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三(1904~1973),又名趙振鑫,榆次縣(今晉中市榆次區)西郝村人。民國11年(1922),考入太谷銘賢中學。民國14年(1925),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同時入黨的郝金和等組成晉中第一個中共黨小組。同年,組織進步學生成立書報流通社,向學生介紹進步書籍《中國青年》、《列寧傳》、《馬克思主義淺說》和《共產黨ABC》,主編《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書和《銳鋒》期刊。 隨著形勢的發展,赴省城參加了西北革命同盟會。回校後公開成立左派國民黨支部,吸收進步學生加入國民黨,黨員達到70多名,形成領導學生運動的中堅力量。民國16年(1927)6月,中共銘賢黨支部遭到破壞,遂南下武漢繼續投身革命。民國17年(1928)春,由組織介紹到河南確山的陝西國民黨軍隊岳維俊部下工作,發展黨員70多人,並在15個連隊建立了中共黨支部。同年12月14日,成功組織了“大冶兵暴”,隨後加入紅軍,任紅軍五縱隊十六大隊政委和紅三軍團直屬黨委書記。
主持設計了中國工農紅軍軍服。次年,又主持成立了紅軍“八一劇社”,成為蘇區話劇運動的開拓者、領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被稱為紅色根椐地“話劇之父”、紅軍書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品三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73
- 籍貫:榆次縣(今晉中市榆次區)
生平事跡,趙品三與紅軍軍服,
生平事跡
民國20年(1931),任中央蘇區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主持設計了中國工農紅軍軍服。次年,又主持成立了紅軍“八一劇社”,成為蘇區話劇運動的開拓者、領導者和實踐者之一。
民國23年(1934),任中共蘇區民主政府教育部藝術局局長兼工農劇社總社社長,創作《游擊》、《我們的隊伍來了》等劇本,收入蘇區第一個劇本集《號炮集》中。民國26年(1937)轉赴延安,任西北青年救國會軍事部長兼西北抗日劇社總社長。次年,首次將《阿Q正傳》搬上舞台,自演阿Q,轟動了延安,並被韋爾斯寫入《續西行漫記》中。同年,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上校秘書,吸收了大批文藝骨幹參加革命,壯大了文藝宣傳隊伍的力量。民國30年(1941),任中央軍委秘書廳副秘書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鐵路管理局經理部部長兼秘書長
、東北軍區兵工學校政委。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為保存和整理革命歷史文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生多才多藝,既善於表演,又擅長書畫
藝術,其篆書自成一體,指畫也很有功力,傳世之作有《李白撫罍醉臥圖》和《鐘馗圖》等。
趙品三與紅軍軍服
在國內土地革命時期特別是其早期,紅軍軍服的面料、式樣、顏色並不統一,各部隊往往是籌措到什麼服裝就穿什麼服裝。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紅軍軍服是瑞金時期由趙品三設計的綴紅布五角星八角帽、佩紅布領章的粗布灰色軍裝。
從八一南昌起義開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武裝起義部隊都穿原來的國民革命軍服裝,參加起義的工農武裝穿個人自己原來的服裝。
在起義後轉移和創建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各部隊都不同規模的建立了小型的被服廠,加工服裝,供應部隊。但軍服式樣、顏色、面料都不統一。
1929年3月,紅四軍解放了閩西重鎮長汀。在長汀成立紅軍臨時被服廠,縫製了4000套灰色軍衣。新軍服的樣式是由毛澤東、朱德、陳毅親自審定的,灰蘭色、布質,上衣為中山裝式,兩個上貼袋,領口綴紅布領章,領章上繡一圈黑邊為悼念列寧逝世5周年;褲子為普通樣式,配綁腿;軍帽為八角形,綴紅布五星帽徽。這是紅軍首次在一個軍的範圍內有了統一的服裝。朱德曾說,這是紅軍第一批正規的軍服。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隨即建立了專門培養紅軍指揮員的第一所紅軍學校。紅校的學員由各部隊選送。當時,紅軍剛剛進行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部隊著裝很不整齊。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劉伯承同志看到學員們著裝雜亂,認為這樣下去會影響部隊的整體形象,也不利於學校的正規化建設;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後勤保障也已初具規模,紅校的學生們代表紅軍形象,服裝應該統一。他把設計紅軍軍服的任務交給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的趙品三同志。
趙品三接到這個任務後,認真研究,精心設計。起初他是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的,上衣是緊袖口套頭式樣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因為蘇聯大部分地區與我國南方氣候差別很大。趙品三後來仿照國民革命軍軍服式樣將上衣改為前開襟敞袖口。考慮到紅軍要經常在山地行軍作戰,灰色在山區不容易暴露目標,所以紅軍的軍裝、帽子和綁腿都選用灰布製作。上衣為中山裝,下衣為西裝褲。軍衣領上縫兩塊紅布領章,象徵紅旗普照全國。軍帽仍用大八角式列寧帽。但因帽角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臉型,趙品三就把軍帽改為"小八角",帽中央縫上一顆紅布五角星,象徵工、農、兵、學、商團結一心向革命。這樣紅帽徽、紅領章,很是莊嚴、威風。趙品三精心設計的軍服經過試穿後,劉伯承校長看了表示滿意。他認為這套服裝美觀、大方、實用,就指示紅軍學校總務科長楊至誠給學員每人做一套。當紅軍學校學員們穿著新軍裝,精神抖擻地行進在古老的瑞金城時,不僅引來人民民眾一片讚許的目光,也在各部隊引起不小轟動。
不久,中央蘇區各部隊都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這種式樣的軍裝。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統一的服裝。以後,各根據地紅軍的服裝逐漸統一。趙品三設計的這套紅軍軍服,成為典型的紅軍軍服。
趙品三設計的紅軍軍服直接參考了國民革命軍軍服的式樣和顏色,系在國民革命軍軍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我們說,紅軍軍服是清末新軍軍服在我國發展的結果。而清末新軍軍服直接脫胎於歐洲軍服。但是,由於紅軍軍服在紅布五角星帽徽、紅布領章方面的成功設計,使紅軍軍服突出反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本質,而紅軍軍服本身的革命性特徵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同時,其八角野戰帽、粗布衣料設計既與革命根據地簡陋的生產條件相一致,也使紅軍著裝簡單樸素,易於接近人民民眾。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服文化,即以紅色五角星為標誌特徵的解放軍軍服文化。紅軍軍服的成功設計,為具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特色的軍服文化的形成打下了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