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冀(清代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冀,清代詩人。(1727年—1814年),字雲嵩,號甌北,江蘇陽湖人(武進市)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以《二十二史札記》享譽史界。與袁枚、張問陶合稱“性靈派三大家”。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冀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時間:1727年
  • 去世時間:1814年
介紹,生平,著作,

介紹

趙翼(1727~1814) 清代詩人、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盪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詩論》解詩,深刻透徹而又奔放灑脫,充滿了聖知的光照,體現了形象與思辨的完美結合,前無古人,後繼者亦難以望其項背。

生平

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歷任廣西鎮安知府、貴州貴西兵備道。1787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趙翼入幕商研;當時台灣鎮總兵柴大紀欲從嘉義突圍內渡。趙翼恐棄守城池易引發連鎖反應,力勸閩督封還此旨;不久,乾隆命欽差大臣福康安率兵援台,遂能與守台官兵裡應外合。其計謀出於趙翼。後無意仕進,辭官歸里,主講安定書院,潛心讀書。長於史學,考據精賅,又善詩文。其詩與袁枚(1716~1797)、蔣士銓(1725--1785)並稱“江右三大家”,存詩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亦為“毗陵七子”之一。趙翼的〈論詩〉五首頗膾炙人口,節錄如下: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趙翼於有生之年,史學著作並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反以詩名於全國。他死後多年,卻暴得大名,梁啓超以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撰《廿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著作

《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鈔》、《甌北詩話》》、《皇朝武功紀盛》、《檐曝雜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