊分會常務理事,全國奶牛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協會理事,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內蒙古畜牧學會理事長,內蒙古奶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年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理事會共同理事長,中科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存發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2年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科研成果,參研項目,

科研成果

趙存發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畜牧專業的科研和生產工作,在絨山羊、細毛羊、肉羊等內蒙古高原特色家畜品種的繁育、動物營養、畜牧業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有較大的貢獻,是內蒙古自治區養羊界有突出貢獻的學科帶頭人。多次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家進修、學習和學術交流。在國內外雜誌發表學術文章3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5部,申請國家專利3項(節水型恆溫自動飲水器、亮氨酸微膠囊包衣方法、精氨酸微膠囊包衣方法)。近年來,主持參加國家及自治區級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其中農業部豐收一等獎1項(白絨山羊增產技術套用推廣,1989),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牛羊胚胎移植的開發和套用,1998;內蒙古自治區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選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的研究,2003;巴美肉羊新品種培育,2009),內蒙古農牧業豐收一等獎1項(肉羊模式化育肥技術,1999),內蒙古農牧業豐收二等獎1項(寒冷地區塑棚養羊配套技術,1998),內蒙古科技攻關三等獎1項(提高內蒙古自治區細毛羊生產性能及建立繁育體系的研究,1991),工作獎1項[蘇尼特羊(戈壁羊)新品種培育,1997]。
2008年度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08年獲得巴彥淖爾市 “巴美肉羊品種培育榮譽證書”。現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國家絨毛用羊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子課題項目:內蒙古優質超細毛羊和絨山羊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2010年被聘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

參研項目

1974參加了伊克昭盟馬群人工授精配種工作,在伊盟西部牧區建起了第一個馬匹配種站。1975年,主持籌建了伊盟東勝種雞場。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持全國農牧漁業豐收 “白絨山羊增產技術套用推廣”項目,通過引進高產遼白山羊與當地低產絨山羊雜交,提高了伊盟白絨山羊的改良化水平,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參加了“提高鄂爾多斯細毛羊生產性能及建立繁育體系的研究”項目,進行科技小試和中試,通過導入澳血,使攻關工作推向新階段。1991年在我國首批引進含澳血在90%以上的邦德種羊495隻,建立了伊盟澳美種羊場,除保證伊盟種羊需求外,還向區內外細毛羊基地提供了種羊,為內蒙古細毛羊基礎建設做出了貢獻,被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農委授予科技攻關項目三等獎。1996年3月,調任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改良工作站站長。作為主要參加人參加了全國“八五”國家星火計畫 “牛羊胚胎移植的開發和套用” 重點項目,該項目圓滿完成了各項契約任務指標,1998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自治區豐收項目“寒冷地區塑棚養羊配套技術”,1998年獲自治區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在他主持下,內蒙古家畜改良站肉牛繁育中心、肉用種牛推廣、牛羊胚胎生產移植、牛冷凍精液生產等工作在全國名列第一,199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授予科技進步企業稱號,他被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並受到表彰獎勵。在此期間,還參加了蘇尼特羊(戈壁羊)新品種培育工作,成績顯著,1997年被授予科技工作一等獎。1998年10月,任內蒙古畜牧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研究員。先後主持了自治區牲畜“種子工程”肉牛、肉羊、絨山羊等項目;主持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白絨山羊選育與開發”項目和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科技攻關“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選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的研究”項目。這兩個項目在內蒙古白絨山羊主產區實施,對提高我區白絨山羊優質高產種羊的生產能力、白絨山羊選育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白絨山羊選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大作用,創社會效益8.5億元左右,2003年“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選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的研究”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0年10月,任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廳和農牧業廳副廳長,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同時,參與了巴美肉羊新品種的選育工作,被聘為技術顧問組主任委員,在制定技術方案、育種措施落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7年7月,任新組建的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積極組織和參加了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973”、“863”、“948”、“跨越”、“行業”、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鄂爾多斯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科技助推等項目的實施工作。作為院主要負責人,趙存發同志帶領院班子成員在提升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顯著成就。一是在爭取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中,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在全國省級農科院名列前茅,在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科研院所列第一。二是科技聯合協作實現明顯突破。同中國科學院共建“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與中國農科院共建“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內蒙古培訓基地”,和中國農大展開旱作農業合作研究。與東北三省四院和華北五省二市建立長期科技合作關係。同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達成草業、農作物病蟲害科技合作,和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巴彥淖爾市建立科技合作,分別在上述四市建立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分院。和美國、英國、蒙古國建立了穩定的科技合作關係。三是科技成果研發轉化成效顯著。育成農作物、動物新品種46個,牧草新品種14個。在巴彥淖爾、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赤峰6市成功推廣轉化了農作物優質高產高效、旱作農業、設施農業種植技術、牛羊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在全區12個盟市推廣了草原保護建設先進技術。四是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建起小麥、玉米、大豆三個國家區域創新中心,新建了動物育種、疫病防控、動物營養、草原生態等學科的科技創新實驗樓和科技培訓中心。研發經費達到5 300萬元,有博士50人,碩士100人,爭取研究經費和培養人才工作雙雙實現歷史最好佳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