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恆惕
- 別名:夷午(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71.11
- 職業:上將、湖南軍政首領
- 畢業院校:日本士官學校炮科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總統資政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基本簡介,生平大事,生平事跡,人物簡介,學成回國,三次督湘,與孫中山,湖南首選,憲法草案,聯省自治,湘軍援鄂,民選省長,譚趙開打,湖南省憲,事件背景,事件簡介,
人物簡介
基本簡介
趙恆惕,舉人出身,湖南軍政首領、中國首任民選省長,字夷午、彝五,號炎午。1880年1月11日(清光緒五年十一月三十)生。湖北方言學堂畢業後,赴日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及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
趙恆惕,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衡陽市衡山縣)。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09年回國後,蔡鍔邀他去廣西陸軍督練新軍。1911年任廣西新軍協統、廣西督練公所會辦等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被湖北都督黎元洪任為左翼軍司令,率湘桂聯軍參加湘軍援粵。
1912年,被臨時國民政府陸軍總長黃興委任為第十六旅旅長,孫中山下野後赴北京,被袁世凱逮捕下獄。1915年被蔡鍔保釋出獄,返回湖南。次年任湖南第一師師長,旋任湖南水陸軍總司令。1920年4月,被廣東軍政府任為湘軍總司令,成立湖南制憲籌備處,發表“聯省自治”主張,組織省憲法規定起草委員會,草擬憲法;憲法起草後,另組憲法審查委員會,將憲草加以審查修正;最後公諸全省人民,由人民投票通過省憲,他也被選為湖南省省長。1922年公布《湖南省憲法》,任湖南省省長。支持晏陽初來湖南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曽鎮壓工農運動,殺害勞工領袖黃愛、龐人銓。
1926年,因反對廣東國民政府北伐軍入湘作戰,被唐生智逼迫下台,隱居上海10年,學佛誦經。同情十九路軍上海抗戰。1939年回湖南任湖南臨時參議會議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將軍事參議官。1945年後,任湖南省參議會議長。1946年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去香港,後去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資政。晚年從事佛教活動,曾任台灣佛教會會長。
生平大事
1880年1月11日(清光緒五年十一月三十),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衡陽市衡山縣)。
1905年就加入同盟會。
1909年回國,隨蔡鍔主辦廣西陸軍國小堂,歷任廣西常備軍協統、廣西督練公所會辦。辛亥革命爆發,率新軍擁廣西巡撫沈秉堃宣布獨立。旋率部北上,馳援武漢,任左翼軍司令,駐孝感,與南下之清軍對峙。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第16旅旅長,返湘協助湖南都督譚延闓整編的軍隊。
二次革命起,率師攻鄂,旋被袁世凱派遣入湘的湯薌銘俘獲,押解入京判刑10年。
1915年經蔡鍔等具保,獲釋出獄。次年,回湖南,任湘軍第一師師長,嗣後代督軍,任湖南水陸軍總司令。
1920年11月被廣州軍政府任命為湘軍總司令,任省長,倡議聯省自治,創製省憲,與直系軍閥吳佩孚聯結甚緊。
1921年4月通電反對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次年春反對北伐軍入湘作戰;趙恆惕倚重的衡陽市湘軍第四師師長唐生智,急劇擴張自己的軍力。
1921年1月25日,取消省政府所組“制憲籌備處”,成立“省自治根本法籌備處”。
1921年9月9日,《湖南省憲法》等六個法律草案全部審查通過
1922年1月1日,趙恆惕正式公布《湖南省憲法》。
1922年1月7日,競選活動展開。3月30日選舉結束,最 終全省75縣選出議員163人。5月1日,湖南第一屆省議會自行集會,選舉林支宇為議長,孔昭綬、雷震寰為副議長。
1922年9月10日選舉,出席投票者2593人,趙恆惕得贊成票1581張,當選為省長。
1922年12月,趙恆惕先通電解除總司令職,次日再就任省長。
1923年5月,趙恆惕批准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工業專門學校和商業專門學校等 三校合併成立湖南大學。
1925年3月,趙恆惕決定舉行第一屆縣知事考試。趙恆惕召開軍政會議,準備精簡軍隊、整飭吏治、統一財政。
1926年2月1日,湖南大學正式成立。
1926春天,衡陽湘軍第四師師長唐生智起兵進逼長沙。趙恆惕情知難敵,為了避免湖南再起內戰,他自己向省議會提出辭呈。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官,1939年8月任湖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抗戰勝利後為省參議會主席。
1949年去香港,後去台灣,1951年在台灣任台灣當局領導人幕僚機構“資政”。
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趙恆惕,上將,衡陽市衡山縣人,字炎午。為繼譚延闓崛起而主政湖南的第二個湖南本省人。
學成回國
小時候不會讀書,屢應童子試不取,再報考國子監生,仍名落孫山,於是心灰意懶,發誓不再進科場。後來考入湖廣總督張之洞辦的方言學堂就讀,旋被選送赴日本留學。趙恆惕在日本先學的是師範,後因國事危急才改學陸軍,就讀於日本振武學校,又入日本士官學校炮科,同期同學中有唐繼堯、閻錫山、程潛、李烈鈞等人。趙恆惕在日本加入了同盟會,並成為黃興組織的鐵血丈夫團的成員。
三次督湘
趙恆惕光緒末年歸國,被當時的廣西巡撫招納至廣西兵備處工作。辛亥革命前,趙升任廣西混成協協統,革命爆發後,廣西繼湖南宣布獨立,趙恆惕率所部離桂經湘入鄂,增援武昌起義軍,被黎元洪任命為左翼軍總司令。南北議和後,趙恆惕部開往南京,被授陸軍少將銜。等到趙恆惕率部要返回廣西時,卻因廣西都督已換上新人,不願讓他這個不是自己親信的軍官帶領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進入自己的地盤。趙恆惕部滯留湖南境內,進退兩難。這個時候,正值譚延闓將原來屬於焦達峰、陳作新的部隊全部清理出湘的關頭,譚正愁自己身邊沒有貼心的軍隊。於是一邊是要補鍋,一邊是找鍋補,就一拍即合了。譚延闓向黃興請準,將趙恆惕的一個旅留在了湖南,從此成為了自己的“御林軍”。
在譚延闓三次督湘的過程中,趙恆惕一直與之共進退。首先是1913年宋教仁案發生,袁世凱真面目暴露無遺,二次革命暴發。譚延闓被革命黨人逼迫,不得已附和反袁軍,宣布湖南獨立後,反袁一方很快樹倒猢猻散,弄得譚延闓又通電取消獨立。可袁世凱不依不饒,非要追究譚延闓一個附逆之罪不可。譚入京謝罪,被判了個四年徒刑,連帶趙恆惕也跟著吃了掛落,同時判刑。由於黎元洪說情,被赦免。
到袁世凱稱帝鬧了個眾叛親離,連他的親信湯薌銘都不得不宣布湖南獨立的時候,趙恆惕才又在譚延闓的運動下,重新出山“襄贊大計”,成了重建湘軍的功臣。這之後譚延闓出於私心,排擠程潛一派,再次把湘軍裁撤一空,卻唯獨留下了趙恆惕的湘軍第一師,可見只有這支軍隊才是譚的鐵桿近衛軍。譚好景不長,二次督湘又被段祺瑞趕下了台,弄得趙恆惕好不孤單。在段祺瑞要廢除《臨時約法》,引起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時,湘軍中堅決反段護法的都是程潛派的軍人,而趙恆惕卻稱病不出,暫時放棄了第一師的指揮權。後來趙恆惕雖然參加了護法戰爭,但始終沒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在皖系的張敬堯為害湖南的階段里,趙恆惕僅僅能勉強保全自己實力不被完全消滅而已,直到譚延闓利用北洋政府欲分化湘桂聯盟的圖謀,再次出任湖南督軍,擠走了程潛,趙恆惕才跟著重新伸直了腰桿兒。張敬堯退出了湖南,譚延闓第三次督湘,他卻沒有及時兌現答應趙恆惕的承諾:讓他當湘軍總司令。這樣一來,譚趙之間就有了嫌隙,埋下了趙恆惕後來倒譚的伏筆。
與孫中山
譚因為“聯省自治”還是“聯省北伐”與孫中山發生了矛盾,給了程潛與趙恆惕聯手倒譚的機會,這時的趙恆惕已經羽翼豐滿,不再需要依靠譚延闓這棵大樹來乘涼了,加上譚也有對不起他的地方,所以沒有絲毫的猶豫,哪怕在譚延闓宣布將湘軍總司令讓給自己也不罷休,直到將譚逼出了湖南,徹底結束了譚延闓督湘的歷史。
湖南首選
趙恆惕這人似乎特別重視“程式”,凡事不弄出點“民意基礎”,他是絕不硬幹的。可對他來說,程式也好,民意也好,仍然全是為我所用,跟所謂民主精神,基本是不沾邊的。對這一點,要舉兩個例子才好說明。第一是他逼得譚延闓不得不將湘軍總司令讓他作時,卻表示不願“私相授受”,譚延闓只好召開在長沙的各軍政要員、各機關首腦、甚至各報館、各公團聯合會議,公開讓職於他,趙恆惕這才算接受下來。第二是他趕走了譚延闓之後,又接著清洗在湘的程潛派軍人,殺掉了程派大將李仲麟,按說這時在湖南已無人可與爭鋒,他完全可以將湘軍總司令、湖南督軍和湖南省長三職全收入囊中,可他卻不這樣做,一定要求一個“名正言順”。趙恆惕先通過省議會,選出林支宇為臨時省長,然後讓林成立“制憲籌備處”,要制定一部正式的省憲法交省議會議決。趙恆惕被當選為湖南首任民選省長。
趙恆惕為了做到這點,真可謂不遺餘力。他聲稱自己是要繼承“譚公未竟之志”,要延請省內外學者起草省憲草案,再由各縣縣議會推舉審查員審查,再交全省人民直接公決通過生效。1921年湖南各縣恢復縣議會,然後進行改選省議員。這一來,原來的程潛派、譚延闓派的人都出來競選了,整個湖南政界為之沸騰。另外,一直強烈反對趙恆惕包辦制憲的“湖南省學生聯合會”(其中毛潤之就是其成員之一),因看到制憲已成定局,也改變策略,發起全省學生組織選舉監督團,以爭取最大限度地表達真實的民意,維護選舉的公正。然後拋出了一個新說法:速成制憲,說:“自治法經各位討論甚是,我系軍人,無多研究。但因求速之故,不能不勉強一點。各位的意見,不能不酌量犧牲。”他將自己制定的“籌備自治法大綱”直接交舊省議會議決,乾脆取消了新省議員的選舉,讓任期已滿的舊省議會來籌備省憲的制定,於是將躍躍欲試想進入省議會的程譚二派的人排除了不少。果然,這箇舊省議會順利地將趙恆惕選成了新的臨時省長,他也立刻將《湖南省憲法草案》予以公布了。
憲法草案
雖說這部省憲法是速成的,但裡面的內容倒頗可觀。它規定了:湖南為中華民國之自治省,省自治權屬於省民全體。另外諸如保護人民生命及私有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遷徙等自由、選舉與被選舉權、請求救恤災難的權利應有盡有,也有受教育、納稅、服兵役等義務的規定,並堂而皇之地宣稱“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湖南省憲法草案的公布,開了全國省自治制之先河,是全國各省中最早公布的一部省憲法草案,其意義應該說,本來是有可能改變中國近代史走向的!為什麼這么說呢?要知道,如果從上世紀20年代國中國就走上了各省自治的道路的話,本來中國是有機會實行類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政體的。關於這個問題,毛潤之在1920年曾有一篇奇文問世,名為《湖南受中國之累以歷史及現狀證明之》,發表在湖南《大公報》上(與後來的《大公報》不是一回事),其時正與趙恆惕公布省憲時間相近,可見那本是當時一種很時髦的社會思潮。文中說:“……小組織受束於大組織,事事要問過中央,事事要聽命別人,致造成今日之惡結果。假使湖南人早能自決自治,遠且不言,丁、戊以方新之氣,居全國之先,使無所謂中央者為之宰制,不早己造成了一個新湖南嗎?次之辛亥革命,湖南首應,湘人治湘,行之二載,使無所謂中央者為之宰制,加以人民能自覺悟,奮其創造建設之力,三被征服之慘禍不作,(指湯薌銘、傅良佐、張敬堯三次以外省武力荼毒湖南)不又早已造成了一個新湖南嗎?我嘗思之,重思之,前此所以未能,固由湘人無力,亦緣機會未來。現在呢?機會來了,機會實實在在來了。全中國無政府,全中國大亂而特亂。我料定這種現象至少尚要延長七八年。以後中國當大分裂,大糜爛,武人更橫行,政治更腐敗。然在這當中必定要發生一種新現象。什麼新現象呢?就是由武人、官僚的割據壟斷,變為各省人民的各省自治。各省人民,因受武人、官僚專制壟斷之毒,奮起而爭自由,從湘人自決、粵人自決、川人自決以至直人自決、奉人自決,這是必至之勢。如此者什年乃至二十年後,再有異軍蒼頭特起,乃是澈底的總革命……”這並不是毛逞年輕人一時的意氣,故作驚人之語,實在是當時很流行的一種想法。試想,中國若果真先各省自治,而後聯合成一個國家,哪還會有中央集權的市場?何愁民主思想不滲透進方方面面,而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中國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新規矩呢?
可歷史不是這樣安排的,中國人沒有這個福氣,我們就仍然只能回過頭來,看看趙恆惕的《湖南省憲法草案》遇到了怎樣的障礙。趙恆惕之所以要制憲,搞湖南自治,說穿了,是為了拉民意之大旗作虎皮,不讓外省軍閥染指湖南,以求自固自保。其實這個目的並不違反湖南人民的根本利益,比較南北各省的軍隊殺過來殺過去,徒有一個統一的名義,實際上生命財產朝不保夕,何如湖南人在自己這塊土地上說了算數?可問題是北邊的段祺瑞和南邊的孫中山都不喝這一壺,所以老趙也只能適應咱中國人只認大一統的國情,這是一點轍都沒有的事情!
聯省自治
趙恆惕夾在南北兩邊的武力之間,為了對付來自於南北兩邊的壓力,想出的辦法與他的恩師譚延闓在辛亥年間的招數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向全國各省發出了“聯省自治”的號召!他在通電中說:“……湘省地處要衝,迭遭變故,今劃分軍民兩政,民選省長,趕製省自治法,以開先路而肇初基。苟省悉自治,則地方有各自發展之能,苟省聯結,則舉國有提挈並進之道……”這個號召發出之後,第一個回響的是四川的劉湘,接著雲貴、兩廣、福建、浙江、江西、奉天、陝西等共十四個省復電回響!可見當時這種聯邦制的呼聲是何等強烈。老趙有這么多人呼應,一時不禁飄飄然起來,乃進一步派人遊說各省,特別是要把湖北拉進聯省自治的圈子裡來。
這時候在湖北主政的是山東人王占元,他用了很多自己的老鄉,早就讓湖北本省人為之側目了。湖北人學著湖南的樣子,也喊出了鄂人治鄂的口號,並且來找老趙,想叫他派兵北上,幫著湖北驅逐王占元。湖北人為了說動趙恆惕,許諾了許多好處:湘軍出兵幫助湖北驅王之後,可以在鄂南駐軍兩個師,其軍餉全由湖北方面提供,湘軍方面還可以掌握漢陽兵工廠,使軍火得到可靠的供應。這個誘餌實在是太大了,老趙實難拒絕,心想一旦事成,不但可將湖北拉入聯省自治的範圍,使湖南從此與北洋軍閥之間有了緩衝地帶,而且還順帶著將湘軍的勢力伸展出了省界,還連餉械都由人家給包了!這樣的好事還不乾,豈不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瓜?可趙恆惕彎腰揀這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卻不知下邊掩蓋著的是一個險惡的陷阱呢!
湘軍援鄂
1921年夏天,湘軍誓師出兵“援”鄂。打頭陣的是收編的鄂西民軍六七百人,起了名叫“湖北自治軍”,司令就是赫赫有名的夏斗寅。湘軍方面原來是想搞個突然襲擊,可計畫已經被王占元得知了,也連忙調兵遣將,派出的前敵總指揮名氣更大——孫傳芳,在面對湘軍前進方向,連設了三道防線,雙方劍拔弩張,都作好了廝殺的準備。趙恆惕在這個時候,仍不忘要跟湖南省議會報告一聲,正式發表了致省議會的咨文,說:“……湘鄂本為一家,鄂民請求拯救情詞迫切,我省為崇民意,顧全鄰誼起見,乃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援鄂。……”趙恆惕的說詞不可謂不堂皇,可細想想,這裡面哪還有一點各省自治的影子在?湘人治湘,鄂人治鄂,本來都應該是各自省內的事情,湘軍武力插手鄂事,就已經是徹頭徹尾的軍閥混戰,還談什麼聯省自治?趙恆惕完全是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失去了道義上的優勢,本來在法理上很能站得住腳的思路,就這樣被他自己推翻了。
兩軍開打互有勝負,正是難解難分的時候,四川的劉湘也來湊熱鬧,從西邊攻進了湖北。劉湘是首先回響趙恆惕聯省自治號召的,當然是來幫著滅王占元的,這下子王占元立馬吃不住勁了,於是轉向北邊求援。北邊是誰呢?吳佩孚啊!老吳的直系當時實力多大呀?趙恆惕跟劉湘捆一塊兒也頂不住他一小手指頭啊!而且老吳不光是派兵來打,還有更損的一招在後面呢:他派了個名叫蕭耀南的當援鄂總司令,而這個姓蕭的就是個湖北人!蕭耀南到了武昌,就取王占元而代之,自己當上了湖北督軍,還是由北京政府任命的,這回真的“鄂人治鄂”了,看你趙恆惕還有什麼理由繼續進攻湖北!趙恆惕不甘心眼看到手的果子讓別人給摘了,提出要我退出湖北可以,得照原來說好的,讓我的湘軍在你們湖北駐兩個師,吃你們的喝你們的。蕭耀南後邊有吳佩孚,他能尿你這一壺?說你作什麼夢呢?老老實實回湖南去趴著就拉倒,不然叫你小子好看!老趙這時候就是為了面子也得拚死一搏呀,於是揮軍再戰。可他沒想到這邊與蕭耀南還沒見出分曉來,吳佩孚已經親率海陸兩軍,從長江入洞庭湖,直逼岳陽,抄了湘軍的後路!吳一攻下岳陽,立刻北上,湘軍腹背受敵,馬上軍心大亂,讓直系軍隊繳械無數。
趙恆惕至此已知事不可為,連聲告饒,最後一點好處沒從湖北拿到,反倒使北洋系的孫傳芳一個師駐紮在了岳陽,讓人家把湖南的北大門都給占了。他對這種情況說過:“此戰不特自治主義未克發揮,竟至喪師失地!”從這之後,別說聯省自治了,就是湖南一省的所謂“湘人治湘”,也失去了確切實施的可能。趙恆惕原想以湖北為緩衝地帶,使北洋系統不致輕易染指湖南,卻沒想到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將北洋直接引進了自家大門,只能事事仰北洋的鼻息了。這次湘鄂之戰,趙恆惕共花費了軍費一百多萬元,士兵死傷兩萬多人,湘北鄂南的人民遭受兵禍荼毒更難以數量計。而且,人禍總是連著天災,湖南連著兩年遭受水旱災害,各縣饑民數百萬流入長沙、衡陽等大城市。趙恆惕的心思全在如何整頓剛受到重創的湘軍,哪管老百姓的死活!省憲法中本規定人民有得到救恤災難的權利,可趙恆惕這時卻取消對饑民每日每人兩合豆子的救濟,改用摻糠的稀粥來對付。一時怨聲載道,特別是學生髮動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省憲法對此又有規定,人民有示威的權利,趙恆惕卻想出了一個怪招:以學生侮辱了士兵為由,讓士兵上街毆打學生!丘八爺們得令後分散出動,處處截擊遊行後解散的學生,打得學生們無處躲藏。即使第二天學生們不敢再上街了,士兵們反尋到學校里去打。這回才真是秀才遇上兵,乾脆沒理可講了,只好被迫停課避禍。學生們一連挨了三天打,打破的不光是那些年輕的腦袋,更有那些腦袋裡的以憲法和平爭權利的思想。以毛潤之先生為代表的湖南年輕一代走上更加激進的革命之路,恐怕與這一頓棍棒不無關係!
民選省長
趙恆惕當上正式的民選省長及發表正式的省憲法,是在湘鄂之戰和毆打學生之後的事情。到這次正式“選舉”時,基本上可以看出其真實的“民主”水平了。因有譚延闓派、林支宇派的議員另組選團加入競爭,趙恆惕一派的行為就更加駭人聽聞。當時買票、搶票成風,已不是一般的所謂拉選票的概念。長沙的各選舉場有公開貼出招貼,寫明“一張票吃點心,二張票吃飯,四張票吃酒,十張票與洋一元”的價格,來為自己一方拉票的。還有的地點尚未開始投票,票箱裡已經有了八千多張選票的。下面各縣的選票基本上都被鄉紳掌握,哪派要票需從掌握選票的鄉紳手中去買,價格從一二角錢到一兩元錢不等,於是掌握選票的鄉紳也大發其財。等到正式投票時,更有大打出手的,毆鬥、搶奪票箱、砸毀票箱的事件屢有發生,甚至在安化縣還發生了團防局武裝奪取選票的事情,真是聞所未聞。於是省會各公團提出這樣的選舉“殊為自治之玷”,要求一律廢除,重新選舉。就連舊的省議會也向全國發出通電,對選舉結果提出質疑。
可趙恆惕早已經等不及了,他急著當“民選”省長,硬是讓這個胡亂選出的省議會趕緊出了台。1922年元月新的省議會成立,其中趙派的議員占了三分之二,基本掃清了選老趙恆惕當省長的障礙。可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就在省長選舉前夕,湖南省內外發起了一陣倒趙的強烈風潮。到正式選舉省長的那一天,長沙街頭示威遊行的有兩萬多人。可手無寸鐵的人民是不能阻止一意孤行的武夫的,趙恆惕終於經省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為了湖南省的正式民選省長。
客觀地說,別管趙恆惕這個“民選”省長來得多么不正當,但他一旦戴上了這頂“民選”的帽子,確實對南北兩方染指湖南的企圖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北邊的吳佩孚占著岳陽,隨時可以向南攻取長沙,那不過是滅此朝食的事,可他為什麼不這樣乾呢?一方面是為了留下趙恆惕作與廣東孫中山之間的緩衝,另一方面也無庸諱言,這個湖南省自治與趙的民選省長地位是吳佩孚不好繞過的法理障礙。而南邊的孫中山,一門心思要武力北伐統一全中國,可他也只能用拉攏的辦法說服趙恆惕加入自己的陣營,而不好冒然向湖南動武。當趙恆惕不同意的時候,孫中山也只好繞道江西進行北伐。這種僵局直到1923年才被打破。當時譚延闓在廣東已經投靠孫中山成為他手下的重要人物,得到孫的指令要設法倒趙以掃清北伐的障礙。譚策動舊部與趙恆惕動起手來,然後自己親任“北伐討賊湘軍總司令”,還被孫中山委了一個湖南省長,直抵衡陽設總司令部,與趙恆惕公開對壘。為了將趙恆惕“湘省自治”這塊合法招牌打碎,譚延闓除了指責趙恆惕制憲不合法律程式外,還公開宣言,稱自己已經徹底放棄了這個原本由他自己首倡的聯省自治的概念,而改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北伐的理據。而趙恆惕自然正要抓住自治這根救命稻草不放,乃向全國通電,說:“……夫吾湘託命於省憲旗幟之下,在國憲未成立之前,不受任何方面之干涉,久為國人所共喻。縱令省憲有未盡完善之處,不難依合法程式,提案修正。今以一紙電文破棄之,而復出於首倡制憲之湘人,此誠吾湘之大不幸事也……”其說詞倒也算是抓住了譚延闓的要害。趙恆惕將自己的軍隊命名為“護憲軍”,開往衡陽迎戰。兩軍對陣,一邊要“討賊”,一邊喊“護憲”,可說到底,光靠嘴皮子不行,勝負還得由槍炮來決定。
譚趙開打
譚趙二人都是湖南人,又都曾經營湖南多年,一旦開打,倒真是勢均力敵。除了戰場上廝殺,不外乎背後做小動作策反。其中最險的一次,是趙的部下朱耀華一個團反戈,竟長驅直入攻進長沙,差點活捉了趙恆惕。老趙逃到株洲,也顧不得自治不自治了,乃向吳佩孚求援。老吳當然是求之不得,連忙調兵從岳陽大舉進入湘境。要不是廣州陳炯明“叛變”,孫中山急令譚延闓回援,討賊軍、護憲軍加上北洋軍在湖南還得有一場好打。譚延闓的軍隊撤向廣東,這場兄弟鬩牆之戰才停了下來,可老趙的湘省自治卻受到了趁機插手進來的吳佩孚的挾制,從此變得有名無實了。老趙被老吳逼著修改了省憲法,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受北洋保護的現實。
譚延闓退走廣東,帶走了湘軍一半的兵力,趙恆惕只好重打鑼鼓另開張,將剩下的兩萬餘人整編擴充,重新編成四個師,其中第四師的師長是唐生智,從此將這位爺給領上了湖南軍政的大舞台。唐生智的第四師駐紮在衡陽,臨近廣東,一方面勢力漸大不再受老趙的約制,另一方面近朱者赤,逐漸受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遂起了推翻趙恆惕的想法。這裡邊頗有中共湘區委員會的功勞,那本是毛潤之先生親手締造的地下組織,這時以國民黨省黨部的名義與唐生智聯絡,進行策反工作。老趙眼看唐生智起了反心,還想以聯省自治這個老法寶對付過去,就派人到廣西與李宗仁聯絡,希望桂系也支持聯省自治的主張。可沒想到李宗仁這時已經接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願跟著老趙玩自治了。趙恆惕的最後一手竟是也宣布服膺三民主義,想以此化解來自於南方的壓力。可臨時抱佛腳總是不靈的,唐生智不認他這個賬,率兵從衡陽北上逼近長沙,趙恆惕沒有辦法了,只好逃離長沙,結束了他督湘六年的政壇生涯。
這之後吳佩孚的軍隊與唐生智直接衝突起來,趙恆惕的舊部葉開鑫殺回了長沙,省議會還搞過一次“迎趙復職”,發出急電催促趙恆惕回湘重新主政。趙恆惕猶猶豫豫不知道該不該回去,直到接到吳佩孚的旨意,讓他當湘粵桂聯軍總司令,主持討伐唐生智,這才趕緊趕到了岳陽。可已經晚了,唐生智後面北伐軍殺進了湖南,連吳佩孚和孫傳芳都頂不住了,趙恆惕只好逃往上海,在那兒當了十年寓公。
趙恆惕後來成了一個佛學居士,走的似乎是中國傳統下野之士吃齋念佛歸隱避禍的老路子。到日寇占領上海時,曾動員他出任偽職,趙恆惕倒是不為所動,嚴詞拒絕。這一點與吳佩孚很相似。1939年趙恆惕重新回到湖南,參與抗日救國運動,並當選湖南臨時參議會議長。抗戰勝利後,他又再次被選為省議會議長,以他制定“省憲”的經歷,幹這行倒算得上是個老資格。1947年他還當選了“國大代表”,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往台灣,任國民政府“資政”,1971年死於台灣,再也沒有回到湖南。
湖南省憲
事件背景
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盛行一時的憲政思潮和聯省自治運動中,湖南是最為突出的一省。不但頒布了《湖南省憲法》,而且開始了真正的憲政實踐。時任湖南省長趙恆惕是關鍵人物。在任4年,堅守省憲,興學修路,公選縣長,勵精圖治,推動了湖南現代化的實質性進展。趙恆惕意志堅定,果敢強硬。與吳佩孚稱兄道弟,但蔣介石始終對他禮遇有加。毛澤東早年更是稱譽他為“驅張將士,勞苦功高,鄉邦英俊”。
事件簡介
一、趙恆惕組織制定《湖南省憲法》,經歷起草、審查和公民複決三個階段,程式合法嚴肅,開近代中國制憲先河。1922年1月1日,趙恆惕正式公布《湖南省憲法》。公布之日,趙恆惕命人以黃紙書寫憲法全文,張貼在一個特製的亭子中,由軍警開道,用八人大轎抬著遊行市街。還開放各個衙署,任人參觀,“以示民主之意”。全省各機關團體和民眾大慶三天。各地張燈結彩,宣傳講演省憲,並向全國各地發布通電宣言。湖南造幣廠立即趕製了“湖南省憲成立紀念”的銀幣、銅幣,以資紀念。《湖南省憲法》作為中國第一部正式通過的省憲聲名遠播。
二、民主精神是《湖南省憲法》的主要特色,反映了二十年代初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要求,體現了要求民主自由,自主管理地方事務的願望。
《湖南省憲法》分序言和正文13章,共141條,五大部分,即:人民之權利與義務;省之事權;省政府機關之組織及省政權之行使(省議會、省務院、立法等);下級地方之組織;本法之修正與解釋。
三、趙恆惕作為中國第一位依據省憲產生的“民選省長”,勵精圖治,促進了湖南早期現代化的發展。
趙恆惕上任後,努力實施省憲,促進了當時湖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趙恆惕作為中國第一自治省的省長,還是決定遵循民意,實行裁兵。趙恆惕任湘軍總司令後,湖南軍隊10萬,隨後裁去5個混成旅。其次,恢復法院,建立獨立於行政的司法體系。再次,澄清吏治,主持縣長公開選拔考試。1925年3月,趙恆惕決定舉行第一屆縣知事考試。經濟方面,趙恆惕竭力整理財政,建成紡織廠,並興修公路,拓寬城市街道,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湖南現代化的發展。趙恆惕還重視高等學校的建設,主持建成湖南大學,並資助湘雅醫學院。1923年5月,趙恆惕批准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工業專門學校和商業專門學校等三校合併成立湖南大學。1924年1月,在趙恆惕的督促下,時任教育司司長李劍農聯合教育界,成立了湖南大學臨時董事會,編制湖南大學計畫書,但因經費拮据而暫告停頓。1926年2月1日湖南大學正式成立。國立湘雅醫學院前身為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雅禮學校合作創辦的私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校址初在長沙北門潮宗街,後在趙恆惕主持下,由政府撥款於北門外麻園嶺購地建校,並在這一時期得到迅速的發展,在醫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趙恆惕主政下的湖南教育,無論學校數、招生數,還是教育經費投入、教育質量與學科程度,都比以前大有改善。平民教育、職業教育、私立教育、高等教育等更是豐富了湖南的教育事業,推進了湖南教育的現代化。
1926年7月,蔣介石在廣州誓師北伐,唐生智代趙恆惕就任湖南省代省長。唐生智宣布廢除湖南省憲法。8月初,裁撤湖南省議會,持續六年的憲政自治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