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寺
原名:趙公祠,位於浙江德清洛舍鎮東衡村,據史記稱,趙公寺原遺址為德清別業(現稱別墅),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老家原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當地信眾為紀念趙孟頫故設“趙公寺(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公寺 德清 東衡村 趙孟頫 管道升
趙公寺緣由,趙孟頫介紹,趙孟頫墓保護現況,
趙公寺緣由
趙孟頫及妻子管道升逝世後,便先葬於東衡山原。自己死後,也與管夫人合壙同穴,在龍洞山陽與德清別業之間的山坡上安靜地長眠。趙孟頫死後被封為地方神。他的神像,就塑生前居住的別業中,後來改稱廟,現改為趙公寺。
百年來幾經毀壞,屢次被毀重建,祠堂內文物毀盪殆盡。 在當地善男信女的虔誠護持和捐助下開始逐漸恢復重建,通過不斷修繕到後來頗見恢宏,並對外開放,香火久盛。寺里有大殿、廂房、齋房、講經堂,西側山腳下有土地15畝。
因緣俱足,釋照依法師應當地信眾請求,主持東衡村“趙公寺”日常寺務, 師自感佛恩浩蕩,秉承佛之教導,發願將趙公寺建成當地具有規模的禪宗道場,建藏書閣、書院、造福百姓,以此紀念文人趙孟頫及妻子管道升。
趙孟頫介紹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元代書畫家。
管道升(妻)(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一字瑤姬,浙江德清茅山(今乾山鎮茅山村)人,一說華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
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他的父親趙與告(又名趙與訔),曾任宋朝的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宋朝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元世祖讚賞其才貌,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延佑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墓保護現況
1993年墓地經重新修復後面積達3000平方米,依山而築,面南向,神道兩側立有石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趙孟頫墓已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