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科

趙勝科

高邑縣絲弦劇團團長趙勝科,1966年生於高邑縣東韓莊村,東韓莊村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絲弦班社,村里人唱絲弦聽絲弦,絲弦戲在村裡有很好的民眾基礎,就這樣在絲弦的薰陶下,趙勝科從小喜歡絲弦戲。舞台上人物的一笑一顰一招一式,成為台下小勝科模仿和崇拜的偶像。他熱愛絲弦,渴望站在舞台上的那種感覺,出於對絲弦的熱愛,16歲時趙勝科開始系統的學習絲弦戲。當時,欒城縣南客絲弦老藝人尹永恆(藝名髒人,至今在世已經80多歲了)在東韓莊教習絲弦,趙勝科在這一時期虛心求教潛心學藝,學習了絲弦傳統劇目《對花槍》《鍘徐孟》《鍘趙王》《議事樓》,髒人就是勝科在絲弦道路上的啟蒙老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勝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高邑縣東韓莊村
  • 出生日期:1966年
人物經歷,現在生活,

人物經歷

高邑縣青年絲弦劇團團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家莊絲弦傳承人邊樹森大師嫡傳弟子——趙勝科。
17歲,他開始跟隨欒城的絲弦班社跟班演戲,一邊參加演出一邊學習。就在這個時候趙勝科跟著劇團闖江湖的藝人生涯開始了。開始演一些跑龍套之類的小角色,偶爾派一個有幾句唱的小角色都感覺美滋滋的。角色小但是歷練了他的合作意識,在他眼裡“一台戲沒有小角就沒有大角,紅花再好也要綠葉扶持呀小角不好好演主演再賣勁也是白鬧”。因此他珍惜每一個演出機會,認認真真的刻畫好自己飾演的每一個人物,哪怕是念白都沒一句、僅僅一個動作的小角。站在一邊串大兵,長心眼學習“把式”們的表演和唱腔,當小演員的這一時期是勝科學習絲弦和登台豐富演出經驗的絕好時期。
20來歲的趙勝科帶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去了山西,跟著晉劇團乾。“闖江湖”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趙勝科吃了很多苦,首先人際關係要搞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的人際關係都要“打通”碰了哪個罐子都要漏油的,得罪了哪個都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還有就是要精通業務,唱晉劇得有唱晉劇的樣子,拿著絲弦的架子唱晉劇肯定不行,勝科心眼很活泛,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邊學習邊演出。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河北的小伙子到山西陽泉唱晉劇不進站住了腳跟,而且還提了副團長。從一個跟著劇團串大兵的小勝科到“掌班的”副團長。勝科的苦沒有白吃,為此付出的心血,留下的汗水沒有白費。機會總是有心人,這時20來歲的趙勝科已經是老演員、掌班的了,嶄露頭角的他迎來了一生最幸福的時刻,在山西趙勝科成家了。媳婦就是當時劇團的演員,現在高邑絲弦的“內掌柜”。
“在山西一呆就是8年”趙勝科說“這時候學東西不少,舞台經驗就別說了,關鍵是學會了掌班,怎么經營劇團,比如抓劇團業務還有對外跑台口,這些本事都是從那時候一點點學來的。吃的那些苦也就不用提了”。這八年的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性子,鍛鍊了他為人處事的能力。
後來,趙勝科又跟著贊皇絲弦乾。1992年,高邑縣河北梆子劇團解散,勝科承包了劇團的戲箱,自己個人出資,每年向縣文化部門上繳2000元的租賃費。勝科和他自己經營的“高邑縣絲弦劇團”就此成立了。這是的趙勝科還不到30歲。為了經營好高邑絲弦,他精心選聘演員,一些德高望重技藝精湛的老藝人他費盡心思的把他們請出山,從演員到樂隊一絲不苟毫不懈怠。儘管叫高邑縣絲弦劇團,但是演職員的選聘不僅僅局限於高邑縣,贊皇、元氏、井陘、鹿泉、正定、藁城、趙縣、無極等各地精英都匯集一起,這裡有個好的“唱家”,千方百計聯繫上請過來,那裡有個“好板胡”,請過來。這樣,強強聯合組建了群英薈萃式演出陣容,形成了強大的演出班底。“劇團的經營成功,離不開在這裡奉獻過的每一位老藝人。”趙勝科談到這裡飽含深情。“感謝在高邑絲弦乾過的每位演職員!”
演出劇目也是經過勝科精心遴選的。結合演職員身上有的戲碼,大家都是從國小習絲弦,擅長的都是老劇目,《二進宮》《紀陽關》《鍘趙王》《鍘徐孟》《下河東》《潘楊頌》《王莽篡位》《燕王掃北》《崇禎吊死煤山》,這些老劇目是絲弦戲早期經常演出的經典,早在四紅時期就應經深入人心,是深受觀眾喜愛百看不厭的絲弦傳統劇目。樂隊演員都熟悉的老劇目就成了高邑絲弦的看家戲。強大的演出陣容、經典的傳統劇目成就了高邑縣絲弦劇團的輝煌。不僅局限於此,趙勝科從舞台美術專門請了絲弦大王、四紅之首的劉魁顯之子劉雄飛為劇團畫置布景。為了豐富演出劇目,他請來的老藝人,一邊跟團演出,一邊教習老戲,老藝人們也衷心愿意將自己所能的劇目傳給後人,絲弦著名藝人劉振光給劇團拍了《文王訪賢》《崇禎吊死煤山》《白羅衫》《反雲南》等戲,更加豐富了劇團的演出劇目。?
趙勝科在絲弦《文王訪賢》中飾文王(左)趙勝科在絲弦《文王訪賢》中飾文王(左)
趙勝科和他的絲弦劇團集結了絲弦界的各路精英,絲弦劇團退休的老琴師李慶仁和絲弦大王劉魁顯之子劉雄飛都曾經共事於高邑縣絲弦劇團。李慶仁和劉雄飛兩位老人看著勝科是塊“好材料”,就想著把他介紹給著名絲弦表演藝術家邊樹森。“拜邊樹森為師,那可是絲弦界的大家,自己想都不敢想”“害怕邊老師不接收”這是勝科的擔心。後來,經兩位老人介紹,他們專門把邊樹森請來助陣演出,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就是讓邊老師看看勝科的戲。名家邊樹森在他們的介紹下也留意上了趙勝科,在寧晉專程看了他的《燕王掃北》,“這個小伙子歲數不大,有副好嗓子,宏亮、瓷實,個頭不高不矮,扮相俊朗。”這個徒弟邊樹森心裡認可了。在雄飛和李慶仁兩位老人的引薦下,勝科專程到石家莊邊樹森老師的家裡磕頭拜師、學習絲弦。邊樹森老師為愛徒送上了一身西裝和一雙靴子,希望他能夠把絲弦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就這樣李慶仁和劉雄飛兩位老人成就了趙勝科投師邊門---拜著名絲弦表演藝術家邊樹森為師的一段梨園佳話。

現在生活

現在,趙勝科和他的高邑絲弦劇團都很紅火,勝科介紹“每年演出200---300場,最少也在230-240場,每場戲價保守在1000元計算,集體收入在20元以上”,談起這些他很有成就感。“想都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最早置辦戲箱自己單幹,拿出的是自己多年的積蓄,那時候還憂慮重重。”“現在蓋起了新房,還有存款哈哈”,談起這些趙勝科更是舒心。絲弦名家邊樹森也說“我也想不到他會發展的這樣好,現在不光絲弦就是整個戲曲界都不景氣,別的民營劇團多少都有點政府的補貼,而他們是完全自己個人出錢來搞,而且這么紅火,實在是不容易”。
趙勝科和他的一幫人快樂地生活著,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的艱辛困難。作為絲弦劇種,他們堅守絲弦陣地,傳承絲弦藝術,為民眾演出喜聞樂見的絲弦劇目,他們值得尊敬。作為絲弦愛好者我們更應該向他們致敬,因為他們在為我們奉獻著我們鐘愛的絲弦藝術,給我們提供者充實的精神食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