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泰(1915年-1974年11月28日),湖北崇陽人,幼家貧,8歲為傭工。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是當年解放本溪的最高指揮員。
曾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歷任晉察冀軍區直屬游擊軍政委,安東軍區獨立一支隊司令員,志願軍50軍150師師長,5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4年在大連逝世,享年5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國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崇陽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74年11月28日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巧計參軍,長征路上,抗日英雄,東北建功,赴朝參戰,濃濃鄉情,所獲榮譽,紀念活動,
人物生平
趙國泰崇陽縣華陂人。父名河清,以木工為業。母親吳梅喜,操持家務,因家臨驛道,乃帶便賣茶煙以補家計。趙幼時,無力入學,雖一字不識,但很有心計。八歲即離別父母去華陂吳家塔村幫人家放牛。十四歲給城關一家甜食館當小僱工。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33年調紅3軍團保衛局2科受訓,任第3軍團保衛局科員。1934年在廣昌戰鬥中負傷。參加了長征。
1934年5月,在保衛廣昌戰鬥中,趙又一次負傷,入興國醫院治療。由於王明推行極“左”路線,使革命根據地喪失殆盡。十月,中央紅軍乃決定北上,當時,趙創傷初愈,身體瘦弱,不宜遠行,首長勸他留下。趙說:“與其留下被殺,不如隨軍戰死。”即調趙任保衛局通訊班班長。長征途中,翻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吃草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陝北。
1935年,任第叄軍團保衛局通訊班班長,紅4師司號長。10月,趙調紅軍第四師司號長。翌年元月,調子丹紅軍學校受政治訓練。四月學習結束,九月畢業,留任紅軍大學教員。
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紅軍大學教員。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促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同年九月,趙隨聶榮臻赴晉察冀邊區,開闢敵後抗戰根據地,歷任晉察冀三分區十二大隊政治處長等職。他經常化裝深入敵外圍偵察,或替入偽軍內部策反,曾使偽軍某團棄暗投明,倒戈起義,編為晉察冀直屬游擊軍。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就是以此故事為背景的。趙率領該團先後參加百團大戰,及七里莊、唐縣東足里、王京車站等戰役,屢立戰功,多次獲得邊區領導的嘉獎。
1943年3月,奉命赴延安中共中央黨校二部學習。
1945年4月,學習結束,5月,編入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幹部大隊,赴鄂豫邊區新四軍五師工作。當時,軍令急如星火,趙的愛人彭芬絮分娩不久,身體虛弱,挈婦攜雛,有礙行軍。趙決定將嬰兒送給當地一位農民,愛人暫留延安待命,本人乃立即隨軍向大別山區前進。約在8月間,行至河南的孟縣,因日本帝國主義者宣告無條件投降,形勢發生急劇變化。中途,接受黨中央命令,馬上回程,急赴東北。11月,到達瀋陽。此後,趙歷任遼寧一區副司令兼鞍山保全司令,安東保全旅旅長兼安東保全司令,遼寧一分區副司令員兼通化衛戍司令,安東三分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 任遼寧軍區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安東保全旅旅長,安東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
1946年,解放瀋陽戰鬥,友軍4攻救兵台不克,主動請戰,智取救兵台,殲敵500餘。
1948年,任東北軍區163師師長,率部參加解放平頂山、撫順、本溪。在瀋陽戰役中163師殲敵600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6月,美帝一手點燃朝鮮戰火,並不顧中國人民一再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對此,趙怒火萬丈,奮起請戰。
1951年7月,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150師師長,率部參加了飛機場的修建保護、攻占敵島作戰和負責保衛丹東至平壤的西海岸線。
1953年,朝鮮人民最高領袖金日成於在朝鮮定州郡黃龍里給趙授予了二級國旗勳章。
1954年,任50軍副軍長兼軍參謀長,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
1957年,畢業,任第50軍副軍長,
1969年3月,中央軍委以趙守衛海防,經驗豐富,被委為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守衛海防前線。
1974年11月28日逝世,終年59歲。
人物軼事
苦難童年
1915年,吳梅喜頭胎就產下一男嬰,趙河清喜不自勝。他想給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卻苦於目不識丁,怎么也取不好,只好節衣縮食,花一塊銀元,從當地私塾請來一位教書先生為兒子取名。那位先生見孩子粗壯結實,肥頭大耳,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斷定他前途不可估量,將來必定會在定國安民上有所作為,因此賜名為“國泰”。小國泰出生的年代,國家不安泰,軍閥混亂,戰禍連綿,乾旱洪澇接二連三,勞苦大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小國泰的家也不例外,父親趙河清勤扒苦做,一年收穫的糧食往往交不齊租谷,得靠夜晚加班做木工補貼家用。即使趙河清一天也不閒著,家裡還是吃了上頓愁下頓。尤其是到了春夏兩季青黃不接時,家中更是粒米無存。吳梅喜經常被餓得肚皮貼到脊背上,哪裡有奶水餵孩子呢?小國泰缺少奶水,一天比一天消瘦。每當看到孩子餓得哇哇啼哭時,吳梅喜總是陪著兒子暗暗流淚。小國泰不到一歲,吳梅喜就把他用背帶綁在背上到野外挖野菜,到山上摘野果充飢,以補充奶水餵養小國泰。
小國泰四歲時,崇陽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大多數地方禾苗枯萎,顆粒無收。三屋趙家地處大泉,是出了名的窮鄉僻壤,尤其怕旱,那一年,真是“乾死蛤蟆餓死老鼠”了。可是,地主的租子照樣得交。臘月28日,地主派了兩個狗腿子到小國泰家催交租谷,趙河清說盡了好話,答應第二年開春想辦法。狗腿子們硬是不行,把趙河清狠狠揍了一頓後,逼著趙河清用全家居住的茅草房作抵押。無可奈何的趙河清被逼含淚在賣房契上按了手印。
1916年,趙河清揮淚告別了居住多年的茅草屋,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小國泰添了一個弟弟)來到東堡程家祠堂租了一間房子棲身。沒有了耕田,趙河清以木工為業,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程家祠堂臨近驛道,趙河清就讓妻子吳梅喜在路邊賣茶葉蛋,以補貼家用。
在程家祠堂住了兩年,因交不起房租,又被迫再次搬家。趙河清一家只好替人看山,搬到佛嶺附近的東堡守山屋裡居住。山里人煙稀少,村落分散,找趙河清做木工的少了,趙河清就在山上開荒種地,種些紅苕、小麥之類的雜糧。這時的小國泰每天幫父親鋤地、送水送飯、砍柴、挑水、帶弟弟,什麼雜活都乾,是父親的得力小幫手。
1923年盛夏的一天,華陂吳家塔村有位鄉紳到佛嶺做客,途徑守山屋,進門討茶喝,小國泰倒茶倒水很是熱情,很討鄉紳歡心。鄉紳就對趙河清說:“我看這孩子伶俐乖巧,日後必有出息,但呆在這山旮旯里不是辦法,不如現在就到外面闖闖。”並說他家正缺少放牛的,想請小國泰去放牛。趙河清見這位鄉紳說得在理,又不像黑心腸的人,與妻子一商量,就答應了。第二天,八歲的小國泰告別父母,隨鄉紳到華陂吳家塔村,當上了放牛娃。
鄉紳家交給了小國泰一頭大水牯。這頭水牯不僅力氣大,而且硬鼻。開始小國泰常常受它欺負。小國泰拉它往東它偏往西,小國泰用力拉,它就發瘋似地把小國泰拉得倒在地上拖去很遠,常常拖得小國泰遍體鱗傷,鮮血直流。終於有一次,小國泰被惹惱了,把它拴在樹上,用一根粗木棍狠狠打了一頓,它才老實多了。
小國泰除放牛外,一有空就幫東家劈柴、挑水,很是勤快,東家一家都很喜歡他。可是,有一次,小國泰與幾位小夥伴玩得起興,忘了放牛的事,牛吃了人家一大片莊稼。主人找東家扯皮,東家十分惱火,狠狠打了小國泰。小國泰是個犟脾氣,一氣之下離開了鄉紳家,隻身來到縣城找事做。一個小孩子到縣城找工作談何容易,趙國泰幾經周折,才在一家甜食館當上了小雇員。
巧計參軍
1929年5月,何長工率領紅八軍來到崇陽,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革命形勢如火如荼,許多進步青年紛紛投軍。這時的趙國泰剛剛十四歲,他耳聞目睹紅軍的所作所為,覺得紅軍專為窮人辦事,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因此也想參加紅軍。
趙國泰第一次到招兵的地方報名,招兵的同志見他年紀太小,個子又不高,就對他說:“小朋友,你想當紅軍我們歡迎,可你年紀太小了,等長大點再來吧!”趙國泰回到甜食館,夜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埋怨自己為什麼不長高點,長胖點,要是比現在高些、胖些,不就可以參加紅軍嗎?想到這裡,一個念頭掠過他腦際。對,就這么辦,一條參軍的巧計產生了。
第二天,趙國泰再一次來到招兵處。招兵的同志見他比昨天高了,身板也肥大多了,很是吃驚,就問他:“一個晚上的時間你怎么就長得比昨天高得多?”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么高嘛!”招兵的同志又問:“那又怎么變肥大的呢?”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么肥大!”招兵的同志仔細瞧了瞧他,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趙國泰的肩膀說:“你這小鬼,還就是有心計嘛!”原來趙國泰把昨天穿的平底鞋換成了高底鞋,並在鞋子裡面墊上了一疊厚厚的廢紙,比昨天起碼高出四公分,他又在身上綁了一塊又一塊棉絮,顯得比昨天肥大得多。聽招兵的同志這么說,趙國泰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怎么樣,這下我夠格了吧!”招兵的同志被他的誠心感動,還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去請示首長。首長聽了匯報,走到趙國泰面前,摸了摸趙國泰的頭,親切地問:“小同志,你為什麼想當紅軍?”趙國泰毫不含糊地回答:“紅軍好!”首長又說:“當紅軍要打仗,條件很艱苦,你不怕吃苦嗎?”趙國泰說:“什麼苦我都嘗過,再苦我也不怕!”首長見他意志堅定,想招收他,可擔心他年紀太小,力氣不大,問趙國泰:“打仗要扛槍,要挑擔子,你行嗎?”趙國泰二話沒說,從廚房裡挑起水桶到井裡打了滿滿兩桶水,挑到首長面前,輕輕鬆鬆地放下。首長十分高興,覺得這孩子是苦水裡泡大的,能吃苦耐勞,而且十分聰明乖巧,是位難得的小紅軍,就答應了趙國泰參軍的要求。趙國泰依靠自己的機智,終於當上了紅軍。
吳梅喜得知兒子參軍的訊息,終日寢食不安,擔心兒子年紀小,吃不了當兵的苦。有一次她打聽到趙國泰 所在的部隊途徑佛嶺,一大早就坐在路旁等候,打算把兒子拉回家。趙國泰知道母親的心思,在大部隊經過佛嶺時,他翻山越嶺繞道而行,避開了母親。吳梅喜一直等到太陽落山,部隊過去了很久,仍不見兒子,只好怏怏回家。
過了幾個月,部隊駐紮在金塘石店,趙國泰才請人代筆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告訴父母自己在部隊一切都好,叫父母不要擔心他。此後20餘年,趙國泰沒有與家裡聯繫。
軍號嘹亮
趙國泰參加紅軍後,部隊首長考慮到他年紀小,力氣小,終日行軍打仗、扛槍、挑擔子肯定承受不了,就安排他當號兵。
可當號兵也不容易。開始,趙國泰拿著軍號怎么也吹不響,司號長就教他怎樣吸氣、運氣、吐氣。慢慢地,趙國泰能吹響軍號了,可吹出來的聲音又無腔無調,光有“嘟…嘟…”聲。司號長又耐心教他怎樣換氣,怎樣吐氣。趙國泰按照司號長教給他的方法終日練飛。為了不打擾戰友們的休息,他總是一個人跑到遠離駐地的地方去練習。清晨,當戰友們還在沉睡時,他一個人走到離駐地一、二里遠的深山峽谷,對著森林吹,對著溪流吹,對著鳥雀吹,對著晨霧吹。晚上,當戰友們進入夢鄉後,他輕輕地離開駐地來到更遠的地方,對著月亮吹,對著星星吹,對著夜色吹。喉嚨吹乾了,喝口山泉接著吹,嘴唇吹裂了,流出了滴滴鮮血,他用手一抹,繼續吹。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十多天的時間,趙國泰就掌握了起床、操練、開飯、休息、宿營、行軍、衝鋒等各種軍號的吹法,而且吹得特別嘹亮。
趙國泰先是被分配到紅五軍三支隊當號兵,1930年,紅五軍、紅八軍合編為紅三軍團,趙國泰任紅三軍團四師師部司號員,赴湘參加了長沙、渝洲、龍崗等戰役,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一個又一個村鎮。
1931年,紅三軍團輾戰建寧、黎川、黃陂、廣東、南雄等地,趙國泰不僅用他那嘹亮的號聲激勵戰友們衝鋒陷陣,英勇殺敵,而且每當號聲一停,他就拿起武器,投入到戰鬥中去。在南雄戰役中,趙國泰的右腿被子彈擊中,流血不止,劇痛難忍,但他仍然堅持與敵搏鬥直至戰鬥勝利,事後,部隊嘉獎他,批准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3年2月,趙國泰調到保衛局二科接受保衛工作訓練,在訓練期間,趙國泰一方面認真學習保衛工作知識,另一方面繼續投入戰鬥。他學習刻苦,積極上進,不顧傷殘、英勇殺敵的精神深受部隊首長讚譽。不久,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5月,訓練結束,趙國泰留任保衛局二科科員。
1934年5月,在保衛廣昌的戰鬥中,趙國泰又一次光榮負傷,入興國醫院治療。這時,由於王明推動極左路線,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根據地喪失殆盡。10月紅軍決定突圍北上,趙國泰傷口初愈,身體虛弱,不堪遠行,首長勸他留下,趙國泰說:“與其留下被殺,不如隨軍戰死。”堅決要求隨軍北上。首長根據趙國泰平時的表現,相信他能克服困難,堅持到最後。就答應了他的要求,並調他任保衛局通訊班班長。
長征路上
1934年10月,趙國泰拖著傷後虛弱的身子,帶領通訊班戰士,跟隨紅軍主力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長征初期蔣介石調集了幾十萬大軍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並在紅軍前進的路上設定了四道堅固嚴密的封鎖線,妄圖把紅軍困在包圍圈內一舉殲滅。紅軍前進途中,幾乎每天打仗,天上有敵機、地上有追兵,有時急行軍二、三百里,就是身體強壯的人也有些吃不消,但傷病初愈的趙國泰卻堅持下來了,因為他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有黨在,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紅軍。他咬牙忍痛,昂首挺胸走在隊伍前面。他帶著通訊班的戰士來回奔走于軍團首長和各部隊之間,把軍團首長的戰略部署及時傳達到部隊,使部隊成功地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衝破了敵人的一道又一道防線,終於擺脫了敵人,進入了貴州境內。紅軍進入貴州後,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紅軍偉大的轉折開始了。趙國泰聽到這個訊息,像所有的紅軍戰士一樣歡欣鼓舞,他的話比以前更多了,勁比以前更足了。雖然前面的路上還有許多的艱難險阻,但趙國泰看見了曙光,看見了希望。
不久,部隊翻越了雪山,來到了毛兒蓋,準備穿越草地,繼續北上。草地上到處都是沼澤地,當地人民留傳著兩句話:沒到草地行,不知天下苦。那裡既沒有村莊,到處都是長滿細毛的水草以及一些耐寒喜濕的灌木。水草上面懸浮著一層層陰森森的濃霧,使人視線無法透過。草叢下面,有很多枯死霉爛的葉草莖覆蓋在泥水上面,一腳踩下去,就會陷進無底的泥沼里。草地上有很多水坑,由於植物的腐爛沉積,水流不通,毒菌遍布。水不僅不能飲用,人馬走過,腿部還會發痛、紅腫甚至潰爛。行人從這裡經過極其困難。
為了順利穿越草地,部隊在毛兒蓋稍作休整,軍團首長向戰士們作了穿越草地的思想動員工作後,趙國泰就和戰士們一起編起草鞋、裝乾糧袋,互相整理攜帶的武器裝備。
進入草地後,趙國泰一馬當先,在隊伍前頭探路。他用一根木棍子左邊探探,右邊戳戳,發現了泥潭,就用右灰做上記號。進入草地的第二天下午,他一不留神,一隻腳陷進了泥潭,拔了半天拔不出來,還是一個戰友幫忙才拔出來,但一隻鞋子掉進了泥潭裡。他只好光著腳走。第三天,他的腿腳又紅又腫,特別是受傷的地方又癢又痛,他一聲不哼,繼續前進。通訊班在整個軍團前邊開路,趙國泰走在通訊班的最前面。就這樣,他不顧潰爛的雙腳,咬緊牙關,硬是支撐著熬過了七天六夜,走完了六百多里路程。
1935年10月,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陝北。長征開始時,紅軍共有幾十萬,到達陝北時剩下的人不足三萬。而趙國泰依靠堅強的毅力成為這三萬倖存者之一。
紅大歲月
勝利到達陝北的三萬紅軍,是黨和人民軍隊的中堅,也是中國革命希望的火種。毛澤東十分注重軍隊的思想組織建設和軍事文化建設。開辦了子丹紅軍學校和紅軍大學,挑選學員,培養將來高水平高素質的領導人才。
1936年元月,趙國泰被選送到子丹紅軍學校接受政治訓練。4月訓練結束,又到紅軍大學二科步兵團學習,9月畢業後,留在紅軍大學任軍事教員,直至抗日戰爭爆發。
剛進子丹紅軍學校時,趙國泰斗大的字難認一籮筐,聽教師講課非常困難。但他並不灰心,他請同班文化水平較高的同學教他識字,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請教自己弄不懂的問題。別人休息時,他還在教室里抄東西,同學們就寢時,他還打著手電筒在看書、複習。4個月的政治訓練結束時,他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順利進入紅軍大學繼續深造。
紅軍大學開設的課程更多,有政治、哲學、軍事、黨史、新文學等,毛主席、朱總司令、張聞天、博古、李維漢、徐特立等都到紅軍大學講過課。
在紅軍大學,趙國泰如魚得水,學習更加勤奮,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特別是毛主席在紅軍大學的幾次講話,給趙國泰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如“指揮員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畫——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畫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這段話一直成為趙國泰部署每次戰鬥的座右銘,也便得他成為後來的常勝將軍。
一年多的紅軍大學的學習生活,把趙國泰從一個大老粗陶冶成為一個既懂政治又懂軍事的有文化、有理論的優秀人才。也為他步入將軍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英雄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不到一個月,天津失守,接著山西太原失守,河北、山西大片土地陷入日軍的鐵蹄之下。為了抵制日軍的侵略,黨中央派遣黨的大批優秀幹部分赴各個戰場開僻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動民眾,組建武裝,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趙國泰跟隨聶榮臻來到晉察冀邊區。晉察冀是日軍勢力最狂妄的地區,敵偽交結在一起,燒殺擄搶無惡不作。聶榮臻一到晉察冀,立即發動民眾,組建武工隊、游擊隊,採用地道戰、地雷戰等辦法,狠狠打擊敵人。趙國泰在聶榮臻的領導下,先後擔任了晉察冀二分區十二大隊政治處副主任、一營營長兼任政治教導員、晉察冀三分區游擊一支隊隊長兼政委、晉察冀直屬游擊軍政委、晉察冀三分區六區區隊長等職。他經常深入敵區進行偵察,將偵察和掌握的材料加以整理,制訂戰略決策,他指揮的戰鬥往往是戰無不勝。在他擔任三分區游擊一支隊支隊長兼政委期間,他了解到駐紮在河北某地的日軍不超過300人,加上偽軍2個排,總數不足500人,而自己一個支隊的人數就超過300人,加上附近的游擊隊、武工隊和民兵足有800多人,完全有能力吃掉敵人。於是,他白天化裝成老百姓潛進敵人的據點摸情況,回來後與大家商量,制訂作戰計畫,晚上,帶著隊伍悄悄摸了進去,把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個鐘頭的時間,全殲敵偽,端掉了敵人的又一個據點。在抗日期間,他領導指揮下的區中隊、游擊隊、武工隊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與敵交鋒不下百次,而且每次總是以勝利告終,共殲敵一萬餘名。拔掉敵據點30多個,邊區人民都稱他為“抗日英雄”、“常勝將軍”。
趙國泰有勇有謀,在用武力打擊敵人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做好敵偽內部的分化瓦解工作。駐紮在河北定縣的敵軍共有2000多人,其中偽軍就有一個團的兵力。趙國泰了解到偽軍團長是個孝子,而且頗具愛國之心,就把那裡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志找來,進一步問明情況,共同研究如何做好策反工作。首先,趙國泰把偽軍團長的母親從1000多里外接來,叫她去做兒子的思想工作,接著又派我黨地下工作者與之正面談話。當偽軍團長投誠的態度比較明朗時,趙國泰在地下工作者——女共產黨員彭芬絮的積極配合下,混進了定縣,秘密會見了偽軍團長。不久,偽軍團長就公開宣布棄暗投明,倒戈起義。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就是以此為故事背景創作而成的。
這個團倒戈起義後,趙國泰徵得聶榮臻的同意後,把該團編在自己的隊伍里。他率領該團先後參加了百團大戰、七里莊、唐縣、王京車站等戰役,屢建戰功。趙國泰也因此多次獲得邊區領導嘉獎。
在策反該團的過程中,趙國泰與彭芬絮經常往來,逐漸產生了感情。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理想把他們緊緊連在了一起。不久,他們倆結為伉儷。
東北建功
1943年3月,趙國泰奉命赴延安中共中央黨校二部學習。1945年4月學習結束,5月被編入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幹部大隊赴鄂豫邊區工作。當時正值彭芬絮分娩不久,身體虛弱,帶著小孩子行軍不便。但軍令如山倒,趙國泰只好將嬰兒送給當地一戶農民代為撫養(解放後,趙國泰夫婦去當地找過那個孩子,可始終未找著。)彭芬絮暫留延安待命,趙國泰隨大軍向大別山挺進。部隊行至河南孟縣,因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形勢發生急劇變化。黨中央電令三五九旅回程赴東北,趙國泰又轉向東北,於11月抵達瀋陽。
到達瀋陽後,趙國泰接防駐守,歷任遼寧一分區副司令員兼鞍山保全司令、安東保全旅旅長兼安東保全司令、遼寧一分區副司令員兼通化衛戍司令、安東三分區司令員等職。
1946年,蔣介石背信棄義,重開內戰,妄圖獨吞勝利果實。10月,國民黨公然向東北大舉進攻,占領了丹東、通化等地。敵青年軍二0七師也侵占了瀋陽,並派出一個加強營盤踞救兵台,與瀋陽勢成犄角。為了解放瀋陽,軍區曾命某師4次攻打,均未攻克。敵軍依仗山川天險,憑藉武器優勢,負偶頑抗。趙國泰聽到這個訊息,十分氣憤,主動向軍區首長提出由他負責攻打救兵台。軍區首長見他態度堅決,答應了他的請求。考慮到趙國泰雖然智勇雙全,但兵力不足一師,就對趙國泰說:“此役能戰則戰,不必勉強。”趙國泰接受任務後,回到部隊深入連隊開“諸葛亮”會,組織連排幹部擺沙盤作業,認真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帶著他們實地觀察了解地形和敵情,一個“聲東擊西”巧取救兵台的方案產生了。
戰鬥開始,一營趁晨霧瀰漫虛張聲勢,從南線正面佯攻敵堡;二營向北迂迴,繞入敵後山麓出其不意奪取制高點。然後居高臨下,用手雷狠轟敵堡,敵人驚慌失措,亂作一團。這時,一營緊密配合發起總攻,一舉拿下了救兵台。此役殲敵500餘人,狠狠打擊了瀋陽敵軍的囂張氣焰,為解放瀋陽掃清了障礙。趙國泰因而受到東北軍區和遼寧軍區的嘉獎。
1948年7月,趙國泰出任遼東獨立大隊司令兼政委,不久,又調任東北軍區一六三師師長。他率領一六三師先後參加了解放平頂山、撫順、本溪等戰役,特別是參加解放東北的最後一次戰役——瀋陽戰役時,一六三師殲敵6000餘人。撫順、本溪的人民民眾特地為一六三師陣亡將士修建了紀念碑,並請趙國泰為紀念碑題詞,以表彰一六三師的赫赫戰功和表達對陣亡將士的永遠懷念。
赴朝參戰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點燃朝鮮戰火,並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鴨綠江畔。
當時,趙國泰正駐守在鴨綠江畔的丹東市,對美帝國主義的強盜行徑感到格外憤慨。他致電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堅決要求赴朝參戰。
經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同意,1951年7月,趙國泰率五十軍一五0師來到朝鮮戰場,負責保衛從丹東至平壤的西海岸線。這時,美軍已敗退“三八線”,妄圖重演“仁川登入”的舊把戲,企圖從西海岸某島登入,夾擊志願軍,以挽回其敗局。對此,趙國泰早有警覺。為了鞏固西海岸防線,防止美軍登入,首先要全部占領沿海島嶼,其中以艾島最為重要。於是,趙國泰決定首先攻取艾島,他親自冒海風、踏泥濘、攀礁石察看地形,在制訂作戰方案時,不僅顧及不同兵種的相互協調,而且對風速、水速和不同船隻的劃速都作了精確的計算。戰鬥開始前,趙國泰親自為強渡營戰士送行並與之一一握手,鼓勵戰士們保家衛國、殺敵立功。晚上六點,強渡營開始潛渡,次日凌晨七點開始強攻,九點戰鬥就勝利結束。這次勝利的意義十分重大。它開創了我軍海陸聯合作戰的先例,為解放朝鮮西海岸其它島嶼提供了經驗。同時,解除了西海岸的威脅,打破了美軍“仁川登入”的美夢。因此,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於1953年在朝鮮定州黃龍里授於趙國泰二級國旗勳章。
抗美援朝結束後,趙國泰返回東北。1954年6月,他被提升為五十軍第二副軍長兼參謀長,隨即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第一班學習。由於他刻苦鑽研,虛心學習,結業時文化學習獲三等獎,政科學習獲模範三等獎,軍事考核成績獲優秀獎。
1955年,趙國泰被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1957年,趙國泰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並升任為五十軍第一副軍長。軍長曾澤生長期駐京負責政協工作,軍內事務均由趙國泰主持。
1969年,中央軍委因趙國泰守衛海防經驗豐富,委任他為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濃濃鄉情
自從1929年,十四歲的趙國泰離別故鄉崇陽後,就一直沒有回過故鄉,與故鄉失去聯繫20餘年,但他的內心深處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懷念故鄉的親人。在全國解放後的1950年,趙國泰急急忙忙回到了故鄉,回到了崇陽。
趙國泰回鄉的訊息傳到縣裡,縣委、縣政府立即派出許多幹部來陪他,還派了大批警察保護趙國泰。趙國泰知道後,對縣委負責同志說:“我趙國泰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要這么多人陪著乾什麼?快叫他們各乾各的事,我不要人陪。”對派來的警察,趙國泰也一個都不要。負責同志說:“我們要對首長的安全負責。”趙國泰說:“我回到故鄉有什麼不安全的,故鄉沒有人要我的腦袋,你們儘管放心好了。”他硬是堅持只帶隨身的兩名警衛員回到大泉。一進家門,趙國泰看到母親(父親趙河清已經去世)兩鬢斑白,禁不住淚如泉湧,一膝跪在母親面前抽泣著說:“兒子不孝,沒在身邊服侍您老,還讓您老牽腸掛肚,實在是對不起您老。”然後,趙國泰又拜望了鄉親們,向他們問寒問暖,與他們親切交談。他在外20多年,當了大官,卻仍是一口鄉音,仍然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沒有一點官架子。臨走時,他再三囑咐弟妹好好贍養老母。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最困難的三年。趙國泰擔心家鄉人民的生活,特意回家了一趟。一回到家鄉,看見的是父老鄉親們挖野菜、剝樹皮、吃觀音土充飢的情景。這讓他痛心疾首,才知道什麼“畝產雙千斤、一萬斤”,什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統統是騙人的話。趙國泰對那些假、大、空十分痛恨,對正在死亡線上掙扎的鄉親無限同情。他把帶回家的一百斤大米全部分給了鄉親們。可那也只是杯水車薪,百斤大米解決不了問題呀!趙國泰左思右想,撥通了武漢軍區後勤部的電話,找到了一位負責後勤工作的戰友,要這位戰友幫忙搞一火車皮抗美援越的大米到崇陽,以解燃眉之急。可這位戰友說動用抗美援越物資非同小可,要報中央軍委同意,他沒有這個膽量。趙國泰很體諒這位戰友,怕這位戰友為難,就隻身來到趙李橋火車站,直接找到站長,對站長說:“我叫趙國泰,崇陽人如今急需一火車皮大米。抗美援越的物資什麼時候從這裡經過,你跟我說一聲。由我出面把車皮留下,出了問題我負責。如果有物資從這裡經過你不通知我,我就槍斃你。”這位站長見來人氣勢不凡,口氣不小,連忙點頭答應。果然,兩天后,有一專列援越物資經過趙李橋,站長把訊息告訴了趙國泰。趙國泰立即到火車站留下了一火車皮大米,通知崇陽縣委、縣政府快派人去運。當時沒有汽車,就叫民眾用籮筐擔,用麻袋裝。趙國泰對縣委負責人說:“這些大米是用來救命的,全縣人平三十斤,任何人也不能多占,包括你們領導和我的兄弟,牢里的犯人明天槍斃的,今天也要給他們吃。”
後來這件事被中央軍委知道了,中央軍委有關負責同志批評趙國泰說:“這么大的事,你應該事先打個招呼。”趙國泰說:“一打招呼,你們再研究研究,我的老鄉早就餓死了。”中央軍委考慮到趙國泰做法雖然錯誤,但出發點是搶救百姓。而且規定每人分大米30斤,分配也公道,就只不過要趙國泰寫了一封檢討書了事。
1974年11月,趙國泰在旅大警備區因病去世。訊息傳到崇陽,崇陽許多曾吃過他的“救命糧”的人都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沒吃過“救命糧”但深知他為人的人也十分傷心。他們遙望東北,默默祭奠:“趙將軍,安息吧——崇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您!”
所獲榮譽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 榮獲三級八一勳章。
3 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4 獲二級解放勳章。
5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紀念活動
解放本溪戰役的最高指揮員趙國泰將軍塑像揭幕儀式在平頂山森林公園舉行。市委、市政府、市直機關工委、市民政局、市林業局、市檔案局等有關單位領導出席儀式,駐溪部隊官兵和參加過解放本溪戰鬥的離休老軍人代表也來到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儀式上,市領導和離休老軍人郭樹茂一起為趙將軍塑像揭幕。有關領導還和老軍人們一起向趙國泰將軍塑像敬獻了花籃。60年前,英勇善戰的趙國泰將軍指揮了標誌本溪全境解放的平頂山戰鬥,為解放本溪立下了卓越功勳。他的塑像位於平頂山山頂西北崖邊,當年他指揮解放軍戰士就是在這裡突破了國民黨守軍防線,為本溪全面解放打下堅實基礎。站在這裡向下俯瞰,整個山城蔚為壯觀。趙國泰將軍的塑像矗立在這裡,就仿佛也看到了山城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見證了本溪6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平頂山森林公園負責人表示,將軍塑像矗立在乎頂山上,是本溪人民對將軍的永久懷念,也是將軍對本溪的永久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